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他的挺身而出和无私帮助,为外孙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致谢与祝福,千言万语难表谢意……”
11月5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针灸按摩科收到一封感谢信。信中,67岁的老人用质朴的语言揭开了一段发生在10月24日列车上的感人故事——科室新入职医生谢佩辰在赴京报到途中,紧急救助了一名误服药物的少年,并陪伴其全程转运就医整整5小时。
![]()
获救患者家属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针灸按摩科医生谢佩辰手写的感谢信
广播响起,他毫不犹豫
“列车上有乘客突发紧急情况,急需医护人员帮忙!”10月24日,在山东威海开往北京丰台的K412次列车上,一阵急促的广播打破了车厢的宁静。出于本能,谢佩辰闻声立即起身,快步走向事发车厢。
现场,一名十几岁的男孩精神萎靡,靠在姥姥身上,逐渐出现嗜睡、唤之不应的状态。谢佩辰注意到,男孩眼神无法聚焦、口唇发干,这些都不是普通疲倦的表现。“尤其是他姥姥试图叫醒他时,他的反应非常迟钝。”11月6日,谢佩辰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回忆当时的场景。
谢佩辰未曾想到,自己在正式报到前,先上了一堂关于生命与责任的“入职第一课”。
尽管脑海中闪过“万一处理不好怎么办”“会不会有风险”的顾虑,但看着孩子生命体征逐渐变差,谢佩辰当即决定立即展开急救。“作为现场唯一的医务人员,我没有第二种选择。救人是刻在医生骨子里的本能,如果因为顾虑而退缩,让本可避免的悲剧发生,我将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和誓言。”
40分钟紧急救治,并陪同就医
谢佩辰依靠最基本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迅速检查男孩的瞳孔、脉搏和呼吸,判断其意识障碍程度,并向其姥姥详细询问误食的药物种类、剂量和时间后,他初步判断男孩为中度中毒。随即进行了40分钟紧急救治,指导姥姥用温水帮男孩催吐,让男孩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不断安抚鼓励孩子、向姥姥解释操作目的,还协调列车员维持车厢秩序、保障空气流通,并联系天津下一站急救人员做好交接准备,全程专注维持孩子生命体征。
![]()
谢佩辰全程陪伴男孩进行救治。患者家属供图
很快,列车抵达天津站,急救人员上车接走男孩。当老人向谢佩辰求助,希望能陪同前往医院时,“他没有犹豫,中途下火车陪我们上了120。”老人事后回忆道。在医院,谢佩辰全程陪伴男孩救治,从催吐、输液到轮椅推送,无微不至。事后,谢佩辰还与老人互加微信,持续关注男孩恢复情况。
老人在感谢信里写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逐渐好转的男孩对当时照顾他的“黄衣服哥哥”也一直念念不忘。谢佩辰收到老人的感谢信后向记者表示:“医生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份托付。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你,这种信任无比沉重,也无比光荣。”
一堂生动的“入职第一课”
医患之间的动人信任
作为应届毕业生,这次的经历对谢佩辰而言无疑是一堂生动的职业启蒙课。当被问及未来再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办时,谢佩辰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救人’是刻在医生骨子里的本能。我们选择这个职业的初心就是救死扶伤,这份责任感在绝大多数医护心中是高于一切的。”
![]()
谢佩辰自己也想不到,作为年轻医生的第一次“出诊”,不是在静谧有序的诊室,而是发生在小小的一节火车车厢之间,但他用行动证明:医生不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是温暖的传递者。这位年轻医生的第一次“出诊”,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也点亮了无数人对医者仁心的信任与希望。
文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张爽
编辑:党委办公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