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助推珍珠这一历史经典产业发展
■夏婷 方林
浙江省诸暨市是世界著名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与贸易中心,被誉为“中国珍珠之都”。全市淡水珍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形成了从蚌种培育、生态养殖、珍珠采收、精深加工到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珍珠产业不仅是诸暨市的支柱产业,更是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珍珠产业发展。2025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关于增补“1+1”对接赋能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高校的通知》,正式将珍珠产业新增纳入省级历史经典产业培育体系,标志着珍珠产业从区域特色产业上升为全省战略性传统优势产业。
然而,随着环保政策趋紧和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珍珠养殖模式显露出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弊端,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尾水排放不达标;珍珠品质参差不齐,优质珠比率低;产品以原珠和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不高;养殖户年龄结构老化,新技术接受能力弱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珍珠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痛点和难点。
面对这些挑战,绍兴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生物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科研与人才优势,自2013年起,专门组建了以党员科技骨干为核心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团队(淡水珍珠产业)。团队长期扎根诸暨市山下湖镇——全国最大的珍珠养殖与贸易集散地,与欧诗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千足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生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团队以党建引领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聚焦“绿色养殖、品质提升、价值延伸、人才培养”四大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推广与乡土人才培育,旨在破解产业瓶颈,推动珍珠产业向绿色、优质、高值方向转型,探索出一条高校科技赋能历史经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一
实施进展
(一)创新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针对珍珠蚌设施化苗种繁育技术瓶颈,团队协助欧诗漫珍珠贝育种(德清)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建设淡水珍珠蚌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可年产1亿只蚌苗、目前全国最大的淡水设施化育苗工厂,并指导开展苗种繁育。针对传统珍珠养殖外塘投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核心问题,团队与浙江佰瑞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共同探索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模式。项目组在诸暨市山下湖镇建立了首个三角帆蚌室内立体养殖示范车间。该模式通过精准控温、循环水处理、智能投饵系统,为珠蚌生长提供稳定、可控的最佳环境。团队研发了基于水质实时监测的饵料自动投喂技术,有效解决了室内养殖中藻类营养供给难题,同时避免了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积累。此外,创新性地引入电刺激、声波等物理促长技术,调节蚌体新陈代谢,显著提升了珍珠分泌速度与质量。实践表明,该工厂化模式可将传统外塘养殖周期从4—5年缩短至14—16个月,优珠率提升30%以上,单位水体养殖密度提高5倍,且养殖过程几乎零污染排放,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可控生产”的革命性转变,为珍珠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
(二)提升珍珠品质提升关键技术,推动产业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增效”转型
为解决国产珍珠光泽、圆度、粒径等品质指标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团队依托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入解析珍珠生物矿化机理。通过大量实验,团队成功研发了“三角帆蚌珍珠色泽与品质调控技术”,创新性地提出在育珠周期内规律性施用一种由氧化钙、碳酸钙、特定氨基酸、维生素D及钙结合蛋白复配而成的新型生物活性钙源。该技术能显著提高蚌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增强珍珠层分泌能力,从而有效改善珍珠的光泽度、颜色饱和度及表面光洁度。该技术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并在合作企业中进行大规模应用推广,授权相关国家发明专利6项。应用该技术后,示范基地产出的优质珠(AA级以上)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25%以上,亩均综合效益提升超过20%。针对高端珠宝市场对多彩珍珠的需求,团队还安全开发了基于生物活性提取物的珍珠染色固色技术,可生产出粉、紫、金等色调稳定、色泽自然的特色珍珠,极大丰富了产品线,提升了产品价值。
![]()
(三)构建生态养殖标准体系,助力“五水共治”与美丽乡村建设
为有效扭转珍珠养殖是“污染源”的传统印象,团队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技术研发全过程。团队与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协助研发建立了“珍珠蚌生态养殖标准体系”和“自动化管网式精准投饵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藻肥精准投喂,蚌体充分摄食,水体零外源污染”的目标。示范区的养殖尾水经处理后均能达到甚至高于渔业排放标准,部分区域还实现了“鱼蚌混养”的生态循环模式,改善了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为绍兴市“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有效贡献,赢得了政府、企业、养殖户和周边村民的多方赞誉。
(四)精深挖掘珍珠高附加值,拓展产业新赛道助力共同富裕
为突破珍珠产品附加值天花板,团队将研究视角从养殖前端延伸至产后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后端。团队利用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先进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系统解析了三角帆蚌淡水珍珠粉的蛋白质组成,从中鉴定出190种基质蛋白,并深入研究发现其中91种蛋白具有潜在的创面愈合、促进成骨、抗氧化、神经调节、皮肤美白、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七大类的生物医学功能。这一基础研究成果,为珍珠粉从传统“美容保健品”向现代“生物医用材料”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全新的发展方向,为开发高端珍珠医药制品、功能性化妆品、医用敷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打开了广阔空间。目前,团队正与浙江长生鸟等企业合作,开展相关功能肽的提取、改性及产品开发工作,旨在打造珍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赛道,显著提升产业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科技动力。
二
主要特点
(一)党建引领,构筑校地企协同发展共同体
生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党建工作与服务社会、振兴产业深度融合。学院与诸暨市科技局、山下湖镇等保持密切联系,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展校院合作,与相关珍珠企业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构建了“组织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成果共享”的联动机制。通过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设立“党员科研先锋岗”、组建“博士教授服务团”“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科技服务队”等形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学院党委牵头制订并动态更新“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四张清单,确保高校的科技创新能量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上,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党建引领下高校、地方、企业三方同心聚力促振兴的良好格局。
![]()
(二)科技赋能,精准破解产业振兴瓶颈问题
团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论文写在池塘边、车间里。所有研究课题均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迫切需求,所有技术成果都以能否落地应用、能否产生实效为检验标准。从工厂化养殖装备研发,到品质调控技术应用,再到生态养殖模式构建,以及高值化产品开发,团队的科技创新全程紧扣“绿色、优质、高值”三大核心,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逐步解决长期困扰珍珠产业发展的环境污染、品质不高、效益低下等瓶颈问题,展现了高校科技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关键力量。
(三)育才兴农,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团队深刻认识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在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团队高度重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积极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团队专家常年深入田间地头,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线上答疑等多种形式,面向养殖户、企业技术员、农村青年等开展珍珠生态养殖、品质鉴别、病害防治等产业链培训与交流30余期,培训各类人员超过2000人次,为产业输送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技术骨干。许多人通过培训掌握了新技术,实现了增收致富,部分优秀学员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和技术“土专家”,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四)模式示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帮扶经验
该项目的成功实践,形成了“高校党建引领+科技创新驱动+企业主体应用+农户参与受益”的精准帮扶模式。该项目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做法和经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团队科技服务事迹先后被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潮新闻”客户端、诸暨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25年,绍兴文理学院被浙江省教育厅增补为“1+1”对接赋能历史经典产业(珍珠)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高校。该模式为全国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地方历史经典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绍大经验”和“诸暨样板”,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
三
成效经验及下一步思考
(一)成效经验
1.强化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执行力与凝聚力。珍珠产业科技服务队现有成员9人,教授3名、副教授3名和青年博士3名。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8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人次。
2.坚持需求导向是成功前提:高校的科研工作必须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俯下身子,深入一线,找准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才能产出能用、管用、好用的科技成果。
3.推动协同创新是关键路径:必须构建高校、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明确权责利,形成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4.注重人才培养是长效之基:科技帮扶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必须将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乡村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才能确保振兴事业的可持续性。
(二)下一步思考
面向未来,绍兴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1.深化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围绕三角帆蚌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珍珠形成机理与精准调控、养殖过程智能装备研发、珍珠生物活性物质高值化利用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度研究,持续为产业升级提供源头技术供给。
2.强化产教融合育人:力争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共建“珍珠产业学院”和“乡村振兴示范实训基地”,借助浙江省“青创客”和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大学生农创客创业创新项目等平台作用,将产业真实场景、真实项目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吸收和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投身珍珠产业振兴事业。
3.拓展帮扶辐射范围:总结推广“诸暨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服务浙江省乃至全国其他珍珠产区的有效路径。同时,深入挖掘和讲好中国珍珠历史经典产业的文化故事,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4.完善长效服务机制:进一步健全校地企合作机制,探索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共建研发中心、共设产业基金等深度合作模式,形成更加紧密、更加稳定、更加高效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为珍珠历史经典产业的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供图:绍兴文理学院
![]()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