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耶夫还是没能抗住特朗普的施压,把哈萨克斯坦最重要的钨矿开采权,交到了美企手中。
![]()
特朗普与托卡耶夫签订矿产合作协议
路透社报道,日前特朗普亲自接见了中亚五国领导人,并签署了多项协议,其中一份协议引起外界注意:美国私营矿业投资公司 Cove Capital LLC 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矿业公司 JSC Tau-Ken Samruk 达成协议,将共同开发该国一个大型钨矿项目。
根据彭博社看到的一份声明,美方公司一举拿下两处矿床 70%的控股权,哈方仅保留30%。
这个项目意义非同小可。哈萨克斯坦拥有全球已探明钨储量的30%以上,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钨资源国;而这个矿区,被认为是全球尚未开发的最大钨矿之一,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
过去几年,多家中国企业一直在就该矿的开发与哈方进行接触,相关谈判一度接近尾声。当时观察者网就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有意以“非常规”方式参与谈判,把中企挤出竞争圈。
现在看来的确如此,在托卡耶夫访问白宫后,风向变了。合作方从中企变成了美企,协议签署得干净利落、时机精准,怎么看都不像巧合。
![]()
钨矿是军工界的“血液”
美国为什么对钨这么上心?对普通人来说,它可能只是一个化学元素;但在军工界,它的地位堪比“血液”。钨的熔点高、硬度强,是制造穿甲弹、导弹推进器、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的关键材料。可以说,没有钨,就没有现代化的武器工业。
过去几十年,全球超过80%的钨产自中国。美国国防部早就把钨列入“关键战略物资”名单,多次警告:一旦中国收紧出口,西方的军工产业将受到致命冲击。
所以这次特朗普政府亲自出面“撮合”交易,其实是战略的一部分,目的就在于绕过中国,重建关键金属供应链。彭博社的评论说得很直白:“这是美国摆脱对中国关键矿物依赖的一次胜利。”
客观层面上,哈萨克斯坦的这种选择我们可以理解。地缘上,哈国是典型的“夹缝中的国家”。经济上,哈国外贸超过40%来自中国;政治上,托卡耶夫又不得不考虑与美国、欧盟的关系,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这种情况下,哈国自然希望维持“中立”。
但问题是,中立很容易说,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这次白宫之行,美国摆出的是“非此即彼”的态度:要么选我们,要么就别指望获得西方的贷款与防务支持。托卡耶夫最后选择了后者。
![]()
特朗普正在加快争夺中亚矿产资源控制权
从中国角度看,哈国此次“倒向”固然令人遗憾,但远不至于动摇全局。不过,不能掉以轻心的是,美国正掀起一场以关键矿产为中心的新冷战。
从拉美的锂矿到非洲的钴矿,再到中亚的钨矿,美国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急。它打着“合作”“多元化”的旗号,本质上却是在把资源政治化、把供应链军事化,企图重新划定全球资源版图。
这次特朗普召开的“中亚五国+美国”峰会,说白了瞄准的就是中亚的矿产资源,在会谈中,特朗普反复强调“关键矿产多元化”,并公开表示:“我们希望与中亚国家共同建立可靠、安全的供应链。”
而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领头羊”,自然是特朗普重点瞄准的目标。在这次会面之后,美国不仅与哈方签署了钨矿合作协议,还推动哈国与美国Wabtec公司签下总值42亿美元的铁路合同。另外,美国Cove Capital还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另一份勘探协议,范围涉及稀土与铜矿。
可以说,短短几天,美国企图“打包”拿下中亚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中国来说,接下来要做的,不是抱怨谁“变心”,而是继续加快与中亚国家的战略融合。
历史多次证明:资源可以被夺走,利益可以被分配,但信任与互联互通的体系,一旦建立,就不是外力能轻易撼动的。美国可以在哈萨克斯坦拿下一座钨矿,却无法夺走中国在中亚的“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