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又是化疗的日子。”65岁的王阿姨叹了口气,轻轻摩挲着自己的右侧腹部。旁边的大爷悄悄递上一杯温水,默默做了个加油的手势。
医院肿瘤科的走廊里,总能听到低声交流与无声落泪。有的病友甚至夜里疼到睡不着,只能坐在床边守着天亮。癌症,这个沉重的词汇,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有人问:“医生,有没有哪种癌症,痛苦得让人连呼吸都觉得艰难?”
其实,有三种癌症因其特殊生理位置和病变机制,被称为最“难受”,疼痛难以有效缓解,甚至现代医学都未能彻底改变现状。这三种癌症究竟是哪三种?为什么它们的病痛难以减轻?又有没有缓解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背后的真相。
![]()
在医学界,有“癌症之王”的说法。并不是因为这三种癌症死亡率最高,而是带来的痛苦和生活质量下降最为严重。
首先要明白,癌症本身并不等同于疼痛,很多早期患者几乎无感觉,但一旦病变侵犯神经或压迫器官、组织,就会引发持续甚至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研究显示,大约70%中晚期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胰腺癌、肝癌、骨癌三者因解剖结构特殊,疼痛几乎贯穿整个发病过程。
胰腺癌。患者,疼痛集中在上腹部,呈持续性。一项横断面流行病调查发现,80%的胰腺癌患者自发觉异常起已出现剧烈腹背部放射疼,有患者描述为“刀割般”,镇痛药物初期有效,
但很快耐药无效。专家解释,胰腺紧邻神经丛,肿瘤生长迅速,易直接刺激或侵犯神经组织。
![]()
肝癌。尤其晚期肝癌,癌组织生长会导致肝包膜张力增高,出现持续性肝区痛。医学研究指出,多数患者的疼痛呈持续或波浪状加剧,常伴有恶心、乏力。由于肝脏自我修复能力有限,肝癌多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进而使整个机体陷入慢性消耗和疼痛循环。
骨癌。或癌症骨转移患者,大多经历过“夜不能寐”的煎熬。因为骨组织受累后,每一次轻微运动、体位改变都带来剧烈疼痛。
国际肿瘤疼痛研究数据显示,约90%骨转移患者合并重度癌痛,常规止痛药效果很差。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其痛苦之深难以用语言形容。
为什么这三种癌症总让人“痛不欲生”?背后原因核心在于解剖结构与神经分布极其密集,癌变位置难于手术根除且绝大多数扩散早、进展快。
胰腺癌发病隐匿,肿瘤贴近腹腔神经丛,极易扩散并直接损伤大量神经,即使采取神经阻断术,有效率也有限。
《中华肿瘤杂志》2023年统计,80%以上胰腺癌患者在疾病晚期每日需要多种镇痛药物共同使用,生活质量评分普遍低于50分(满分100)。
![]()
肝癌的疼痛来自肿瘤增大导致肝包膜张力变化、门静脉高压、腹水刺激腹膜等多重因素。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超60%肝癌患者在确诊半年内出现持久性肝区疼痛,且常规口服镇痛药物无显著缓解效果。
骨癌更为复杂,癌细胞破坏骨结构,导致骨质疏松甚至断裂,引发“阵发性撕裂痛”或“休息性持续性钝痛”。即使接受放疗、化疗,疼痛控制依然不理想,部分病例需借助吗啡类强效药物,却又受限于药物副作用与耐药性。
![]()
此外,传统观念认为“忍忍就好”,但事实上,未积极治疗的癌痛极易进一步诱发抑郁、焦虑,甚至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转归。《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提示,长期癌痛患者死亡风险较无痛感癌症患者高出24.3%。
虽然这些癌症带来的疼痛“苦不堪言”,但医学界已探索出多套规范化缓解流程。患者如果能做到及时就医、科学用药和身心调适,生活质量依然能大幅提升。
及时沟通、规范管理。是关键。如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镇痛法推荐:由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弱阿片类强阿片类镇痛药,分阶段、按需递进。实际临床中,有些患者对某类药物更敏感,医生会根据个体差异作微调。
![]()
神经阻断术、介入疗法和放化疗辅助。也能为一部分人带来缓解。比如胰腺癌常采用腹腔神经阻滞术,肝癌晚期则可尝试肝动脉栓塞或射频消融配合镇痛治疗。对于骨癌患者,目前骨水泥内灌注、椎体成形等微创技术可减轻病灶区域压力,缓解剧烈骨痛。
心理疏导和家属陪伴不可或缺。情绪焦虑会放大痛感,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提示,癌痛患者获得良好心理支持后,疼痛耐受力能提升近20%。建议家人及护理人员给予耐心陪伴,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感受。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也能辅助管理癌痛。保证作息规律、均衡饮食与适度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耐受力。同时及时复查,密切与医生沟通,用药不盲从、不擅自更换方案,是维持带瘤生存生活品质的基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