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7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1月5日刊发文章,题为《美国该如何应对俄罗斯的新型潜艇探测网?》,作者是詹姆斯·霍姆斯。全文编译如下:
俄罗斯的“和谐”计划是水下介入与反介入对抗的最新一轮攻势。美国需要新的创新手段进行反击。
两周前,《华盛顿邮报》与几家欧洲媒体联合发表了一篇长篇调查报道,揭示俄罗斯一项被称为“和谐”的灰色市场计划。在该计划中,俄罗斯军方利用空壳公司,部署了一套密集的海底传感器网络(包括声学及其他类型传感器),并配合无人潜航器以及一批军民两用的商船和科研船只。其目的在于探测、追踪、定位,甚至可能攻击接近俄罗斯北部高地及其他近海“堡垒区”(由海上及岸基力量守卫的近海区域)的美国及西方反潜力量。通过此举,俄罗斯指挥官希望阻挠西方的反潜作战行动。
俄罗斯的目标是将西方力量从俄海港附近赶走,削弱他们发现、跟踪并击沉俄罗斯潜艇的能力。潜艇一旦出海,就极难被发现,而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西方反潜力量的主要目标——在执行巡航任务时,本身就没有固定目的地。阻止西方反潜力量靠近,就能保护在俄罗斯“堡垒区”内巡逻的导弹潜艇。而保护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舰队,正是“和谐”计划部署的根本动因。
这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时期,当时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制定了一项“海上战略”,其核心是将海军力量派入苏联近海制造混乱。航母战斗群将威胁苏联海军核潜艇在其“水下堡垒区”中的安全,同时从海上发动打击和两栖突袭,给东欧集团制造麻烦。
苏联军方领导层则采取“蓝色防御带”战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该战略旨在提高外军进入苏联近海水域的代价,让西方指挥官及其政治领导人无法承受。如果苏联的防御看起来足够强大,西方海军就可能受到震慑,放弃强行进入。如果西方海上军种愿意承担代价,苏联的拒止战略也能将入侵者挡在“蓝色防御带”之外。为实现这一点,苏联的空军、导弹部队与海军将在尽可能远的海域发动反舰打击,构筑一条海上防线。
从“和谐”计划来看,这种防御性倾向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依然存在。
“介入”与“拒止”之间的平衡,往往随着攻防军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摆动。传统观点认为,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苏联的“蓝色防御带”对美军海上力量占据优势。后来,集雷达、计算机与火控系统为一体的“宙斯盾”作战系统,于1983年在“泰孔德罗加”级巡洋舰上首次部署。“宙斯盾”使航母、水面作战部队与两栖特遣部队能够抵御空中与导弹攻击,重新确立进攻方的优势,并恢复了进入苏联近海“堡垒区”的能力。于是,“介入”得以与“反介入/区域拒止”抗衡,使得海上军种能够推行进攻性强的海上战略。
而如今的情况呢?必须承认,俄罗斯当前比苏联更有可能在拒止西方进入近海水域方面取得成功。水下技术的进步,比如新型传感器、各类无人潜航器、人工智能等可能首次让海洋对反潜力量变得“透明”,削弱潜艇在深海的隐蔽能力。迄今为止,声学技术一直是水下隐藏与发现的关键。换句话说,噪音(及其抑制)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环境。潜艇依赖环境的特性——特别是温度、压力和盐度的差异——来隐藏自身位置。海水中这些差异会使声波衰减、折射或弯曲,从而帮助潜艇避开探测、追踪与定位。那么,反潜力量就要努力消除潜艇的这些优势。(编译/郭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