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西门子医疗王皓:八年参展进博,以创新科技筑牢健康中国基石

0
分享至

自 2018 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以来,这一承载中国高水平开放使命的平台,已成为跨国企业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的核心枢纽。从最初的前沿技术展示,到如今的本土产业落地、生态协同共建,进博会持续释放的 “溢出效应”,不仅见证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成为全球创新成果与中国临床需求精准对接的重要桥梁。

作为进博会的 “全勤生”,西门子医疗今年第八次如约而至,不仅携旗下瓦里安医疗首次以统一企业形象亮相,更以 1000 平方米的参展面积创下公司历年之最,成为医疗器械及保健展区 1.1 号馆面积最大的展位。

以 “无惧” 为主题,西门子医疗集中呈现覆盖肿瘤、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尖端创新成果,通过沉浸式人工智能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体验区,全方位展现以科技赋能医疗、以创新引领未来的坚定承诺,为中国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连续八年参展进博,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韧性与使命,也进一步坚定了与中国市场共成长的决心。”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领导委员会成员王皓在第八届进博会中强调,“西门子医疗对于中国市场的承诺始终如一,我们将继续在第一时间将全球创新成果引入中国,同时推动本土创新服务中国医疗机构,并助力其走向全球。未来,我们将以创新科技助力‘健康中国’,以生态合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落地生根。”

创新为核

近年来,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国家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计划,为医疗产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战略指引;集采政策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逐步兼顾创新价值,推动行业从 “价格竞争” 向 “价值竞争” 升级;以旧换新、基层医疗提质增效等政策,则进一步释放了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西门子医疗始终将全球前沿创新与中国临床需求紧密结合,通过 “国智创新” 中国战略,实现从 “全球技术引入” 到 “本土创新输出” 的跨越。

本届进博会上,西门子医疗多款重磅产品实现亚洲或中国首发,用技术突破破解临床诊疗难题。全新光子计数 CT “家族” 完成从 “单一产品” 到 “全系列矩阵” 的升级,NAEOTOM Alpha.Peak、NAEOTOM Alpha.Pro、NAEOTOM Alpha.Prime 三款设备齐亮相,其中两款计划 2026 年实现中国本土生产,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制造实力。


全新光子计数CT“家族”亚洲首发首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进博会上,凭借展出的数款核心影像设备——双子星超高梯度场磁共振MAGNETOM Cima.X、双源光子计数CT NAEOTOM Alpha和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ARTIS iconoceilingXpand,西门子医疗推出了脑机接口解决方案。据了解,这些展出的设备为脑机接口构建了“介观”层级的影像平台,为脑机接口手术全流程提供了全面技术基础。前两款设备曾成功应用于Neuralink公司“视觉恢复”与“意念控制”的临床试验,助力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从“盲插”走向“可见、可规划、可控制”,获得了Neuralink科研团队的高度赞扬。而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则将介入式脑机接口电极植入的精准性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超高梯度场磁共振MAGNETOM Cima.X

通过在大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全新的“神经通路”,脑机接口技术为众多传统医学手段已宣告无效的患者开辟了革命性的治疗范式——让瘫痪者重新站立行走,让帕金森病患者改善震颤,让失明者重获光感。脑机接口技术的关键在于将上千根电极精准置入大脑功能区,而这一区域作为人类一切生理与认知能力的物质基础,脆弱而不可再生。植入手术过程中的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患者语言、运动或认知功能的永久性损伤。因此,脑机接口对影像定位精度与手术规划质量提出极高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不仅是脑机接口的基础支撑,更是其发展的核心引擎。

针对肿瘤与卒中两大高发疾病,西门子医疗同样带来突破性解决方案。全新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 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 在肿瘤介入领域,以 2.5 秒术中 DynaCT 成像将传统扫描时间缩短一半,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避免呼吸移动导致的图像模糊,助力医生精准发现微小病变;在卒中急救领域,其 “四维十期 DynaCT 成像” 功能可在 60 秒内生成 10 个期相的脑部动态影像,医生无需转运患者即可完成侧支循环评估、全脑灌注分析与取栓手术,节省 30 分钟黄金救治时间。

在癌症诊疗领域,西门子医疗与瓦里安医疗的协同优势进一步凸显。瓦里安全球首发的 SmART 智能自适应放疗解决方案,基于 Halcyon 平台专为中国临床需求设计,可对肿瘤变化智能探测、触发与应对,降低对专业人员的依赖。

本土深耕

创新的终极价值,在于惠及每一位患者。西门子医疗深耕中国市场三十余年,从 1899 年进入中国,到 1992 年建立首个研发生产基地,再到如今拥有六大研发生产基地、两大全球创新中心,公司始终以 “本土化” 为核心战略,逐步从单纯的产品提供商,转型为医疗机构的深度价值合作伙伴,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临床应用、患者关爱全链条的医疗生态体系。

在本土研发与生产方面,西门子医疗的 “国智创新” 战略成效显著。截至 2024 财年,公司在中国累计超过 130 款产品实现本土研发生产,申请专利超 1000 项,近 7800 名员工深耕本土市场。

2023 年 5 月,公司宣布追加投资超 10 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建设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该基地于 2025 年 1 月破土动工,预计 2027 年底投产,建成后规模将达现有三倍,进一步强化本土制造与创新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西门子医疗是跨国医疗科技公司中最早将核心零部件放到中国生产的企业之一,其本土化不仅是 “组装生产”,更是从核心技术到供应链的全链条布局,例如计划 2026 年本土生产的光子计数 CT 设备,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全球首款35cm超长轴距PET/MR Biograph One亚洲首发首展

在临床合作与科研转化方面,西门子医疗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深度联动,推动技术创新与临床需求的精准对接。例如,公司与瑞金医院合作开展脂肪肝定量研究,将临床成果转化为产品功能,形成专属 IP 并应用于设备系统;在肿瘤领域,推动癌症诊疗从“有创”向“微创”“无创”不断革新,全力支持并推进诸如“核素诊疗一体化”等癌症治疗新范式的发展、应用与普及;在心血管领域,依托光子计数 CT 与 AI 超声系统,助力医院优化冠脉评估与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流程,提升临床效率与患者预后。

正如王皓所言:“我们不再只讲产品参数,而是围绕疾病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从临床医工创新到科研探索,从人工智能合作到国际交流,成为医院长期的价值合作伙伴,这符合头部医疗机构对创新与价值转化的需求,也与国家‘十五五’规划的方向高度契合。”

在基层医疗与行业应对方面,西门子医疗积极响应国家 “强基层” 战略,同时理性应对集采带来的行业变化。公司坚持 “提质增效” 原则,为基层医院提供适配的高端设备与技术支持,助力提升县域医院在心血管、肿瘤等领域的诊疗能力。

王皓指出,部分省份的集采呈现理性态势,实现了政府、医院、企业的多方共赢。随着国务院专项整治政策的推进,行业将逐步找到 “价格” 与 “价值” 的平衡点,如同药品集采已形成 “普适集采 + 创新商保” 的分层体系,未来医疗设备领域也将实现差异化供给,满足不同层级的医疗需求。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西门子医疗本土责任的重要体现。公司以 “创新境,为每一个生命” 为宗旨,将绿色理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其全球首创的 DryCool 干磁体技术,可将磁共振设备磁体重量降低 30%,液氦使用量从传统的 1500L 缩减至 0.7L,能耗降低 40% 以上,未来深圳基地将全面推进干磁体磁共振的本土化生产转型,预计 2030 年后全球磁共振产品将全面采用该技术,实现绿色可持续变革。

目前,西门子医疗位于上海、深圳及旗下瓦里安医疗位于北京的三大生产基地,同时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 年度绿色工厂”,彰显了公司在绿色制造领域的标杆地位。未来,公司将继续优化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绿色管理,朝着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迈进,同时推动医疗设备 “绿色标准” 建立,助力中国医疗产业绿色化升级。

锚定健康中国

中国已成为西门子医疗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24 财年公司全球营收达 224 亿欧元,中国市场的稳步增长为全球业务注入重要动力。面对中国医疗市场的广阔前景 —— 据行业数据,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达 4 亿人,未来十年有望翻番至 8 亿人,高端医疗需求持续释放。同时,中国癌症新发病例与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心血管疾病患者达 3.3 亿人,重疾诊疗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

基于此,西门子医疗制定了新的五年规划,进一步深化本土布局,聚焦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卒中四大核心疾病领域,成为医院的核心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亚洲首发首展

在新的五年规划中,西门子医疗将更贴近临床需求,推动 “整体解决方案” 能力升级。例如,公司计划借鉴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十年合作经验,在中国探索 “设备供应 + 疾病管理” 的深度合作模式,不仅提供影像与肿瘤治疗设备,还将参与癌症早筛、早检、早治全流程,与医院共同设定诊疗指标,实现从 “产品供应” 到 “健康管理” 的跨越。

依托 AI 与数字化技术,公司将助力医院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例如通过智能影像链实现 “自动驾驶式” 扫描与报告生成 —— 当前 CT 设备已搭载 AI 三维摄像头,可自动完成患者定位,未来将进一步实现扫描、重建、报告的全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诊疗一致性。

此外,西门子医疗还将加强与其他跨国企业的协同,为手术机器人、左心耳封堵等创新术式提供定制化影像解决方案,推动多学科融合创新。

进博会的 “溢出效应” 仍在持续放大,从首次参展时的技术展示,到如今的本土生产、生态共建,西门子医疗与中国市场的联结日益紧密。

作为进博会的坚定参与者与受益者,西门子医疗已将进博会作为深化本土合作、展示全球创新的重要窗口。未来,西门子将继续以进博会为桥梁,持续引入全球前沿技术,深化本土研发与生产,构建更开放的创新生态,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共成长,为实现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从 “无惧” 重疾的技术突破,到 “扎根” 中国的本土实践,再到 “携手” 共赢的生态构建,西门子医疗以八年进博之约,书写了跨国企业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21世纪经济报道 incentive-icons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219070文章数 7432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