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家国家医学院公布了2025年新当选的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他们也是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及联合培养博士们关注的目标导师。为此知识人网小编推出该文,以飨读者。
![]()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国家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在2025年度会议上宣布,本次共选举产生90名常规院士和10名国际院士。新院士由现任院士通过特定评选流程选出,该流程旨在表彰那些为医学科学、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美国国家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成立于1970年,是美国学术界最高水平的四大荣誉机构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之一。该机构主要向公众、决策者和各行业领导者提供科技与健康领域的政策建议,也参与全球卫生政策研究与咨询事务。入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被认为是健康和医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
此次新当选院士加入后,美国国家医学院的院士总人数已超过2500人,其中包括200多名国际院士。新入选名单中包括耶鲁大学陈列平教授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潘多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加州理工学院汪立宏教授等华人学者。
部分入选学者简介
![]()
陈列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82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美国Drexel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0年于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同年受聘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先后担任科学家、资深科学家、首席科学家。2004年就职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2011年加入耶鲁大学。
陈列平是当代全球肿瘤免疫治疗的先驱者。自九十年代初至今,陈列平一直致力于免疫细胞共刺激、共抑制机理及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因全球首次揭示PD-L1/PD-1通路在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并首创以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治疗癌症的方法,2014年被授予肿瘤免疫学界顶级大奖-威廉·科利奖。2017年获得沃伦·阿尔珀特奖;202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潘多加,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发育生物学家。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专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进入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发育遗传学博士后研究。199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SW)建立实验室,担任该校生理学助理教授。随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任职。2016年重新加入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2012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士。2013年获保罗·马克斯癌症研究奖;202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潘多加长期致力于研究生长控制和组织稳态的分子机制。他最为人所知的是对Hippo信号通路的开创性研究。他的实验室以果蝇为模型做出了一系列发现,逐步确定了Hippo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事件。其团队进一步确定了Hippo通路在控制哺乳动物器官大小、再生和肿瘤发生方面的关键作用。除了对Hippo通路的研究外,潘多加实验室还阐明了Tsc1和Tsc2肿瘤抑制基因的分子功能,将Tsc1/Tsc2与Rheb和TOR信号通路联系起来。这项工作为使用mTOR抑制剂治疗结节性硬化症提供了关键的分子见解。其课题组目前的工作方向是了解Hippo通路的组成、机制和调控,阐明其在正常发育和疾病中的生理作用,发现靶向Hippo通路的化学探针。
![]()
赫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93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赴美国分别在俄亥俄大学及印第安那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97年归国后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建立了胸外科实验室,担任实验室主任。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赫捷长期深耕肿瘤学与胸外科学医、教、研一线,是中国肿瘤防控体系建设的领军者和主要推动者之一,建立和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登记制度、早诊早治策略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体系,为中国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致力于肺癌、食管癌的外科临床诊治及研究。科研成果广泛涵盖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癌症防治领域的影响力。他所主导的创新研究为全球肿瘤学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推动了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
![]()
汪立宏,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工程和电气工程Bren教授,医学工程系主任,瑞典隆德大学荣誉博士。1984年获得华中工学院光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华中工学院光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博士学位。
汪立宏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1.在国际上率先发展了Monte Carlo方法,并编制程序模拟了生物组织中光子传输规律;2.将光波与超声波技术结合,发明了暗场共焦光声显微镜,首次展示了活体小动物的功能性光声层析成像及逆向重建方法,并取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为光声成像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实现了生物组织的脉冲微波感应热声层析成像,通过精确重建算法,在生物组织深部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到0.5毫米;4.首次实验上实现了声光层析成像,阐明了生物组织等散射介质中的声光调制机理,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5.深入研究了光学偏振与弱相干层析成像理论,建立了生物组织散射特性与深度分辨率的定量关系,发明了密勒光学相干成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