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浙江 | 青春普法护绿行,共筑美丽浙江梦

0
分享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生态环境法治氛围,省生态环境厅开展2025年浙江省生态环境“十百千万”普法行动。今年6-10月,在省厅法规处指导下,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开展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生态环境法治行活动,来自省内14所高校的千余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以“青春普法护绿行 共筑美丽浙江梦”为主题,走进乡村、社区、校园和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为更好地服务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普法宣传实践、投身美丽浙江建设注入青年力量。


浙江农林大学:

以青春法治行,筑美丽浙江梦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法润天目,生态临安”实践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联动多方力量,深入基层社区、环保企业、政府机关等多元场所,通过普法宣传、座谈访谈、党建共建及儿童普法等系列活动,针对不同主体展开普法,为当地生态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动能,让生态保护理念扎根基层。

实践团走进东门、横潭、苕溪等多个社区开展普法行动,发放《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生态法律知识,用通俗语言将法条讲成“生活故事”;联合律师团队化身“法治讲解员”,把专业法条转化为居民听得懂的“家常话”;用印有法治标语的扇子作为独特载体,清凉中传递法治标语,成为夏日里的“移动宣传栏”;耐心解答居民关切的餐馆排烟、绿化破坏等生态环境维权难题,让居民知晓法律是坚实后盾。此外,实践团通过组织开展多方访谈,与政府、企业、社区展开深度交流,碰撞出生态治理的“智慧火花”。志愿者们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围绕“生态法治建设与公民生态素养提升”展开座谈,与企业举办座谈会讨论宠物排泄管理、环保意识提升等一线问题,与社区负责人深入交流垃圾分类的推进故事。针对儿童群体,实践团开展特色普法,向新城幼儿园赠送生动有趣的漫画版法律手册,趣味讲解环保规范,在浙江农林大学雷锋馆开设生态小课堂并组织生态瓶制作等互动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绿色法治的种子。

此次法治行活动聚焦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结出“合作硕果”,活动中,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达成生态法治调研、生态文明教育等校地合作共识,与东门社区促成生态普法、文化服务等党建联建项目,与环保企业形成环保宣传、文明共建等校企合作意向。同时,创新构建了青龙社区“幼儿园生态科普+社区法律义诊”、苕溪社区“便民服务+环保宣传”等生态法治实践模式。这些实践不仅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更有效凝聚了青年力量,为生态法治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湖州师范学院:

环保普法践初心,基层环保法治行

湖州师范学院校团委统筹组织各学院实践团,聚焦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深入社区、学校、特殊群体机构等基层一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普法实践活动,为构建绿色家园注入青春动能。

在玉堂桥、学士府等社区,实践团成员通过PPT讲解、方言互动与手绘环保画等形式开展普法,向居民阐释“两山”理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邱家漾社区,环保普法与艺术教育相融合,孩子们通过扇面绘画、IP形象创作等活动,在趣味中感知环保法治魅力。针对老年群体,实践团走进多个社区,以本地案例解读、情景模拟等方式,围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日常生活场景,生动讲解环保法律知识。此外,普法活动还延伸至特殊群体,在庇护中心、残疾人之家等地,志愿者们为残障学员开展温情普法。通过环保绘画、小粘球知识游戏、折纸教学,以及人文学院自编自导的情景剧,用拟人化角色演绎垃圾分类的法律要求,在温暖有趣的互动中增强残障学员的环保认知,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实践团还结合社区周边环境与环保法律要求,依托学院学科优势及执法部门的专业支持,设计了一系列沉浸式实践活动。志愿者们精心打造了《生态保护法与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条例实操课》《小小环保监督员》等互动课程,推动环保普法走深走实。此次环保普法活动,覆盖社区居民、青少年、残障人士等多类群体,构建了“高校—社区—执法部门”三方协同的普法新机制。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走进社区课堂,以真实案例解读法律条文,使法治教育兼具权威性与亲和力。

该机制不仅为社区生态法治教育注入持续活力,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的环保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浙江科技大学:

践行环保法治,共筑低碳未来

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路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创新采用“精准研学+社区普法”双轨并行模式,系统性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贯与解读融入活动全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用专业知识推动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的使命担当。

“碳路先锋”实践团先后走进小和山综合体社区、鸬鸟镇中心小学等场所,播种低碳理念与法治意识的“绿色种子”:以五个社区为阵地,让绿色低碳知识与环保法治内涵真正惠及公众。在“废旧纸盒改造工作坊”,志愿者们传授资源循环利用的技能、普及“循环经济”的法律定义和要求,设计“低碳知识游戏棋”,将法律条款转化为趣味问答,结合“旧布书签制作”,向居民和游客传递各项激励性条款,通过深度访谈与小组座谈,为后续普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数据;以五场研学、五场普法为纽带,精准设计面向青少年的研学教程,融入法律法规的启蒙教育,通过情景游戏和手工实践,将抽象的法律义务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行为准则,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公民依法应尽的责任,通过主题讲座和实地参观,开展深度的法治科普,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种子。从学龄前儿童的法治启蒙游戏到小学生的法律条款认知,从青少年的科技支撑法治实践体验到成人社区的普法宣讲,“碳路先锋”实践团成功打通了绿色低碳育人与环保法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团队通过精准化、分众化、场景化的方式,将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系统融入大中小幼教育链及基层社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播撒法治种子,让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End

来源 | 浙江生态环境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incentive-icons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团结全国环境新闻工作者
4459文章数 61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