行业变革: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的跨越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风险日益凸显。据住建部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全国因塔机碰撞、违规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占比达37%,传统依赖人工瞭望的监管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广联达智能塔机凭借自主研发的远程驾驶与智能防撞技术,为行业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
核心技术解析:看得见的安全屏障
广联达智能塔机系统深度融合五大前沿技术:
三维感知层
-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阵列:实时扫描半径15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精度达±2cm,可识别钢筋、脚手架等微小目标。
- 双目视觉重构技术:通过AI图像识别算法,动态构建工地三维模型,即使在强光、雨雾天气下仍保持98%以上的识别率。
决策中枢
- 自研塔机AI大模型AecGPT,集成30万+真实工况数据,能预判300余种危险场景。当检测到两塔机间距小于安全阈值时,系统提前2秒触发声光预警,并自动计算最优避让路径。
执行终端
- 支持毫米级精准定位的北斗导航模块,配合自主研发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操控响应延迟低于80ms,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六大核心优势:重新定义塔机作业标准
维度
传统塔机
广联达智能塔机
安全防护
依赖人工目视,盲区超60%
全向防碰撞(覆盖半径300米)
操作效率
单机日均有效作业6-8小时
远程操控节省30%时间
管理成本
需配备3名持证司机轮班
1人即可远程管理5-8台设备
合规性
事故追溯依赖人工记录
全流程数据自动存档,符合ISO 45001标准
环境适应
恶劣天气需停工
雨雪雾霾天气持续作业
扩展能力
单机孤立运行
支持与工地管理系统无缝对接
标杆案例:中建八局榆林项目的安全革命
在榆林小西沙项目中,29台塔机同时作业的复杂环境下,广联达智能塔机系统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 零碰撞事故:连续251天实现群塔安全运行,较历史同期事故率下降92%。
- 效率提升:通过智能调度算法,高峰期吊装效率提升40%,单台设备日均产值增加2.3万元。
- 管理升级:安全总监可通过手机APP实时调取任意设备的150项运行参数,违规操作拦截准确率达99.7%。
项目负责人李工反馈:"以前每逢大风大雨就得全员停工,现在系统自动调整运行策略,既保证安全又最大化利用有效工期。"
未来已来:从单体智能到群体智能
广联达正在推进三大技术迭代:
- 数字孪生融合:通过5G+边缘计算,实现物理塔机与虚拟模型的实时联动,故障预警准确率突破95%。
- 5D BIM协同:深度整合进度、成本、质量数据,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上帝视角"的决策支持。
- 低空经济适配:针对装配式建筑趋势,开发预制构件精准吊装系统,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结语:让每一座塔机成为智慧节点
从单一设备改造到全产业链赋能,广联达智能塔机系统正重塑建筑业的底层逻辑。正如其CTO所言:"我们不只是造了一个会避障的机器,更是搭建了一个让安全看得见、管理摸得着的数字基建底座。"
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落地应用,并成功打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对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建筑企业而言,选择广联达,即是选择了将安全风险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