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数字吧,看完你就知道现在有多离谱。
2025年三季度,四川教培投诉直接飙到17758件,比上个季度涨了353%。这里面,78%是应届生或者失业的人,63%的人还背着培训贷。
说白了,10个被坑的人里,8个正愁着找工作,6个还欠着钱。
更扎心的是,今年1到9月,四川城镇青年失业率14.8%,比去年又涨了2.3个百分点。35.7%的应届生找工作超过3个月还没着落,35岁以上失业的人,平均要等5个月才能找到下家。
就是这种“怕没工作”的焦虑,成了教培机构最好下手的地方。
![]()
应届生最容易被盯上,一毕业就背债
成都有个应届生小王,今年9月毕业没找到工作。刷招聘软件的时候,弹出来一个“AI设计培训,包推荐月薪6000+”的广告。
销售盯着他说:“现在就业这么难,你没技能没经验,再拖到年底,好岗位全没了。”
小王脑子一热,没跟家人商量就办了1.5万的培训贷。结果学了3个月,课程全是网上免费能搜到的基础教程,所谓“推荐工作”,只是个月薪2500、不签合同的实习生岗位。
他想退费,机构拿出合同:“上面写着‘未通过内部考核不退费’,你没达到我们的就业标准,一分钱退不了。”
现在小王一边投简历找工作,一边每月要还1300块贷款,面试间隙还得跑消委会维权。
他说:“本来就怕失业,现在还多了笔债,压力大到睡不着。”
像小王这样的应届生,在投诉里占了45%,平均每人被骗1.2万。
![]()
失业的人更惨,花光最后一笔钱还被坑
35岁的刘先生,今年6月从制造业失业,找了3个月工作没下文。
刷短视频时看到“短视频剪辑培训,兼职月入4000+,时间自由”,想着先搞兼职过渡,再找全职,就把8000块失业金花了报名。
上课后才发现,老师连剪辑软件的基础操作都讲不明白,所谓“变现渠道”,只是让他帮机构发招生广告,每拉一个人报名给50块提成。
他要求退费,机构却说:“你已经学完所有课程,资源也给你了,退不了。”
现在刘先生的失业金花光了,兼职没赚到钱,全职工作也耽误了,只能靠打零工糊口。
失业者在投诉里占33%,他们大多是家庭顶梁柱,被骗后不仅没赚到钱,还让家庭经济雪上加霜。
在职的人也怕被裁,学技能反被坑
28岁的陈女士,在成都某电商公司做客服,今年公司裁员20%,她怕自己被裁,就花6000块报了“跨境电商运营培训”,想多学个技能,就算被裁也有退路。
上课后发现,老师连跨境平台的基本规则都讲错,所谓“资源对接”,是让她再交2万加入“会员群”。
她想退费,机构客服直接怼她:“你是在职的,又没失业,不算被骗,是你自己学不会,怪谁?”
现在陈女士一边担心被裁,一边还要跟机构扯皮,“本来工作就够焦虑了,现在更闹心”。
在职者怕失业的投诉,占了总投诉的22%,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只是想多一层保障,却被机构钻了空子。
![]()
机构的套路,专门戳就业焦虑的痛处
机构对付这些焦虑的人,就用一套固定套路,三步就能把人套牢。
第一步是精准投放。 他们不在普通短视频平台乱投广告,专门盯着BOSS直聘、脉脉这些求职APP,还有# 。平台算法会给“求职中”“近期离职”的用户打标签,精准推送,一抓一个准。
第二步是话术戳痛点。 针对应届生,说“毕业即失业,没技能没人要”;针对失业者,说“年龄大了不好找工作,转行要趁早”;针对在职者,说“公司裁员先裁没技能的,多学一门技术才稳妥”。
成都某机构的销售培训手册里写着:“提‘就业难’的频次越多,报名率越高,提3次以上,报名率能从12%涨到38%。”
第三步是合同埋陷阱。 等你脑子一热想报名,他们就催你赶紧签合同,还说“名额有限,今天不报明天就涨价”。合同里藏着各种坑:“未通过考核不退费”“培训贷由个人承担,与机构无关”“退费需扣30%违约金”。
很多人着急报名,根本没仔细看,等发现被骗,已经晚了。
更狠的是,机构还跟金融公司合作,推出“先培训后付款”的套餐,实际是年化18%的高息贷款。前3个月只让还利息,看着轻松,3个月后本息翻倍,失业的人没收入,很容易逾期,最后影响征信。
就业越难,收割越狠
回头看就知道,教培收割的狠不狠,跟就业环境直接挂钩。
2019年就业好的时候,四川青年失业率才5.3%,当年网络教培投诉才2300件。那时候机构不敢太过分,宣传还敢说“学不会可退费”,也很少绑定贷款。
2023年就业开始紧张,青年失业率涨到11.5%,教培投诉首次突破1万件,机构开始推出“失业者专属套餐”,绑定贷款的情况也多了起来。
到了2025年,就业最难,青年失业率14.8%,投诉直接暴增353%,机构的套路也更狠了——合同里直接写“找不到工作不退费”,专门给失业超6个月的人推高息贷款,把风险全转嫁给消费者。
再看国际上,澳大利亚2023年青年失业率8.7%,就业也不算好,但人家的做法值得借鉴。
他们规定,教培机构必须公示近1年的真实就业率,低于30%不准招生;禁止给失业超6个月的人推培训贷,怕加重他们的债务负担;机构还要交20万澳元保证金,学员3个月内没找到相关工作,直接用保证金退全款。
结果2024年澳大利亚网络教培投诉率仅0.3%,消费者退费成功率89%。反观四川,2025年投诉率是澳大利亚的几十倍,退费成功率才23.8%,45%的人因为要找工作没时间维权,只能认栽。
差距很明显:人家在就业难时给普通人加“防护网”,我们却还在“事后救火”,这就是为什么就业越难,被割的人越多。
![]()
这3个坑,焦虑的人最容易踩
现在就业难,想多学个技能没错,但别让焦虑冲昏了头,这3个坑一定要避开。
第一个坑,别把“培训”当“救命稻草”。 机构说“不学技能就找不到工作”,纯属忽悠。找工作看的是真本事,不是一张培训证书。报名前先查机构资质,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搜一下,看看有没有投诉记录,别光听销售吹。
第二个坑,签合同前一定要看“退费条款”。 不管销售催得多急,合同一定要逐字看,尤其是退费相关的内容。最好把销售的口头承诺录下来,比如“包就业”“学不会退费”,万一被骗,这些都是证据。成都有个应届生,就是因为录了销售的承诺,最后成功退费。
第三个坑,没钱别碰“培训贷”。 机构说“先学后付”“灵活还款”,背后都是高息贷款。失业的时候没收入,应届生还没稳定工作,一旦还不上,就会影响征信,比没工作更麻烦。其实四川人社厅有“技能提升行动”,很多免费的技能培训,完全不用花冤枉钱。
就业难的时候,大家想多学技能、多找条出路,这份心思能理解。但越是焦虑,越要冷静,别让那些赚黑心钱的机构,把你的焦虑变成他们的利润。
如果真的被骗了,别自认倒霉,保存好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直接打12315投诉,或者找当地消委会帮忙,只要证据足,还是有机会追回损失的。
希望明年就业环境能好起来,也希望这些割韭菜的机构能被好好管管,让想学习、想找工作的普通人,不用再担心被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