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中国,“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谁是主流经济学?

0
分享至

中国经济2人论坛

在中国,“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谁是主流经济学?

马格宁思 欧文圣傅

2025年8月5日

马格宁思:“人类,对于制度的研究,是哲学研究的最高境界。”

近日,中国经济2人论坛,在北京朝阳区召开了不定期研讨会,马格宁思、欧文圣傅共同参加了论坛研讨:主旨议题是:在中国,“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谁是主流经济学?现将论坛研讨情况,概述如下:

一、当今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分析

在此,本论坛将从哲学的高度,以制度维度作为切入点,分析当今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有制度、企业制度、生产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垄断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商品生产与市场交换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同时允许私有制和私有财产长期过度性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所有制度:全民所有制、国家公有制、集体所有制、私有制、个体所有制、土地承包制、混合所有制、外国所有制、外资所有制……

3、企业制度: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私有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国独资企业、混合所有制股份企业、国家垄断企业、私有垄断企业、股份制垄断企业、外资垄断企业、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个体经营户、集体经济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制企业、私营小微企业、国家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跨国企业、承包制企业、租赁制企业……

4、生产方式: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混合生产方式、农业分田单干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综上所述,基于中国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状态,这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的。这种现实状态、制度安排、理想信念、经济现象、经济利益、意识形态、经济成就、混合所有制、混合企业制、混合生产方式、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阶层隔阂、经济成就、制度摩擦、经济纠纷、利益分配……这一切合理吗?合乎客观规律吗?合乎经济规律吗?合乎历史发展进程吗?有什么理论依据、理论支撑、理论证明吗?

二、用现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理论诠释当今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状况

1、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诠释当今中国

《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理论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源泉和根基: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实行公有制,实现计划经济。当今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所有制度、多种企业制度并存,允许私有制和私有财产存在;允许私有经济和私有企业存在和发展;甚至还允许带有封建农业性质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个体私人经济存在。这种社会和经济现象,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准确的诠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诠释的是“一般性的或普遍性的社会主义”,但是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称为“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没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理论依据。

2、用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诠释当今中国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从理论变成了现实。首创性的在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当今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既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也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在其理论语境中,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是相契合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

3、用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诠释当今中国

翻开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教科书,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在其理论语境中,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主义制度相契合的。在欧美西方经济学概念中,市场经济就是特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说:社会制度要素是资本主义制度,生产方式要素是市场经济。它的最典型主流理论的代表就是“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其特点:实行私有制、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私人企业、私企垄断、最小化政府干预、减少政府支出、减少社会福利。显而易见,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不能准确诠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为什么当前在中国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似乎表面上占有“主流经济学”地位?

为什么当前在中国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似乎表面上占有“主流经济学”地位、拥有主导的话语权呢?原因如下:

1、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市场经济取向的,由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转变为市场经济生产方式,然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苏联政治经济学,其生产方式是计划经济主导的,是排斥市场经济的。因此,它们无法提供市场经济生产方式的理论。中国想要获得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一下,只能从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中获取。

2、由于经济学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因此,市场经济学必然带有社会属性和生产方式两重属性。社会属性是制度性、阶级性、意识形态的反映。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属性,则更多的反映在市场经济的技术和操作层面,例如、市场交换制度、契约合同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制度、企业股份制、上市公司制度、现代金融行业、资本市场包括货币、证券、债券、期货等市场;现代财会和审计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力市场、现代保险制度……以上这些,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通用性、共有性、相同性。这可能就是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当前在中国似乎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及在经济界、学术理论界中否定中国模式存在,否定中国经济学存在的原因之所在。

3、由于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独创的、原创的、中国学派的“中国经济学理论”确立并形成共识。因此既无法解释“市场经济”,更无法诠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象、实践、矛盾和问题,只能借助于“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来解释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和实践。然而它只能解释市场经济生产方式,不能解释社会主义制度要素。

4、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为什么没有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红线?是因为中国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初期,针对部分人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质疑党的领导等错误思潮,邓小平通过讲话统一思想‌。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为改革开放划定了政治边界,确保现代化建设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石‌。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红线。也恰恰是因为这条红线的存在缘故,使得那些以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为原教旨的,自诩为著名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的人,将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说成是“半拉子市场改革”、“不彻底的市场改革”、“权贵市场改革”等。说到底就是,没有按照欧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实行私有化、自由化、完全市场化的改革。正是这条红线,从理论上、从实践上,阻止了、遏制了中国土地私有化,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立大学、公立医院等,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的企图和阴谋。

四、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学取代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成为在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历史的必然?

1、中国经济学,依据“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经济学研究也同步转移规律”,在中国即将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之际,也必将迎来中国经济学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一钢铁、水泥、发电量、稀土、光伏、高铁、造船、 电动车、 基建等大国,第一拥有联合国标准的全部产业链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标准是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对于处于世界经济中心的中国而言,中国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经济矛盾等,将成为世界上经济学研究的首要目标和重点问题。对于中国经济学家而言,拥有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的研究条件,因此必然迎来中国经济学家辈出,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引领世界的时代。

2、中国经济学,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社会与经济改革开放实践之中,通过归纳、总结和升华,生成了理论逻辑自洽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整准确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论证明、理论支撑

中国经济学产生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实践,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实践、经济现象、经济矛盾、经济问题的归纳总结和升华,完成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对于当今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有制度、企业制度、生产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中国经济学,从萌芽发展到最终形成理论体系,至始至终,都是紧紧围绕着中国问题、中国国情、中国实践进行研究论证的,必然产生中国学派的中国本土化经济学。因此,它能够完整准确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理论证明、理论支撑。解决了中国经济理论界用“西方理论+中国案例”生搬硬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叙事,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搞市场经济的疑问。

3、中国经济学,来源于世界三大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模式,继承捍卫学习借鉴了其理论体系,实现了“世界三大理论的中国化”

中国模式、中国经济学理论,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它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它学习接受借鉴发展了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以苏联模式为“砧木”,以美国模式为“接穗”,通过其杂交嫁接,生成了具有杂交优势的中国模式。它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美国模式的“市场经济生产方式”相结合,产生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经济学。由此,形成了世界四大经济模式、四大经济理论、四大生产方式。中国模式和中国经济学,建立在逻辑自洽、理论自洽的坚实的基础理论之上的。实现了“三个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列宁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中国化,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中国化。由此而产生的中国经济学,必将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能够兼容并蓄所有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学理论。

4、中国经济学,在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形成了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创立了证明了论证了经济学大统一理论

中国经济学,是由中国经济学原理八大奠基理论作为核心架构的:即社会制度构成要素理论、市场经济四个不等于理论、中国模式数学模型公式理论、“U-2L型”坐标系模型理论、国家垄断中枢理论、全科经济学理论、经济学风洞理论、经济学大统一理论,由此构成了中国经济学原理理论体系。中国经济学的诞生,创立了“经济学大统一理论”,诠释了世界上所有经济理论、经济模式、生产方式的含义、界定,特别是相互转化的本质。将世界上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理论、经济模式、生产方式、所有制度、企业制度等,置于统一的、整体的、通用的、关联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架构中,实现了各个“国家经济DNA谱序”,开创了用“经济学风洞理论”研究经济学的新范式、新思维、新理念。

5、中国经济学,现在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得到了高度关切。全国政协提案要求编写《中国经济学教科书》,教育部根据提案要求,正在组织编写《中国经济学教科书》,同时中国学派之中国经济学学派,已经觉醒和兴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中国经济学理论观点论述

全国政协提案:2020年5月,全国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编写中国经济学教科书的提案》(第1221号-教育类103号),宗旨就是中国需要编写自己的“中国经济学教科书”。

教育部提案答复:2020年10月13日,教育部答复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编写中国经济学教科书的提案》。《答复函》中指出,“您所提提案对于推进高校经济学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益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已经采纳,正在按计划分步有序解决”。基于此,由教育部牵头,启动了“中国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中国经济学教科书”系列教材教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学》、《中国微观经济学》、《中国发展经济学》、《中国开放型经济学》、《中国金融学》、《中国财政学》、《中国区域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九部教材,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分别分类参与编写。

从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据悉,2025年7月4日分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两本“中国系列”教材正式发行。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两本教材作为教育部首批“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迈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重要一步。

结束语

在中国,“中国经济学”取代“西方经济学”,成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历史之必然。中国模式的诞生,引领中国,仅用了7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300年所走过的路。中国经济学的诞生,实现了世界三大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接受借鉴发展了欧美西方市场经济学。必将迎来中国经济学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2025年8月5日 完稿于东戴河海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马格宁思
马格宁思
中国经济2人论坛研究员、中国经济学理论、全科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学风洞理论、中国制度研究
240文章数 1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