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尝尝,就一小口,这炉火我守了一整夜,眼睛都没敢合一下”。
女人端着那碗黑漆漆的汤,手腕瘦得像一截枯柴,上面还绕着一串佛珠,那珠子被汤的蒸汽熏得湿漉漉的,像刚刚哭过一样。
“不喝”。
我别过头去,盯着窗户上一只垂死挣扎的飞蛾。
“就当是妈求你了,你……”。
“我说不喝”。
声音不大,却像一把冰锥子,话音刚落,那碗汤就从她手里滑了下去,在地上砸开一朵黑色的、绝望的花。
![]()
01
我女儿落地的那个下午,窗外的香樟树被太阳晒得蔫头耷脑,整个世界都像一个巨大的蒸笼,而我,就是蒸笼里那块最没劲的肉。
剖腹产的刀口像一条蜈蚣,死死地趴在我的小腹上,麻药劲儿一过,那条蜈蚣就活了,在我肉里钻心刺骨地爬。
婆婆张兰就是在这个时候,从老家那片潮湿的土地上,像一棵被移植过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植物,出现在我面前的。
她提着两个巨大的蛇皮袋,一脚踏进我那个北欧极简风的家里,脸上是一种与这个家格格不入的严肃与凝重。
陈浩,我那个只会傻笑的丈夫,跟在她屁股后面,像个得了糖的孩子,而我,躺在床上,像一条被扔上岸的鱼,费力地呼吸着。
矛盾的第一颗种子,是在第三天埋下的。
那天气温三十八度,房间里闷得像一口倒扣的锅,我偷偷把空调开到二十八度,凉风像情人的手,温柔地抚摸我发烫的皮肤。
张兰推门进来,脸色瞬间就沉了下去,像一块吸了水的乌云。
“谁让你开空调的”,她说话的口气不是疑问,是审判。
“妈,太热了,医生也说可以保持舒适的室温”。
我试图用科学来武装自己。
“医生懂个屁的坐月子”,她冲过去,“啪”地一声关掉空调,然后把窗户也关得严严实实,“女人家坐月子,就是捂,把骨头缝里的寒气都捂出来,不然老了要你好看”。
房间里的空气在三秒钟内重新变得黏稠而滚烫。
我看着她,她也看着我,我们之间隔着那片凝固的空气,像两个对峙的仇人。
陈浩端着水杯进来,一看这架势,赶紧打圆场,“妈,小舒怕热,就开一会儿,就一会儿”。
“不行”,张兰寸步不让,“落下病根,那是一辈子的事”。
那天晚上,我趁她睡着,又偷偷打开了窗,一丝风溜进来,像个做贼的共犯,而我身上,捂出了一层又一层的痱子,又痒又疼。
真正的战争,是从那碗黑色的汤开始的。
从我出院回家的第一天起,张兰就在厨房里捣鼓她的那些瓶瓶罐罐。
厨房成了她的领地,终日弥漫着一股奇异的、混杂着泥土和草根的苦涩气味。
她每天雷打不动,给我炖一碗汤。
那汤,怎么说呢,就像是午夜的浓缩液,黑得深不见底,上面漂着几颗红得像血的枸杞,散发着一股能把苍蝇都熏晕的浓烈药味。
第一次端到我面前时,我差点吐出来。
“妈,这是什么啊”,我捏着鼻子问。
“好东西,补身体的”,她言简意赅,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我用勺子尖沾了一点,舌头刚碰到那液体,一股无法形容的苦涩和土腥味就在我嘴里炸开,像吞了一口混着烂树叶的泥浆。
我“哇”的一声就吐在了垃圾桶里。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浪费”,张兰皱着眉,眼神里是真真切切的心疼。
“太难喝了,妈,我喝不下去”,我眼泪都下来了,一半是委屈,一半是生理性的反胃。
“良药苦口”,她把碗又往前推了推,“你喝了就知道了”。
那种不容置疑的固执,比汤的苦味更让我窒息。
我问她汤里到底放了什么,她总是含糊其辞,“都是些对你好的东西,你问那么多干嘛”。
这种故作神秘的态度,像一粒沙子,硌在我的心上,慢慢地,就把我的信任和耐心,磨得一干二净。
为了避免战争,我学会了说谎。
每天她把汤端来,我就当着她的面,皱着眉头,装作很痛苦的样子,抿上一小口,然后趁她转身去厨房的间隙,迅速把碗塞给旁边的陈浩。
陈浩,我那个可怜的丈夫,就成了我的“泔水桶”。
他每次都苦着脸,但还是会屏住呼吸,像喝中药一样,咕咚咕咚几口就把那碗黑色的“毒药”灌下去。
然后他会擦擦嘴,对我做一个鬼脸,压低声音说,“老婆的‘剩饭’,我全包了,谁让你是我老婆呢”。
我看着他,心里既觉得好笑,又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
但他似乎喝上瘾了,有时候还会咂咂嘴,说,“其实……习惯了也还好,喝下去浑身热乎乎的”。
我觉得他疯了。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为了不让张兰伤心。
他说,“我妈那个人,你别看她脸臭,她心里是真对你好,她要是知道你一口不喝,非得难受死”。
我嘴上“哦”了一声,心里却不以为然。
对我好。
对我好就是逼我喝这种来路不明的怪东西吗。
这种窒息的爱,我宁可不要。
真正让我心里长出毒草的,是三姑的到来。
三姑是陈浩家的远房亲戚,一个嘴巴像棉裤腰的女人,松垮,且什么话都往外漏。
她提着一篮子鸡蛋和几只瘦得脱了毛的土鸡来看我,一进门就咋咋呼呼地嚷,“哎哟,我们家的大功臣,辛苦啦辛苦啦”。
![]()
她坐在我床边,眼神却像雷达一样,把我全身上下,连同这个家都扫视了一遍。
张兰正在厨房里熬汤,那股熟悉的苦药味飘了出来。
三姑的鼻子抽动了两下,像只警觉的耗子。
她凑到我耳边,用那种说秘密的音量,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客厅里的人也隐约听见。
“你婆婆又在熬她那‘独门秘方’了”,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嘲讽和幸灾乐祸。
我心里一动,问道,“三姑,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谁知道呢”,三姑撇撇嘴,“神神秘秘的,当年她自己坐月子的时候也天天喝这个,把自己喝得跟个药罐子似的。我跟你说啊,我们乡下那些偏方,可不能乱信,前几年隔壁村就有个媳妇,喝了婆婆弄的草药,上吐下泻,孩子都差点没奶吃”。
她的话像一把小小的凿子,在我心里那道怀疑的裂缝上,狠狠地敲了一下。
接着,她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了,“小舒啊,你可得多个心眼。你婆婆这个人,思想旧,当年就一心想要个孙子……这次你生了个闺女,她嘴上不说,心里指不定怎么想呢。给你喝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谁知道她安的什么心”。
这些话,像一条湿滑的毒蛇,钻进了我的耳朵里,盘踞在我的脑子里。
我看着厨房里张兰那个沉默的背影,突然觉得那不是一个母亲,而是一个巫婆,正在熬制一锅用心险恶的魔药。
重男轻女。
偏方。
别有用心。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让我不寒而栗的猜想。
从那天起,我看着那碗汤的眼神,彻底变了。
它不再是难喝,而是危险。
我开始变本加厉地把汤推给陈浩,甚至有时候会撒谎说我已经喝过了,让他把剩下的“补品”喝完,别浪费。
陈浩毫无察觉,他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觉得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是问题。
他还开玩笑说,最近自己精力特别好,加班到半夜两点都不觉得累,肯定是老妈的汤起了作用。
我看着他那张傻乎乎的脸,心里五味杂陈。
我不敢告诉他我的怀疑,我怕他觉得我无理取闹,我怕破坏他和他妈之间那层薄薄的和平。
于是,我决定自己反击。
我开始在手机APP上偷偷订购五星级酒店的月子餐。
那些装在精致餐盒里的食物,营养搭配均衡,摆盘赏心悦目,和我婆婆那碗黑乎乎的汤比起来,简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我像个偷情的女人一样,每天计算着送餐员上门的时间,然后把外卖盒子藏在床底下,等张兰出去买菜或者午睡的时候,再狼吞虎咽地吃掉。
那种感觉,既刺激又心酸。
终于,有一天,我算错了时间。
张兰提前回来了,手里提着刚买的乌鸡,一推门,就看见我正把一块精致的抹茶蛋糕往嘴里塞,而床边的地上,还放着一个印着酒店LOGO的餐盒。
空气在那一瞬间凝固了。
她的脸,从惊讶到愤怒,只用了一秒钟。
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因为愤怒而扭曲起来,像一块被揉皱的牛皮纸。
“你在吃什么”,她嘶哑着嗓子问,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餐盒。
我吓得把蛋糕掉在了地上。
“外面的东西哪有家里干净”,她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会断裂,“我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地给你熬汤,是为了谁。你倒好,背着我吃这些垃圾”。
她的愤怒像一盆油,瞬间点燃了我积压已久的委屈和恐惧。
![]()
“垃圾”,我冷笑一声,也从床上站了起来,因为动作太大,牵扯到了伤口,疼得我龇牙咧嘴,“在你眼里,只有你那碗黑漆漆的毒药才是好东西吗”。
“你说什么”,她好像没听清。
“我说你的汤是毒药”,我豁出去了,把所有的怨气都吼了出来,“为我好。为我好你连里面是什么都不肯告诉我。我吃不下就是我的错吗。你是不是就见不得我好。是不是因为我生了个女儿,你就这么折磨我”。
最后一句话,我说得又急又响,像一颗子弹,准确地击中了她的心脏。
我看到她的身体晃了一下,脸上的血色“唰”的一下全褪光了,变得像纸一样白。
她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我们像两只好斗的公鸡,怒视着对方,房间里充满了火药味。
就在这时,陈浩下班回来了。
他推开门,看到一地狼藉和我们两个剑拔弩张的样子,整个人都懵了。
“这……这是怎么了”,他结结巴巴地问。
张兰的眼泪,在那一刻,毫无征兆地掉了下来。
那不是嚎啕大哭,是无声的、一行行往下流淌的眼泪,充满了绝望和委屈。
看到她哭,我心里那点微弱的胜利感也消失了,取而代 F之的是一阵巨大的恐慌。
陈浩看看他妈,又看看我,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桌上那碗已经放凉了的汤上。
他走过去,什么话也没说,端起那碗黑色的汤,仰起脖子,一饮而尽,连渣都没剩下。
他喝得那么急,那么用力,仿佛要用这个动作来熄灭我们之间这场大火。
喝完,他把空碗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
然后他转过头,看着张兰,用一种近乎疲惫的口气说,“妈,小舒刚生完孩子,情绪不稳定,口味是会变,您别跟她计较。这汤这么有营养,不能浪费”。
张兰看着自己的儿子,眼神复杂得像一团乱麻,有心疼,有委屈,还有一丝我当时看不懂的东西。
最终,她擦了擦眼泪,点点头,没再说什么,默默地收拾起地上的狼藉,佝偻的背影里,写满了疲惫。
那场战争,就这样,以陈浩喝掉一碗凉汤的方式,草草收场。
但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02
一个月的时间,像水一样,从指缝里悄无声息地流走了。
这一个月里,陈浩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他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白天在公司像个上了发条的马达,晚上回家还能帮我带孩子,有时候甚至会半夜起来写代码。
他自己也觉得奇怪,时常摸着后脑勺说,“感觉身体里有团火在烧,燥得慌”。
他还跟我抱怨过几次,说刷牙的时候牙龈特别容易出血,满嘴都是血腥味。
我们都没当回事。
在这个拿命换钱的时代,谁还没点“上火”的症状呢。
我只当他是最近加班太累,IT工程师嘛,哪个不是靠咖啡和红牛续命。
我的月子终于结束了,像一场漫长的、不见天日的囚禁。
张兰也要回老家了。
她大概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留下来也是徒增尴尬。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她依旧沉默地炖了最后一次汤。
厨房里那股熟悉的苦药味,飘散在空气里,像一场隆重的告别仪式。
晚饭的时候,她把那碗汤放在陈浩面前,说,“浩子,你喝吧,补补身子”。
然后她就那么看着他,看着他一口一口地喝下去,眼神里满是疼爱,还有一丝我依然看不懂的、转瞬即逝的忧虑。
陈浩喝完,抹了抹嘴,笑着说,“妈,您的手艺,天下第一”。
![]()
张兰笑了,那是她那一个月里,我见过的唯一一次笑容,虽然短暂,却像夕阳一样,带着一种温暖而悲凉的色调。
那天晚上,我以为一切终于要回归正轨。
我以为送走了婆婆,我就可以开始我理想中的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
我不知道,那碗汤,那最后一碗汤,是一个引子,即将引爆一颗埋在我们家地底深处的、巨大的炸弹。
半夜,我被一种奇怪的声音吵醒了。
那是一种“咕噜……咕噜……”的声音,像是有什么液体在冒泡,又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堵住了,发出的垂死挣扎。
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借着窗外惨白的月光,我看到身边的陈浩,以一个非常奇怪的姿势靠在床头,一动不动。
我心里咯噔一下,睡意全无。
“陈浩,你怎么了”,我推了推他。
他没有反应。
我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慌,伸手打开了床头的台灯。
灯亮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景象,那景象像一把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视网膜上。
陈浩的脸,白得像一张宣纸。
他的鼻子,他的两个鼻孔,正像两个关不上的水龙头一样,向外汩汩地涌着鲜血。
那血不是一滴一滴地流,是一股一股地涌。
鲜红的、滚烫的血,流过他的嘴唇,流过他的下巴,滴在他的胸口,把他白色的睡衣染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
他身后的枕头,他盖着的被子,凡是血流过的地方,都开出了一朵朵妖冶而恐怖的红花。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甜腻的血腥味。
他似乎已经失去了意识,只有喉咙里还在发出那种无意识的“咕噜”声。
“啊——”。
一声不属于我的、撕心裂肺的尖叫,划破了午夜的寂静。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浑身的血液都冲到了头顶,又在瞬间冷了下来,手脚冰凉,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三姑的话,像一个魔咒,在我脑子里疯狂地回响——“偏方”、“吃坏人”、“中毒”。
那碗黑色的汤,那一个月以来,陈浩喝下去的每一碗黑色的汤,此刻都化作了眼前这片刺目的红色。
是他。
是我。
是我亲手,一碗一碗地,把“毒药”喂给了我最爱的人。
巨大的恐惧和内疚,像两只无形的大手,死死地掐住了我的脖子,让我几乎无法呼吸。
我不知道我哪里来的力气,颤抖着手摸到手机,拨通了120。
救护车尖锐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像一把刀,将这个宁静的夜晚切割得支离破碎。
我看着昏迷不醒的丈夫被抬上担架,他脸上的血已经被凝固的血块和新鲜的血流糊成了一片,像一个破碎的、恐怖的面具。
我的眼泪,在那一刻,才终于掉了下来。
在医院急诊室那条白得晃眼的走廊上,时间变得像浓稠的糖浆一样,流得极其缓慢。
我已经给张兰打了电话,她正在从车站赶回来的路上。
每一分,每一秒,对我来说都是一场凌迟。
陈浩被推进了抢救室,门上的红灯亮着,像一只魔鬼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我。
我坐立不安,只能在走廊里来回踱步,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就在我快要崩溃的时候,三姑竟然来了。
她大概是听到了风声,穿着一身睡衣就跑了过来,脸上挂着那种既关心又兴奋的复杂表情。
她一来,就拉着我的手,咋咋呼呼地问,“怎么样了,浩子怎么样了”。
这时,张兰也赶到了。
她跑得气喘吁吁,头发凌乱,那张总是紧绷着的脸,此刻更是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三姑一看到张兰,立刻像找到了宣泄口,松开我,冲过去就对着张兰指指点点,“大姐,你看看你干的好事。我早就说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偏方不能乱喝。这下好了,把好好的一个儿子给害成这样,你满意了”。
三姑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根针,狠狠地扎在我已经濒临崩溃的神经上。
我所有的恐惧、内疚和悔恨,在这一刻,全部转化成了对眼前这个女人的滔天恨意。
我冲到张兰面前,抓着她的胳膊,用尽全身的力气哭喊着,“你到底给他喝了什么。你为什么要害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张兰被我摇晃着,像一棵被暴风雨摧残的老树,她的嘴唇剧烈地颤抖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默默地流泪,那浑浊的眼泪,流过她脸上纵横的皱纹,像两条悲伤的河。
就在我们三个人乱作一团的时候,抢救室的门开了。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医生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一张化验单,脸上的表情,严肃得像一块冰。
他是王医生。
我立刻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挣脱张兰,冲到医生面前,带着哭腔,语无伦次地说,“医生,我老公怎么样了。他是不是食物中毒。他这一个月,每天都喝我婆婆熬的汤,那汤又黑又苦,肯定有问题,肯定是那碗汤害了他”。
我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了那碗汤,推给了那个沉默流泪的女人。
因为只有这样,我心里的罪恶感,才能减轻那么一点点。
王医生扶了扶眼镜,皱起了眉头,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化验单,又抬头看了看我们三个,眼神里充满了审视和疑惑。
他开口了,只说了四个字,声音不大,但在这寂静的走廊里,却像一声惊雷。
这几个字像一颗颗子弹,射进我的脑子里,我瞬间大脑空白,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