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一餐热饭”是事关老年人个体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银发福祉的“民生大事”。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自治区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持续支持下,在全市三级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各级民政部门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路径,积极构建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持续发展。
![]()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聚焦提升老年助餐水平,探索多元助餐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嵌入式、独立式、流动式老年助餐样板点,以点带面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
在助餐点建设模式上,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多种类型的助餐样板点,红山区西城街道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松山区新希望社区养老服务站两处“嵌入式”老年助餐样板点,松山区松城街道惠民餐厅“独立式”老年助餐样板点等,这些样板点按照标准化要求摆放适老餐桌,菜品安全健康且适合老年人口味,不仅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堂食及就近送餐服务,还积极丰富餐厅功能,老年人在非用餐时间可到餐厅开展娱乐活动,实现一桌多用,提升了助餐点的综合利用率。
![]()
为进一步扩大助餐服务覆盖范围,我市投放惠民餐车,通过“中央厨房+配餐+送餐”运营模式,采取“四定、四统一”管理方式,即定主体、定地点、定时间、定经营范围,统一配送、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标识,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订餐、配餐、送餐服务,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助餐服务。
我市还积极推动“智慧助餐”,依托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老年人、助餐点和就餐数据,为全流程、精细化监管提供依据,有效提升了助餐服务的标准化、智慧化水平。
![]()
此外,为保障老年助餐服务的可持续性,各旗县区均制定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老年助餐补贴政策,以“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建立多元筹资、多方支持的风险分担机制。
在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优化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扩大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覆盖面,同时破解养老服务资源调配、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堵点难点问题。
![]()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老年助餐点323个,实现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助餐服务全覆盖。
“我们将持续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持续在菜品适老化、运营标准化、服务人性化等方面下足功夫,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暖心饭’,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王田甜说。
来源:赤峰融媒
编辑:贾丽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