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终于在今天公开入列的消息了!在这举国庆祝的时刻,估计心里最不是滋味的就是美国人了。
![]()
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空母舰于2017年7月22日正式服役,截至2025年11月7日,已累计服役3000多天。在这期间,它多次出现数次舰载机出动故障,电磁弹射器故障,返厂维护等意外状况,其实就是暴露出深层次的技术短板。如果再计算下,“福特”号是2005年8月11日开工建造,那可是20年前的事情了,由此可以发现决策的重要性,错一步影响几十年!
美军“福特”号的核心问题源于美国海军最初的电磁弹射方案选择—选择了中压交流电电源架构。这一架构曾于2020年因单个接触器故障,导致美“福特”号全舰弹射器停摆整整五天,且直至今日仍未彻底解决可靠性问题。此外,“福特”号至今未完成与F-35C舰载战斗机的联合调试,现役的F-35C只能通过蒸汽弹射器在美军其他航母上起飞,极大限制了“福特”号航母的空中打击能力。
![]()
反观中国的“福建”号航母,其开工建造于2018年,也就是7年前,从设计之初便选择了与美军截然不同的中压直流技术。这一技术路线虽仅是“交流”与“直流”的两字差异,却在实战效能与系统稳定性上实现了对美国的全面超越。
从中压直流技术与中压交流技术的理论对比来看,直流技术的优势一目了然:初步理论分析显示,中压直流技术的能源利用效率可达90%左右,能源损耗降低至个位数;而美国“福特”号航母采用的中压交流技术,能源转换效率仅为60%-70%,损耗率达30%左右。如此悬殊的差距意味着,即便美军的“福特”号航母配备核动力反应堆,其供电能力也难以承受高损耗,尤其是损耗不仅仅会带来能源浪费,还会造成整体系统效率的降低,需要更多的散热组件来散热,这也会带来高能耗。
![]()
更关键的是,中压直流技术的响应速度更快,配合超级电容储能设备与先进电力传输调控系统,实现对全舰电力的高效管理,同时缩短理论充能时间,支持更高频次的弹射作业。仅此一项,福建舰就可以实现与核动力航母的同等,甚至更高的舰载固定翼战机的出动效率。
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人认为“福建舰的战力仅为尼米兹级60%”观点的荒谬!
美国这些所谓“专家”仅关注到甲板利用空间,却忽略了福建舰凭借直流技术实现的更高的出动效率,甚至已超过美国现役尼米兹级航母。因此,福建舰的舰载机战斗力势必要优于美尼米兹级,再配合上合理的舰载机调度,美国人说的“因为甲板夹角而引发的舰载机着舰时会侵入弹射器区域”的问题,完全可以得到解决。
![]()
此外,中压直流系统,全舰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大幅降低了维护难度,且无需消耗淡水储备。相比之下,美国“福特”号使用的交流电磁弹射系统,因架构限制而更为庞大。这意味着,在同等舰载机搭载数量下,福建舰的甲板运用效率、战斗力投送高能力更高,实战意义显著。
从“福建舰”正式入列开始,中美航母的对比已发生质的变化:过去是“滑跃起飞 VS 电磁/蒸汽弹射”的硬件差距,如今已升级为“发展路线与未来潜力”的战略竞争。
![]()
中国凭借中压直流技术率先确立优势,未来发展更值得期待—外媒普遍预计,中国下一代004型核航母总吨位将在12万吨以上,势必将进一步拉开与美军“福特”号的差距。可以说,从福建舰开始,中美海军已进入“计分高下,也定未来”的新阶段。
从现在开始,中美海军最大鸿沟已经被抹平,接下来在航母舰队建设以及相应的其他舰艇上,美军原有的技术优势也不再,就算美军的数量优势,也会因为对全球热点区域的介入而导致分身乏术。
![]()
由此可见,中美航母的发展就是两军建军思想和技术指导路线的最佳体现,美国为了自己的霸权选择的路,到最终证明会失去自己的霸权。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衰落其实早有预兆,“福特”号航母的问题,就是美国产业空心化,军工复合体惰性的“最佳体现”。美国海军如此,其他军种也一样,六代机落后,四代坦克落后等等方面都证明了,美国霸权的根基——美军已经不复往日。那么处于最层的霸权整体崩溃之日,也就真的快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