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个周末,68岁的张大爷一大早又习惯性地清了清嗓子。近两个月来,他总觉得咽喉发紧,有点异物感,还老是干咳。村里人都说是老毛病犯了,让他多喝水、含点润喉片就行。谁知,这回症状却越来越重,有时候喝水竟然也会呛咳。
他女儿焦急地说:“爸,您该不会是得了咽炎吧?”可到医院一查,结果让全家人都没想到,张大爷竟然被诊断为早期食道癌。说到“咽炎”,几乎每个人都觉得司空见惯。但你知道吗?早期食道癌的症状,真的很容易被误会成普通咽炎。
![]()
我国每年新发食道癌病例约25万,发病率居全球首位,而约七成患者被发现时已属进展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很多人觉得只是咽炎反复,殊不知危险正悄然靠近。
食道癌,远没有你想的那么“遥远”。其实,在它真正成为“晚期杀手”之前,有三个信号值得警觉,尤其是提前发现1个,就能为健康抢回宝贵的机会。到底哪些症状需要紧急关注?怎样才能有效分辨,是普通咽炎还是隐藏的危机?下面揭晓真相。
“为什么很多人把早期食道癌当咽炎?”专家认为,两个疾病的初期表现极其相似。咽炎多为咽喉部轻度疼痛、嘶哑、异物感,但持续时间一般较短,配合抗炎或日常护理可以缓解。而食道癌早期通常没有典型疼痛,反而表现为轻微不适、异物感,时间一长,极易被忽略。
![]()
权威研究显示,近40%的早期食道癌患者首发症状仅为“咽部异物感”或“吞咽不适”,和普通咽炎难以区分。如果仅靠自我判断极易延误。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分别发布专题报告,42.7%的食道癌患者曾因症状被当作咽炎治疗超过2个月,耽误早期诊断。
此外,食道癌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高危饮食问题(如腌制、烫食),中老年人更需警惕。慢性反酸、吸烟饮酒、多食辣刺激食物的人,患病率比普通人高出近3倍。
专家总结,大多数早期食道癌会有这样3个“求救信号”。只要发现其中至少1个异常,请尽早到医院做电子胃镜或食道检查:
吞咽时异物感或梗阻感。比如总觉得食物咽不下去,尤其是干饭、肉类经常卡在胸口,或咽下后有轻微疼痛,但间歇时又好转。这个现象持续超过2周就应警觉。
持续性干咳或反复清嗓子。长期刺激性咳嗽、无痰干咳,尤其夜间、进食后明显加重,同时无特殊感染征兆(如发热、流涕),要考虑深层原因。有研究发现,反复清嗓子为首发者占比高达24.8%。
进食时偶有呛咳或食物返流。部分患者喝水、吃稀饭时也会突然呛咳或有食物回涌,误以为消化不良。这种表现多源于食管发生微小狭窄,早期仅有间断现象,极易忽视。
温馨提醒:不是所有咽部不适都是咽炎。中国肿瘤协会的数据显示,如能在早期发现食道癌,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而一旦进入中晚期,生存率骤降至不到20%。及早筛查、规范诊治,是远离食道癌的关键一步。
![]()
面对食道癌高发的现状,专家建议平时可从这几方面自查与干预,降低风险:
警觉信号,不盲目“咽炎自诊”。一旦咽部异物感、干咳或呛咳持续2周以上未缓解,切勿长时间自行用药,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做胃食管镜检查。
坚持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抽烟、戒酒,杜绝频繁吃太烫、油炸、腌制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进食温度不宜超过65℃,减少对食道黏膜的反复刺激。
![]()
定期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如有食道癌家族史、重度饮酒或曾罹患消化系统疾病者,每年做1次电子胃镜。北京协和医院做过筛查项目发现,规范检查可使早筛率提高21.3%。
日常还要多吃新鲜蔬果、粗粮、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维持体重适中,适度运动提升免疫力。发现症状后及早就医,配合医生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疗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