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自11月5日起,多个跨境商家表示,“收到税务局二次提醒”,包括以短信通知和以《税收风险提示函》的形式,告知其存在“销售超500万未及时认定一般纳税人”、“平台报送收入净额合计与增值税申报收入不匹配”等税务风险,要求企业核实并更正申报,避免滞纳金和信用受损,并提醒企业准备相关资料备查。
根据国务院6月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包括众多跨境电商出口平台在内的6500多家互联网平台,10月已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及收入信息。而10月26日后,全国各地众多商家首次收到来自当地税务局的短信或者电话,提醒其“申报的今年三季度增值税销售收入,少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的收入金额”,须及时更正。
如今“二次提醒”的展开,使得跨境电商企业对税务合规问题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
对此,有财税界专业人士分析称,接到提醒,“要重视,但不要慌张”,平台报送信息是打通平台数据和税务监管的信息通道,而税务部门发送合规提示,本质是“数据对账服务”,提醒经营者及时更正错误申报,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据悉,收到税务风险提醒的商家一般归属于以下三种类型:
1、由于未汇总多平台收入、遗漏线下收入等,所申报的收入小于平台报送的收入,这种情况,商家需要登录各平台的商家后台导出销售明细,结合银行流水进行核对、更正申报;
2、误以为“小额收入无需申报”,但平台已报送相关收入,这种情况,商家需要如实申报;
3、收入类型申报错误(如误将经营所得报为劳务报酬),这种情况,商家须参照业务实质确认收入性质。
但除了上述操作层面的问题,亿邦动力调研发现,更多跨境商家陷入“不知怎么做是好”的困惑。“税是必须交的,但跨境电商有其业务复杂性问题,想要知道怎么申报才能符合规定。”一位企业老板直言。
比如,收入确认和成本确认的问题。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利润来缴纳,平台报送的数据为未扣除各项成本的实际销售金额,但成本如何体现,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除了向平台支付的部分经营费用或许可以根据平台账单进行税前扣除,还有很多未能取得发票的成本项(如海外仓费用、尾端配送费用、达人佣金等在海外产生的经营成本,只有reciept和invoice为凭)难以体现。
为此,亿邦动力咨询多个财税专家,得到的答案均是“目前并没有相关政策细则和明确、可行的解决方案”。不过,当下企业可以做的事包括:
1、自查。核实各店铺实际销售数据和企业出口数据等,自审视因会计制度设定的收入、成本核算原则与平台报送数据的差异原因。
2、积极沟通、反馈。理清自己的出口业务模式、按要求整理业务真实性材料,就收入确认和成本确认问题与税务局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解释说明,并尽可能提供可信依据。
3、严格执行所有货物的合规报关出口。确保取得报关单,才能避免被视同内销,加重增值税和所得税风险。若企业有独立报关资格(公司收入达到500万以上,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办理出口经营权),做好合规报关即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就选择出口退税,只有普通发票的就做出口免税;若企业自己没有资质或短期很难全部自行报关,则应委托正规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走合规的流程报关出口。
4、尝试申请平台费用的形式发票,并保存广告费、物流费等支出凭证,以备未来可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作为成本抵扣。
“及时沟通、解释、说明真实情况,让地方税务更加了解跨境电商,以便他们向上反馈,这也是必要的。”一位财税界专家指出,“政策出台需要时间,建议卖家们耐心等待、积极配合。”
当前,世界各国的电商规则都还在探索与磨合之中,法治支撑,政策协力,企业向上。结合跨境电商新模式、新业态的运营特征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探索形成科学规范的财税体系,合法合规筹划税务,需要各方的积极沟通与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