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临立冬,万物知寒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我们正式步入了冬季,气温骤降,空气干燥,气候变化正是耳鼻喉疾病的“隐形推手”。不少人在这个时节会感到鼻子不通、喉咙干痒、耳朵不适,这些信号提醒我们:该给耳鼻喉特别的关爱了!
立冬护三窍,健康过寒冬
01 过敏性鼻炎:冷空气诱发的“呼吸困扰”
立冬后冷空气、尘螨等过敏原增多,易出现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严重时伴随头痛、嗅觉减退,甚至诱发鼻窦炎。
应对要点:外出戴口罩过滤过敏原,每日用生理盐水洗鼻1-2次;症状持续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药物。
温馨提示:感冒与鼻炎的鉴别至关重要:感冒常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在7-10天;而鼻炎通常不伴发热,多有鼻痒、眼痒等症状,且病程较长。
![]()
02 鼻出血:干燥寒冬的“常见困扰”
冬季空气干燥,鼻黏膜水分流失后会变得干燥脆弱,加上冷空气刺激导致血管收缩扩张异常,容易引发鼻出血,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因黏膜更薄、血管弹性较差,发病率更高。
应对要点:避免用力挖鼻孔、揉搓鼻子,减少黏膜损伤;室内放置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50%-60%。
温馨提示:出现鼻出血时,低头,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10-15分钟,同时用嘴呼吸,期间可冷敷鼻梁收缩血管。切勿仰头!仰头会导致血液倒流,可能引发呛咳、窒息风险。
![]()
03 急性咽喉炎:“吞刀片”式疼痛预警
干燥空气+冷空气刺激,叠加辛辣饮食、烟酒影响,易导致咽喉黏膜充血,出现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部分伴随发热。
应对要点:多喝温热水,避免辛辣过烫食物;用嗓过度人群减少说话频率,疼痛超3天及时就医。
04 外耳道炎/中耳炎:易忽视的“保暖盲区”
耳朵皮肤薄、脂肪少,冬季暴露易受凉,加上洗澡后耳道潮湿,细菌滋生易引发炎症,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
应对要点:外出戴耳罩保暖,洗澡后擦干耳道口;耳痛、流脓时严禁自行掏耳,及时就诊。
05 突发性耳聋:寒冬里的“听力警报”
突发性耳聋并非老年人专属,如今已成为中青年甚至儿童的常见问题。冬季气温低,耳部血管易发生痉挛,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发突发性耳聋。
应对要点:避免突然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户外,外出做好头部保暖;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需规律服药;保证充足睡眠。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听力骤降,务必在72小时内前往专业医院就诊,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
霜染万物,冬之伊始
耳鼻喉器官虽小,却关乎我们的呼吸、听觉、言语等重要功能。立冬伊始,正是加强耳鼻喉防护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防护和良好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耳鼻喉疾病的发生风险,安然度过寒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