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建国初陈光被开除党籍,于是找老领导罗荣桓求情,罗帅是何态度?

0
分享至

1949年10月的北京城灯火通明。开国大典结束后,各路将帅陆续赴新岗位,惟独陈光没有出现在天安门城楼附近的庆功场面。就在同年冬天,他搭乘军用列车南下,几经辗转到达广州,被任命为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这个调动埋下了此后风波的种子。



陈光出生井冈山,作战风格凌厉。1938年林彪负伤赴苏联后,他临危受命成115师代理师长,与罗荣桓搭班子。几年苦战下来,山东根据地从“胶东一隅”扩展到“齐鲁大地”,人数由万余人扩充到二十多万正规军。这份战功让陕北电令中常常出现“陈罗”连名的称呼。然而,频繁的胜利并没磨平陈光锋芒,他在队伍里同僚缘向来一般,中央七大被划出候补委员名单后,竟直接跑去窑洞向毛泽东“讨说法”,脾气之烈可见一斑。

1950年初,广东军区地盘刚稳,陈光却悄悄开设“情报训练班”,招收家乡赣南烈士子弟,任务指向港澳与海南。没有任何报批手续,既触碰情报工作的红线,也涉外交敏感。叶剑英找他谈话,陈光不买账,当场“啪”地一声拍桌。此后军区生活会轮番进行,众人劝其自省,他全盘拒绝。



7月23日,参谋长李作鹏带陈光去越秀山划船。两人晃着木桨闲聊,岸上军区保卫干部已悄然控制陈光住处并收缴卫兵武器。暮色降临时,通知正式下达:撤销一切职务,予以软禁。陈光愕然,却依旧认定自己是“被林彪整的”,从此四年闭门不认错。

软禁期间,中央并未把门彻底关死——组织多次派人做工作,甚至有人带来毛泽东的口信:“只要认识错误,党随时欢迎他。”陈光依旧不松口。1950年冬天,李作鹏心怀歉意,再次探望,他听完陈光倾诉后,点头答应将求情信带往北京,“只盼罗主任能说句话。”短短一句对话,是陈光最后的希冀。

当年12月,李作鹏在总政机关小会议室找到罗荣桓。听完经纬,罗荣桓陷入沉思,良久才出声:“他先要自己解扣,我们才能帮他。”语气平静,却透着无奈。总政主任这番态度,很快传回广州,陈光默然。



1954年6月7日晨,广州阴雨。陈光留下一封不足百字的遗书,饮弹身亡,年仅四十六。消息送到北京,罗荣桓沉默许久,只嘱咐:“照顾好遗属。”随后,他让妻子林月琴把陈光遗孀史瑞楚和两个孩子接来住处,安排生活津贴、子女就学,逢年过节必备食物粮票。罗荣桓去世后,林月琴依旧坚持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陈光去世当年,中央正式结案:开除党籍,取消军籍。案卷虽厚,却始终存档。1986年,林月琴联同杨得志、李聚奎等老同志十六人,联名向中央递交复查申请。1987年春,中央复核组给出新结论:个人主义严重属实,但功劳巨大,原处分过重,恢复党籍。



二十三份档案材料里,罗荣桓当年那句“他先要自己解扣”被特别标注。档案工作人员私下议论,说那是对党纪与感情边界的最好注脚:情义可帮人,原则不能让步。陈光若肯低头,也许1955年授衔榜上真能见到他的名字。历史无法重写,但罗荣桓在制度与友情之间的选择,至今仍被许多老兵挂在嘴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青途历史
青途历史
历史是经验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
2898文章数 2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