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到底是从什么时候以来

0
分享至

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正在巴西亚马孙雨林最大的城市贝伦(Belém)举行。为了表示对COP30的重视,会议期间,巴西将贝伦设为了临时首都。和巴黎协定之后的历次COP一样,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把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之前高1.5℃以内。正好,昨天,就在会议举行期间,联合国的另一个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年度《全球气候状况最新通报》,报告里火辣辣地指出,今年,很可能成为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或第三热的一年。 这句话已经熟悉得像一个“大哥大嫂过年好”,因为2015年到2025年,这11年,是有气象观测数据以来最热的11年,过去这3年,又包揽冠亚季军。


1.5℃,是2015年联合国巴黎协定设定的红线,你猜怎么着,今年1-8月份,全球近地表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了1.42℃±0.12℃。

红温了。热麻了。

先冷静一下,你可曾考虑过一个问题,“有气象记录以来”是从哪个自古以来?

从176年前开始。1849年,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够“记录全世界正在变热”?这不是一个自然存在的记录,而是人类在历史某个时间点才具备的能力——一种能够把天空变成数据,把风和云的变化连接成远距离信息的能力。

在此之前,天气是贴近身体的事。我们会用眼睛、皮肤、脚下的泥土和空气的湿度判断天气。“东虹轰隆西虹雨,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这样的判断很可靠,因为生活半径不大,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也主要发生在可见范围之内。一个地方的人观察这个地方的天,这样的世界观与人的地理范围是对应的。

真正改变人类天气视角的,不是天空本身的变化,而是人类移动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的暴涨。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铁路跨越丘陵与平原,让蒸汽船跨越海峡与洋流,让报纸与信件跨越省份,让货物与粮食不再只在本地循环。世界第一次变得可以“同时知道远方正在发生什么”。而电报的发明,是这场变革真正的决定性节点——它把“远方”变成了“现在”。

就在这一切发生的风眼中,是一个也许你从未听说过的名字:约瑟夫·亨利(Joseph Henry 1797-1878)。


要说这位亨利也是享有用名字命名国际标准单位的,不过亨利(H)是电感的单位,电感?绝大多数朋友可能只是觉得耳熟罢了。

他出生于纽约的贫困苏格兰移民家庭,父亲威廉·亨利在他幼年就死了,约瑟夫跟奶奶相依为命。长大一点先是在杂货铺打下手,13岁上当了钟表匠学徒。后来给戏班子打杂搞舞台装置的时候爱上了戏剧,差点入了梨园。16岁时一本书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就是这本1808年出版的小册子-《实验演习录》。他自学,成材。22岁被家乡的奥尔巴尼学院免学费录取,但是贫困的约瑟夫依然需要给别人当家教来养活自己。27岁,他被任命为公路勘探工程师,参与修建纽约哈德孙河到伊利湖的州级公路。29岁被母校奥尔巴尼学院返聘,成为数理系教授。在这个岗位上,他进行了大量的电磁学研究。比如约瑟夫·亨利是第一个把带绝缘皮的导线密绕在铁芯上制作电磁铁的人。在他之前,所有电磁体上绕的都是裸线。

在这些电磁学实验中,约瑟夫·亨利发现了电感效应,发明了电门铃,促成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但是,他不是那个以一己之力挑破未知黑幕的孤胆英雄。他的名字总是跟其他科学史上响亮的人物黏着在一起。比如亚历山大·贝尔。

历史也正因此真正记住他,就因为他的这种黏性:组织许多人一起理解世界。


1846 年,亨利成为史密森尼学会的首任秘书。秘书,翻译成会长也没问题。史密森尼学会(Smithonian)又是另外一个时代产物和时代象征。它发端自1816年成立的“哥伦比亚艺术与科学促进会”,是当时包括几任总统在内的一众公众人物,出于“向公众宣介有用知识的重要性”而成立。早期运营费用由每位成员每年5美元的会费来承担。他们在每年国会召集期间每周开一次科学讲座,主题多半是天文学或者数学。除此之外,他们还找地方开始收藏各种动植物古生物标本和文物。这些活动不咸不淡的持续了二十多年,1835年,一个英国年轻人在意大利的死亡给一切带来了转机。这个人死的时候只有27岁,膝下无子嗣。按照他叔叔詹姆斯·史密森的遗嘱,这位我们可以忽略姓名的英国公子哥继承自他叔的遗产,必须捐给美国,用于成立一个科学促进组织。

这其实很奇怪了,英国某位男爵的私生子詹姆斯·史密森,矿物学家詹姆斯·史密森(1765-1829),其实一辈子也没去过美国。

遗嘱还是被执行了,在美国第七任总统,同时也是哥伦比亚艺术与科学促进会创始成员之一的安德鲁·杰克逊亲自过问下,1838年,史密森的遗产-104960枚英国主权金币,被装在11个板条箱里运到美国。这笔钱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3亿美元。

又经过8年的挪用追讨扯皮之后,1846年8月10日,史密森尼学会成立,总部坐落于当时华盛顿郊区,是一座红砖城堡式建筑。今天,那里是美国文化的中心,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一头是华盛顿纪念碑,另一头是林肯纪念堂。


好人缘的约瑟夫·亨利,当选为第一届史密森尼学会秘书。上任之后亨利马上干了一件大事,他没有选择从少数科学家开始,而是写信。他写了大量的信,写给乡镇邮差、学校老师、铁路站长、边境堡垒的士兵、农场主,邀请他们每天在同一时间记录:温度、气压、风向云形、降水情况。

他寄出仪器,寄出标准记录表,教授记录方法,教他们如何安装百叶箱避免阳光直射。最初,这些记录通过邮政系统寄回华盛顿,周期可能是几周或十几天。后来,电报线像神经系统一样伸展到美国大陆各地,作为电报的发明人之一,亨利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消息传递工具”,它本质上是一条能让许多人在同一时刻参与同一系统的通道。数据开始以分钟为尺度返回。


1849 年,美国第一张天气图公开挂在史密森尼大厅。那张地图不是科学家的内部图纸,而是面向公众的共享视图——人们第一次看到风暴、晴天、寒潮不是“我的天气”,而是“我们的天气”。
天气第一次成为一个可以被同时观看、共同理解、共同预测的公共对象。


1924年美国农业部长(左)和美国气象局长(右)站在一张天气图前。


这是现代气象的真正起点。

而就在同一时间,在海洋另一端的中国,历史也正在发生转折。

19 世纪中期,中国仍处在一种“天人相感”的天气观传统中。天气的意义被嵌入农时节律、诗意感知与天象占候中,“候风望云”是一种与土地与气候亲密相知的生活方式。可是,当蒸汽船的黑烟出现在渤海湾,当火炮敲碎闭关的大门,中国不仅被迫面对世界,更第一次被迫面对“大尺度的天空”。

传教士和海关体系进入中国后,带来了望远镜、经纬仪、标准化的温度计和雨量规。


1872 年,由法国耶稣会士组织的 徐家汇观象台 在上海建立,这座观象台并不是独立运作的,它直接接入了欧洲的海上天气通报体系,为航运和港口提供风暴预警。与此同时,中国海关系统在沿海口岸设立了气象站网,将沿海风速、洋流、潮位和暴潮信息纳入定期报告。


徐家汇观象台旧址,现在是上海气象博物馆
中国的近代气象体系,是在“全球网络压向中国”这一历史时刻中诞生的。

它不是从农谚到科学自主演进的线性发展,而是从“地平线内天气观”到“被迫进入全球大气环流系统”的历史跳跃。


换言之,中国从那一刻起,不再只是“看自己头顶的天”,而必须开始理解“从印度洋吹来的风,从西伯利亚席卷的寒潮,从太平洋卷起的台风”。气象观念的空间尺度,被历史撕开。


徐家汇观象台下属的陆家浜天文台台长法国人马德赉(J.deMoidrey)编写的中国第一本气象学教材《气学通铨》里的插图

而正是这一被迫扩大的气象视野,使现代中国的气象体系后来能够快速地与全球卫星、雷达、超级计算模式相接轨。今天,无论是西南地区的季风研究、台风路径预测,还是对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与“地球第三极”的大气动力学研究,中国已经不再是天气观测网络上的被动节点,而是全球气候科学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气象学。

铁路、蒸汽船、迫使中国开港的火炮、工厂的烟囱,这些推动全球连通的力量,也开始不断向天空释放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人类第一次能够观察大尺度天气的同时,也第一次以同样的尺度影响了天气。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全球气候危机。

今年在巴西举行的第三十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美国首次缺席,这不仅是外交事件,更像是历史写下的一个沉默句号:
全球化正在退潮,供应链正在封闭,国家边界正在再次变厚。

然而气候不会因为边界而停下,洋流不会因为签证而改变方向,季风不会因为关税而不再吹来。

正如一百七十多年前,任何一个气象观测者都无法凭借自己的眼睛了解整个大陆的天气;今天,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抵御全球变暖。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愿不愿意彼此协作的问题。

当亨利在十九世纪写下那些信时,他相信人类可以通过共享数据和共同观测理解天空;当徐家汇观象台升起风暴信号旗时,中国第一次意识到风从海上来;当世界气象组织宣布今年可能再创高温记录时,这已不仅是一个数字,而是对全人类提出的问题:

我们是否还能像当年那样,再一次把世界连成一张网?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依然可能改变未来。
如果答案是不愿意,那么未来的风雨,就将不再是“天气”,而是我们共同制造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广告创意
2025-11-10 17:24:49
和稀泥终于引起公愤了!

和稀泥终于引起公愤了!

清书先生
2025-11-10 16:12:58
世体:梅西在进入诺坎普前没联系巴萨的任何人请求许可

世体:梅西在进入诺坎普前没联系巴萨的任何人请求许可

懂球帝
2025-11-10 21:50:10
中央定调,退休新规,1965年到1969年期间出生,退休或将更受益?

中央定调,退休新规,1965年到1969年期间出生,退休或将更受益?

花心电影
2025-11-10 18:14:34
“大衣哥”反击网暴: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丨面孔

“大衣哥”反击网暴: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丨面孔

大象新闻
2025-11-10 15:02:09
家长花48万买三甲医院行政岗编制,承诺不入职退费,结果……

家长花48万买三甲医院行政岗编制,承诺不入职退费,结果……

医脉圈
2025-11-10 10:06:57
1.07亿美元成本,《杀戮之地》北美夺冠,铁血战士把大表姐打懵了

1.07亿美元成本,《杀戮之地》北美夺冠,铁血战士把大表姐打懵了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11-10 16:26:05
后续!祖院长决定报警,谢绝所有采访!网友热议:这事儿不寻常!

后续!祖院长决定报警,谢绝所有采访!网友热议:这事儿不寻常!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0 00:54:46
台海观澜 | 祭奠受难者,郑丽文打响反击民进党舆论霸权第一枪

台海观澜 | 祭奠受难者,郑丽文打响反击民进党舆论霸权第一枪

经济观察报
2025-11-10 16:30:08
从全球第一到业绩腰斩!公牛集团被房地产拖垮,十几亿准备跑路

从全球第一到业绩腰斩!公牛集团被房地产拖垮,十几亿准备跑路

混沌录
2025-11-10 19:19:08
紫牛热点|绝味鸭脖标价方式遭吐槽:半斤鸭舌89元,消费者结账直呼太贵

紫牛热点|绝味鸭脖标价方式遭吐槽:半斤鸭舌89元,消费者结账直呼太贵

扬子晚报
2025-11-10 19:59:10
银行批量直售房产,释放了什么信号?

银行批量直售房产,释放了什么信号?

阿离家居
2025-11-10 02:08:20
紧急通知:停运!这波太猛

紧急通知:停运!这波太猛

极目新闻
2025-11-10 17:07:12
上海最新通报!任英广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上海最新通报!任英广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鲁中晨报
2025-11-10 17:51:11
江苏省纪委监委:任永峰接受审查调查

江苏省纪委监委:任永峰接受审查调查

鲁中晨报
2025-11-10 14:59:03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诗意世界
2025-11-10 18:51:56
吴亦凡狱中突死亡尸体疑遭秘密处理北京当局至今未澄清引全球猜测

吴亦凡狱中突死亡尸体疑遭秘密处理北京当局至今未澄清引全球猜测

荒野纪实
2025-11-10 16:11:30
幼儿园园长贪污千万案二审再开庭:一审被判11年,是否“租赁园”引争论

幼儿园园长贪污千万案二审再开庭:一审被判11年,是否“租赁园”引争论

澎湃新闻
2025-11-10 14:46:32
中国化学家偶然发现,一个超简单反应,竟然能解决世纪难题!

中国化学家偶然发现,一个超简单反应,竟然能解决世纪难题!

果壳
2025-11-10 16:10:25
日本强烈抗议!东大驻大阪领事:别无选择,只能砍掉那个肮脏的头

日本强烈抗议!东大驻大阪领事:别无选择,只能砍掉那个肮脏的头

刚哥说法365
2025-11-10 22:03:15
2025-11-11 02:23:00
瘦驼 incentive-icons
瘦驼
跟着瘦驼上天入海吧
37文章数 2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

头条要闻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孩子吃鱼好,但这2个部位一定不能给孩子吃!

艺术要闻

看!这百张中国传统纹样,让你大开眼界!

手机要闻

一加Ace 6T被确认:骁龙8 Gen5+8000mAh,联名款悬念拉满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媒承认:乌重镇即将被攻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