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凌晨,台北地检署外的一幕让网友怒不可遏。
太子集团核心人物李添的女特助刘纯妤,在缴纳15万新台币,约3.5万人民币保释金后,面带灿烂笑容走出审理单位,步履轻快如释重负,完全看不出涉诈洗钱案的焦虑。
这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配上“多少家庭因诈骗破碎”的网友吐槽,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全网声讨。
更讽刺的是,官方未明确关联报道竟被解读为清白证明。
高管微笑离场的画面,让评论区彻底分裂,两派观点激烈碰撞,每一条留言都戳中公平与正义的痛点。
支持未定罪即清白的网友坚持法律底线,“在官方没有统一结论前,不能凭指控就给企业定罪,保释是正常司法程序,微笑不代表有恃无恐”。
还有人补充:“太子集团拿过正规社会责任奖,红会、侨联都曾专访,不能一棍子打死”。
看到这样的留言,我确实愣了,而且很无奈。
但这种声音很快被反驳多国查封1600亿资产,25人被拘提,难道都是空穴来风?保释只是强制措施,不是无罪证明。
![]()
3.5万保释金就能笑着走出来,诈骗成本也太低了!
有人翻出太子集团的伪善证据”,用诈骗来的钱给柬埔寨大学生发奖学金、水灾捐款,再拿这些当筹码领社会责任奖,这是把慈善当遮羞布。
更扎心的是法律常识的普及。
律师明确指出,取保候审只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不等于无罪,案件仍会经历侦查、起诉、审判,无罪判决比例仅约万分之四。
所谓“官方未明说即清白”,不过是对司法程序的误读,更是对多国铁证的回避。
2021年和2022年,太子集团连续斩获“企业社会责任典范奖”,领奖时畅谈“责任与担当”,却没人追问其资金来源。
那些被强迫劳动的诈骗园区劳工,那些被骗走救命钱的受害者,正是这些慈善光环的埋单者。
更荒诞的是,陈志初中未毕业,早年只是网吧网管,靠虚拟货币灰色交易起家,短短十年摇身一变成跨国企业家,靠的不是经营能力,而是一边犯罪一边包装的套路。
太子集团在柬埔寨建造的诈骗园区,用高墙铁丝网囚禁劳工,不配合诈骗就遭酷刑,这些沾满血汗的钱,一部分变成了伦敦的19处豪宅、新加坡的游艇豪车,另一部分则变成了“社会责任奖”的奖牌和慈善捐款的票据。
![]()
15万新台币的保释金,对比其被冻结的1600亿资产,不过是九牛一毛;即便最终定罪,陈志面临的最高刑期与他挥霍的百亿赃款、破坏的无数家庭相比,也难平受害者的伤痛。
网友的愤怒,根源在于对诈骗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无奈。
骗子在全球挥霍,受害者却要面对追赃难、追责难的困境。
更值得反思的是“社会责任奖”的评选漏洞。
评奖机构只盯着捐款数额、公益项目等表面文章,却未深入核查资金来源,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更是对社会责任的亵渎。
真正的企业责任,从来不是靠捐款买奖项、靠宣传树人设,而是坚守法律底线,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太子集团的案例提醒我们跨国犯罪的打击需要更紧密的国际协作,慈善奖项的评选需要更严格的背景审查,而对受害者的保护,更需要让“微笑的骗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