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喂不熟白眼狼!”董明珠当年挨的骂如今全应验了。
华为14人被判刑的案例一扒简直让人后背发凉,带头的张琨可不是普通人。
![]()
他北大毕业却是美籍华人,在华为年薪工资加股票分红轻松过千万。
按说他这辈子都不愁钱花,可偏偏在离职之后干起了“偷家”的勾当,而且还把13人一起拉下水。
本以为自己能够瞒天过海的他,最终的结果真的大快人心!
![]()
这世上有些事,总让人想不明白,比如一个头顶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环,手握两所美国顶尖名校双硕士学位的人才,为什么会走上一条最愚蠢的路?
更何况,他还是那个曾被誉为Wi-Fi芯片领域“神话”的男人,拿着华为开出的600万基础年薪,加上分红轻松过千万,这个人就是张琨。
![]()
故事的结局并不复杂:他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罚款300万,还被禁止在五年内踏入芯片行业,他一手创办的公司被强制解散,整个团队14人,一个都没跑掉。
值得注意的是,张琨的背叛绝非一时冲动,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围猎”,时机选得极其刁钻,恰恰在美国对华为制裁最严酷的2020年底,当时海思的研发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人心浮动。
![]()
他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在南京的一家茶馆里,创业的蓝图徐徐展开,他首先策反了自己最信任的下属刘某,一个同样极具戏剧性的人物。
这位刘某当年考上北大,却因沉迷游戏被劝退,复读一年后竟又考上了清华,他才华横溢,但也自视甚高,总觉得华为给的待遇配不上自己的能力。
![]()
两人一拍即合,以他们为核心,一个“高管小团体”迅速成型,周某、顾某某等骨干悉数在列,他们要做的不只是几个人出走,而是釜底抽薪——“整编制挖角”。
一张无形的大网撒向了华为海思的Wi-Fi研发部门,他们瞄准了各个环节的核心员工,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员策反行动。
![]()
效果是惊人的,在尊湃通讯成立的第一年,公司的员工构成中,前海思员工的比例竟高达60%,一个几乎完整的研发体系,被他们硬生生从华为“平移”了过来。
但是如此精心的战略布局,执行手段却粗糙得令人发笑,这些顶尖技术人才,在窃取机密时,用的竟是最低级、最原始的办法。
![]()
他们用手机偷偷拍摄内部电脑屏幕上的资料,甚至像旧时代的情报员一样,一页一页地手动抄写了数百页的源码和注释。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直接截屏芯片版图,然后通过华为内部的通讯工具,堂而皇之地发了出去,这哪里是高智商犯罪,分明是对公司安防体系的公然挑衅。
![]()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玩起了谍战电影里的拙劣戏码,13名同伙约定分批次离职,以免引起怀疑,在尊湃内部,大家都用化名,周某成了“胡某”,顾某某则叫“杜某某”。
甚至有些员工过上了双面人生:白天他们是华为的员工,拿着华为的工资,到了晚上,他们就摇身一变,成为尊湃的“兼职”研发人员。
![]()
这种策略上的缜密与执行上的原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为他们日后的覆灭埋下了最深的伏笔,他们有技术上的智商,却在犯罪实操和风险评估上,显得无比天真。
张琨这个名字,连同他那串金光闪闪的履历,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北大、中科院、美国双硕士、高通最佳技术奖、华为21级核心专家,每一个标签都足以让资本市场为之疯狂。
![]()
正是这块金字招招牌,让他在短时间内轻松撬动了天量资本,高榕资本、小米、湖杉资本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短短两年,尊湃通讯融资超过3亿元,公司估值飙升至10亿元。
说到底,投资者投的不仅仅是尊湃,更是张琨这个人,以及他身后那段无法复制的华为履历,华为曾给予他近乎顶级的信任、地位和待遇。
![]()
这份信任被他无情践踏,但华为的背书,却在他创业初期,成了最有力的信用证明,他带着华为的光环,去挖华为的墙角,这无疑是最大的讽刺。
可是光环既能照亮前路,也能让人迷失心智,在华为期间,他带领团队将路由器市场份额从15%提升到35%,这份傲人的业绩,加上外界“Wi-Fi之王”的吹捧,让他逐渐飘了。
![]()
他似乎产生了一种“规则对自己无效”的错觉,开始极度自信,甚至到了傲慢的地步,他低估了华为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更低估了现代技术和法律的力量。
也正是这份傲慢最终导致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在一次公开场合,张琨志得意满地宣称,他的团队研发速度比华为快了30%。
![]()
这句话,无异于直接向老东家发出了挑衅信号,这不仅是公关上的巨大败笔,更是主动将自己和尊湃通讯置于聚光灯下,引来了那束足以致命的审视之光。
曾经成就他的光环,最终反噬了他自己,它带来的资本加速了公司的催熟,也让他因傲慢而犯下的错误被无限放大,最终引火烧身,烧掉了自己的一切。
![]()
尊派的倒台,从来都不是意外,而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结局,当他们选择用偷来的图纸盖大楼时,这栋楼无论看起来多么光鲜,地基都已腐烂。
为了给窃取来的技术“洗白”,他们设计了一套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流程:先将窃取的华为代码,伪装成开源项目上传到网络,然后再下载下来,修改一下注释,就对外宣称是“自主研发”。
![]()
这种小聪明,在真正的技术专家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当华为察觉到异常后,立刻购买了尊湃的芯片进行逆向工程分析,结果真相大白。
分析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40个关键技术点上,尊湃的芯片和华为的商业机密,相似度居然超了90%,这哪儿是什么巧合啊,分明就是照着抄的,一点儿都不遮掩。
![]()
更致命的是,尊湃的工程师在“洗白”代码时,粗心得连一些华为内部特有的标识都没有清理干净,这些删不掉的“胎记”,成了无法辩驳的铁证。
而那个被张琨引以为傲的“速度”,也成了戳破谎言的利刃,芯片行业里,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通常需要三到四年,而尊湃只用了不到两年,这种反常识的“奇迹”,本身就是最大的漏洞。
![]()
在技术和法律的双重证据链面前,任何精英光环都无法提供庇护,当华为报警后,一张天网迅速撒开。
警方行动的那天是2023年4月19日,恰好在尊湃的芯片即将量产的前夕,上海、江苏两地警方同时出动,张琨在被抓前还曾试图销毁证据,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
现场直接封了7台服务器,还冻了账户里9500万的钱。这可是家估值10亿的明星创业公司,没想到眨眼间就彻底垮了,说倒就倒。
张琨和他的团队,显然也忽视了前车之鉴,华为此前已有状告前高管陈奕泉、前员工王志骏并获胜的案例,但他们似乎对此视若无睹,显示出对法律风险的极度漠视。
![]()
近期的法庭一审判决,为这起轰动一时的窃密案画上了句号,张琨获刑6年,5年禁业,其余13人也全部被判刑,总罚金高达1350万元。
而尊湃通讯,则迎来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史上一个开创性的判决,被法院强制解散,这意味着,所有建立在侵权之上的商业大厦,都将被夷为平地。
![]()
张琨案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它告诉我们,顶尖人才的光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是多么容易从成功的资本,异化为自我毁灭的工具。
他的失败根源,在于将技术上的“智”,错误地等同于了全局的“明”,他高估了自己设计的那些拙劣手段,却严重低估了商业世界的规则与法律的底线。
![]()
要明白,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捷径,对规则的尊重,对创新的坚持,才是唯一能通向成功的道路,任何试图绕过这一点的“天才”们,最终都会发现,他们所精心选择的“捷径”,终点通向的,其实是绝路。
![]()
参考资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