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犹如璀璨星河中的一颗耀眼繁星。汉字历史悠久,演化出了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真体字等多种字体和书写方法,而今天笔者要说的是一种更加古老的中国文字—元始字。
![]()
《元始字》可考证的历史,大约在距今8000年~10000年左右由伏羲氏发明,与太极八卦的出现属同一时期,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中早期(距今10000年~5000年),见于《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四象生八卦”。
![]()
至殷商时期,古人在元始字的基础之上,演化出篆书并开始逐渐使用,再到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统一度量衡,语言,文字,货币等。
![]()
篆书是从殷商时期开始出现,距今已经有3千年的历史,是先秦时期人们记载占卜以及祭祀活动时,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因此它也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也曾在历史上失传过,直至1899年才被近代考古学家发现。篆书分为大篆以及小篆,大篆为甲骨文、钟鼎文以及石鼓文,钟鼎文在青铜器的商周,也被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而鼎代表礼器,当时周宣王时期有位姓籀的太史对文字进行了整理,因此籀文也被称为钟鼎文。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小篆的写法也比较的统一了,除了线条粗细变化没有太大差距之外,字体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有一种遒劲、圆润的美感。随着秦统一六国,篆书的书写方法也逐渐统一,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经过众丞商议,主导了秦汉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主导人是重丞李斯,虽然其政治目的是为了解决天下一统这一当时新的国家规模和奴隶制过渡封建制所产生的各地不利于统一的矛盾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但在此次事件中也导致了上古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文化书籍被毁,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出现断层,不过依然有部分元始字随着篆书的推广和文字的演变得以保留下来,体现在中华传统民俗民需文化中,流传至今。时至今日,我们在一些古建筑中,人们依然可以窥见一二。元始字随着书写方式的演化,一部分保存于道教的符文文化里,另一部分则保存在古建筑的彩绘和石刻之中。
![]()
旭阳道长作为全真教华山派南天门第二十五代掌门,多年来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元始字的传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历代先师的归纳整理,现已收录近三万字,并整理成册,方便后人学习、传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