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找靠谱家政得托熟人,现在社区引进专业机构,手机上就能约,收费透明还放心!”近日,沙雅县沙雅镇朝阳社区居民玛丽艳·艾买尔拿着刚在社区“云端议事群”约好的家政订单,笑得格外开心。这正是沙雅镇深耕“胡杨魂——党建引领·民呼我应”品牌,让基层治理更贴心的生动缩影。自打造该党建品牌以来,沙雅镇聚焦社区治理难点与群众烦心事,通过创新宣传、构建治理闭环、推进民生项目,让党建从“看得见”变为“真管用”,切实帮居民解难题。
![]()
楼栋长组织开展“邻里茶话会”。 努尔比也古丽·吾甫尔 摄
“以前群众反映事,要跑好几趟、说好多遍,现在靠‘探需—赋能—共治’三步,就能把问题掐在萌芽里。”沙雅镇党委副书记王统亮说,这套机制的核心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与服务资源。
在“探需”环节,420名网格员组成“民情收集队”,通过入户走访加“云端议事群”互动,全方位收集需求。今年上半年就收集到生活服务、特殊关怀等需求1500余条,据此引进了理发店、手工坊、康复理疗中心、家政服务等5家便民机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频服务;“赋能”环节,社区为这些便民机构免费提供场地,通过公告栏、微信群、线下活动宣传,以“政府搭台、机构唱戏”的模式保障服务可持续;而“共治”环节则专门聚焦特殊群体,至今已组织这些机构为独居老人、残疾人开展公益服务120余次,形成“收集需求—培育机构—落地服务”的完整闭环,让群众需求快速得到回应。
![]()
沙雅镇网格员入户走访收集民情。 努尔比也古丽·吾甫尔摄
在做好需求对接与服务落地的同时,沙雅镇还通过“三张清单”织密治理网络,努力把陌生社区变成“熟人大家庭”。“三张清单”以楼栋(巷道)为最小单元,由网格员入户摸清“需求清单”,收集生活帮扶、文化活动、邻里互动等需求并建立动态台账;再整理“资源清单”,梳理出党员志愿者、退休教师、技能达人等80余名本土人才,以及社区场地、便民设施等23处公共资源,形成可共享的资源目录;最后落地“项目清单”,通过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匹配,打造出“最美青莲楼道”“最美红色楼道”等40个特色“最美楼道”。
![]()
工作人员向求职者介绍岗位信息。 努尔比也古丽·吾甫尔 摄
与此同时,每个楼栋都安排楼栋长担任“爱心联络员”,牵头组织邻里茶话会、技能互助等活动。“我们每月都会办‘邻里厨艺大赛’,大家带着自家做的菜一起分享,感情近了还能学特色菜!”沙雅镇明珠苑小区楼栋长任丽娟说。至今全镇已举办邻里活动80余场,1200多人次居民参与,有效破解了城镇社区“邻里陌生”的问题,让社区里满是人情味。
![]()
沙雅镇朝阳社区就业驿站休息区。努尔比也古丽·吾甫尔 摄
除了服务社区居民,沙雅镇还关注到零散务工人员的需求,针对他们“歇脚难、寻岗难、问政策难”的痛点,以朝阳社区为试点,依托“探需—赋能—共治”机制打造了“红色户外劳动者驿站”。“我们先通过调研摸清务工人员的需求,再联系同福市场免费提供场地,才有了这个驿站。”沙雅镇朝阳社区党委书记王兴帅说。
驿站里不仅设有岗位信息栏、便民区(提供热水、充电、应急药品)和休息区,还联合周边早餐店设点提供平价餐饮,实现“就业、休息、政策宣传”一站式服务。“每天都会更新家政、建筑、餐饮等领域的岗位信息,至今已帮50名务工人员找到合适工作。”王兴帅说。
![]()
沙雅镇康泰社区医疗健康志愿服务队为独居老人测量血压。 努尔比也古丽·吾甫尔 摄
为了确保驿站服务长效化,沙雅镇还建立了“务工人员动态信息分析机制”,发展早餐店经营者为“民情信息员”,累计收集民情民意80余条;同时联动政府就业培训等资源,开展8期技能培训,帮助150余名零散务工人员提升技能、稳定增收。(沙雅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水江 通讯员 向珍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