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双叒叕有捷报传来!
距离西安奕材(688783)上市、泰金新能过会不到两周的时间里,陕西资本市场再传喜讯:11月7日,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西旅游)沪主板申请顺利通过,将成为陕西第85家A股上市公司。
当文旅产业为流量效应所困,遍地是“赔钱赚吆喝”的虚火时,陕西旅游凭借二十年如一日的不懈求索,走出了从“网红”到“长红”的坚实之路。尤其在旅游类企业于主板上市已空缺长达十年的背景下,陕西旅游的成功过会,已然打破了整个行业的沉寂局面。
01
穿越周期的“长红效应”
华山西峰索道和《长恨歌》演艺堪称陕西旅游的两大支柱。纵观陕西旅游二十多年的发展,这两大标杆项目的成功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历任管理层基于远见的持续投入,以及对产品精益求精、迭代不息的长期主义。
“自古华山一条路”道尽了华山的险峻,却也限制了无数人的脚步。
2013年,随着西峰索道的正式落成,这一历史被彻底改写,解决了上下山游客“狭路相逢”的安全隐患。这条历时十年论证、四年建设而成的索道,如今已成为陕西旅游重要的营收支柱。
时间回到千禧之交,刚刚成立的陕西旅游集团受命管理华山景区。集团首先洞察到,既有的北峰索道远非治本之策,华山单向游线及高峰期的安全隐患依然突出。为此,他们果断将目光投向西峰,启动了索道蓝图的规划。
![]()
极端的施工难度,让许多前来考察的设计施工团队望而却步。最终留下来的施工团队,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将一百多吨的钢筋、水泥、电缆、发电机等物料,全靠人力肩扛背驮,一步步运抵施工现场。甚至将一台5吨重的机台拆解背运后再行组装,完成了这项近乎不可能的任务。
时至今日,西峰索道仍是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有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这12年来,西峰索道接待超2600万人次登顶华山。且自2021年以来,西峰乘索率持续突破100%,截止今年上半年,西峰乘索率已达到110%。
《长恨歌》更是整个陕西文旅大产业的金名片。与一般演艺项目多为景区配套不同,《长恨歌》在事实上是许多游客专程前来体验的“主菜”,目前亦已成为陕西旅游的核心主业。
自2007年推出以来,《长恨歌》能二十年长盛不衰,除天时地利,更得益于持续的“人和”之力:台前有“杨贵妃”扮演者(华清宫团委书记)带病坚守一线;幕后有团队通过引入温泉入池、座椅送风等技术。尤其是2021年成功推出《冰火·长恨歌》,实现中国北方冬季室外实景演出“零的突破”。
![]()
为持续提升观演体验,《长恨歌》积极引入全息投影、裸眼3D等技术,成功打造出“祥云绕蓬莱”的瑰丽幻境。强劲的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系列努力的成效:演艺场设有3000个座位,2024年上座率高达87.77%。为应对旺盛需求,公司在原定每晚两场的基础上,灵活增演至最多四场。而演艺项目特有的强边际效应也带来可观收益——2024年,《长恨歌》毛利率达84.06%,毛利贡献率为64.18%。
在两大支柱项目的加持下,陕西旅游迎来了最好的时刻: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32亿元跃升至12.63亿元,净利润从-1.03亿元扭亏为盈并增至6.22亿元。
02
15.5亿:围绕主业的稳健扩张
陕西旅游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5.55亿元,围绕“资源整合+稳步扩张”两大逻辑布局,总投资达18.58亿元。
从资源整合的角度看,本次募投的七个项目中包含三项收购类项目,分别为太华索道股权(西峰索道)、瑶光阁股权(演艺项目)及少华山旅游索道,涉及总金额约5.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募投有3.7亿元押注了少华山索道项目:一是少华山南线索道建设项目,作为陕西旅游当前在建工程中规模最大的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投入约1.9亿元;二是收购关联方少华山发展,而在此之前,陕西旅游旗下子公司少华山索道已先行收购了少华山发展所持有的少华山奥吉沟索道相关资产。
从这一收购我们也能看出,收购关联方的少数股权及周边资产,不仅能减少关联交易,规范公司治理,还能让利润更多留在上市公司,直接增厚业绩。这正是对资本市场负责的表现。
![]()
从扩张的角度来看,此次募投的四个新建项目,核心是围绕主业稳步推进扩张。其中,泰山秀城(二期)共投资8.34亿元,不仅是此次募投资金最大的一笔,而且也是陕西旅游在品牌管理和输出中的重要一城,从合作内容中不难看出其核心意图——再造《长恨歌》。
作为中国“五岳之首”,泰山是多代帝王封禅祭祀之地,其文化地位的重要意义自不必多说。早在2017年,泰山景区在西安举办旅游推介会,随后“泰山景区陕西营销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两年后,陕西旅游在泰安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陕旅(泰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
这场合作称得上是强强联合:泰山看重的是陕西旅游在演艺项目开发与运营上的成熟能力,而陕西旅游在打出《长恨歌》这张“王炸”后,也顺势启动了轻资产扩张布局。泰山秀城作为双方的主要合作项目,由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负责建设,陕旅集团负责运营。
回到此次二期项目的建设,陕西旅游计划新建文化演艺剧场,并推出《鲁智深》《山海秘境》《泰山颂》《天下》四部剧目,可以看出这些剧目与《长恨歌》类似,都是立足当地历史底蕴,取材于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进行改编。
![]()
事实上,泰山并不是陕西旅游唯一一次尝试。同样在2019年,陕西旅游集团获得甘肃平凉崆峒山景区30年经营权。最近的一次,则是10月陕旅集团参与签约总规模5亿元的吉林省冰雪经济投资基金,该基金由其旗下中金旅所属公司管理,重点投向冰雪相关领域。可见陕西旅游“东出泰安、北上龙江”的全国化战略雏形。
更关键的是,陕西旅游的扩张并非只依赖资金与品牌,更同步聚焦科技创新——2020年陕旅集团确立数字科技转型,同步发布《陕旅集团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体现出了现代化的管理能力。
03
十年一剑:奔向资本市场
可以说,陕西旅游是我们见过最具耐心、最具坚定感要冲击资本市场的省属国企之一。
陕西旅游于2011年成立,2015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后,2017年顺利登陆新三板,迈出了资本化的第一步;2020年12月,公司正式启动主板上市计划,然而受合作中介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波及,2021年上市审查无奈中止;随后审查虽于2022年恢复,但由于疫情造成的业绩波动等的影响,公司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彼时,市场都以为陕西旅游已经放弃A股之路时,伴随业绩的持续稳步上涨,2023年陕西旅游再度IPO。若从2017年1月16日挂牌新三板到今日过会,这条路陕西旅游居然走了3217天。
![]()
陕西旅游的资本化之路,折射出文旅行业冲击A股的典型缩影:文旅企业普遍具备“重资产”属性,核心资产如景区、索道、演艺场馆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这一特性决定了其上市进程往往伴随更多波折。从大A来看,最后一家同行业公司九华旅游(603199)上市日为2015年,距今已整整10年。
如此艰难的背景下,陕西旅游为何坚定冲击资本市场?
或许有读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湖北省加快推进“三资三化”改革,其中提及“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其实这也是陕西国企改革的核心方向之一(2016年,陕西发布《关于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意见》)。
![]()
基于稳健业绩与坚定决心,陕西旅游收获了大量的实力股东。
招股书显示,陕西旅游共有6大股东,除去陕旅集团与陕旅股份,其余背后不乏金融圈的超级巨无霸和知名上市公司。在宁波枫文基金中,平安寿险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比例高达99.90%。在杭州国廷基金中,平安系资金亦占据绝对主导。
此事我们曾以《》为题进行写作,核心事件是平安集团于2019年通过接盘中信夹层的方式入股陕西旅游,对价约为5.02亿元。两个月后,中信夹层再将15.1%的股份转让给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实控基金,即成都川南贰号。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基金背后还站着四川国资。
站在区域观察者的立场上,我们倾向性认为:在陕西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和“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的背景下,陕西旅游今日成功过会,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并以旗舰之姿激活更多的后来者。
再次祝贺陕西旅游!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