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绿色溢价是供应链绿色转型进入深水区所要破解的关键瓶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11月6日在2025绿色供应链暨企业气候行动论坛上表示。
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全球气候形势依然严峻,碳排放总量不减反增。论坛现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的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气候行动CATI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地缘和贸易纷争加剧,直接影响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一些先发区域的指数得分也首次出现下降。
马军表示,在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坚定落实气候承诺,通过与国际接轨“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和上市公司披露指引等,为在华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更多确定性。
![]()
2025绿色供应链暨企业气候行动论坛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摄
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任韩炜发现,在实践中,绿色转型在一些供应链中面临不良循环。对汽车行业而言,供需错位和转型动力的不足,使得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推进得非常缓慢。
韩炜说,汽车企业不愿意为绿色溢价埋单,绿色需求无法有效地传递到上游的钢铁等原材料企业。上游企业缺乏这些明确的市场信号,也没有部署低碳产能的动力,绿色投资力度也不足。市场上绿色低碳原材料的供应也随之不足,价格下不来,也缺乏竞争力,下游企业难以采购到足量的绿色原材料。
“谁应该为绿色溢价去埋单?需要全社会一起去思考。”韩炜表示,只有低碳变得有动力、有价值、有市场,下游企业才愿意把绿色信号释放给上游企业。
马军建议,应完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公众以及消费者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通过政策、法律、标准的完善和公民、消费者行为改变,共同破解绿色溢价这一核心难题,为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注入新动力。
马军说,希望年轻一代更加关注产品的绿色属性,希望看到公众消费者的关注和表达,以此激励企业加速脱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