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湖南省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在武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邵阳市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当地以地方立法守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务实之举。
武冈是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近年来,当地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守护好历史文化名城根脉的同时,不断为古城注入新的文旅体验,使千年古城焕发时代新韵。
![]()
夜晚的武冈西直街游人如织 张玲 摄
守护古城:一砖一瓦“捧在掌心”
武冈是湖南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完整保留了“两山环抱、资水绕城、渠水穿城、三城并置”的城池格局和历史风貌,现留存有西直街、木货街、穿城河、太平门、和合街5个历史文化街区,23条街巷,103处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拥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2处(104个点),包括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武冈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将“保护优先、应保尽保”贯穿始终,对西直街、木货街、穿城河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散落其间的历史建筑等进行有效保护利用,确保古城留住最质朴的味道。
目前,武冈已形成“政府主导、以点带面、以奖代补”的古城综合保护模式,完成庆成门段和原环保局段古城墙、李明灏故居和中山堂、文庙等全国重点和省级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修缮历史建筑38处。
如今,游客漫步于武冈西直街,踏上青石板路,就能触摸到时光的印记;登临宣风楼,可以俯瞰这座千年古城,青砖黛瓦尽入眼帘。
据了解,近10年来,武冈对古城、古建筑分批次推进修缮。在此基础上,通过申报城市更新改造等5个项目争取资金,持续推进古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等项目建设。
文旅融合:一季一景丰富文旅体验
在加强古城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的过程中,武冈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挖掘街区内明王城、人文商贸、非遗等历史文化资源,还把武冈豆腐、米花、卤菜等传统特色美食引入古街区,有效提升了旅游吸引力。
此外,当地精心推出“非遗+旅游”精品线路,举办暮春戏曲季、盛夏舞蹈季、秋日喜剧季、暖冬汉婚季等不同主题的四季文旅活动,丰富文旅体验。
今年1月至9月,武冈接待游客370.64万人次,旅游消费突破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56.77%,实现了客流与营收的双重突破。
古城保护利用使武冈文化和旅游业日益兴盛,带动餐饮、住宿、商圈、文创等业态向好发展,越来越多当地人吃上了“旅游饭”,武冈也实现了“为民护城、城兴民悦”。
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过程中,武冈计划进一步深入挖掘文化根脉,梳理武冈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文化特色,结合美食文化、特色非遗等,讲好武冈故事。
立法护城:一条一款织密保护“法网”
《邵阳市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简称“条例”)从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三大要素入手实施整体保护,强调实现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条例在保护原则上,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 武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健说,“我们希望以地方立法助力解决名城保护中的重难点问题,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名城保护融入城市更新、区域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具体路径。”
该条例共16条,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实施、公众参与的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围绕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武冈城墙、穿城河等7个方面的名城资源,区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并分别予以规范,形成了名城资源保护“组合拳”。此外,条例还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最为突出的消防安全和危险房屋治理两个重点分别设置条款进行规范,并针对可能对武冈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历史建筑构成破坏性影响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细化,依据上位法作出处罚规定。
武冈市委书记龚畅说:“条例的核心思想是‘保护’,我们将坚持依法保护、系统保护、源头保护和多元保护,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
游客在武冈西直街欣赏当地特色文艺表演张玲 摄
2025年11月7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湖南邵阳武冈:将千年古城“捧在掌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