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发布的《任务驱动式智能互联技术白皮书》,由中移智库联合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制,共25页,系统阐述了在智能终端爆发、场景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连接型”网络已难以满足动态协同需求,提出以“任务”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互联技术架构,旨在实现从“被动连接”到“主动服务”的网络范式转变。
一、智能互联的三大需求场景
船舶互联:目标识别难
- 依赖AIS系统,但数据更新慢、易冲突、安全性低。
- 船舶动态变化快,网络难以实时识别通信目标。
- 5G技术可提升数据传输频率与安全性,支持动态组网。
人车家互联:链路构建难
- 手机、车辆、家庭设备跨网跨域互通复杂。
- 典型场景包括远程泊车、车家影音共享、家庭安防直连。
- 需打破运营商壁垒,实现跨域身份认证与资源调度。
具身智能互联:意图感知难
- 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通信需求突发、动态、临时。
- 通信意图由终端自主触发,网络难以预判。
- 需支持即时资源分配与释放,适配高频短时通信。
二、智能互联面临的三大挑战
通信目标识别难
- 目标不固定,依赖空间距离与终端属性动态判定。
- 网络需具备高精度定位与属性识别能力。
通信链路构建难
- 跨运营商、跨网络(5G/卫星/专网)链路难以快速建立。
- 需构建实时资源调度体系,实现秒级链路搭建。
通信意图感知难
- 终端自主决策,通信意图临时、随机、难预测。
- 网络需从“固定分配”转向“即时响应”资源模式。
三、任务驱动式智能互联网络架构
设计理念
- 以“任务”为中心,构建“意图感知—目标确认—智能互联”闭环。
六大关键技术
- 数字身份认证:统一身份体系,支持动态权限管理。
- 终端态势感知:融合传感器与网络数据,实现环境预判。
- 端网任务协同:动态调度算力与网络资源,实现全局最优。
- 动态群组创建:按任务组建子网,支持设备自动发现与互通。
- 智能数据互通:路径智能编排,保障关键数据低延迟传输。
- 跨网跨域融通:通过TDS智能体协同不同网络域,实现无缝互联。
四、实践案例:5G-A船舶通专网
- 基于5G重构AIS系统,提升数据更新频率至秒级。
- 实现船-船、船-岸全域互联,消除通信盲区。
- 通过TDS动态调度资源,实现“任务驱动”式网络服务。
总结与启示
本白皮书系统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智能互联”作为下一代网络演进方向,通过意图感知、动态组网与跨域融通,解决了传统网络在复杂场景下的适配难题。这不仅为船舶、人车家、智能体等场景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路径,也标志着移动网络从“连接管道”向“智能服务代理”的深刻转型。未来,随着技术标准化与生态共建,任务驱动网络有望成为支撑“万智智联”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迈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新阶段。
报告节选
![]()
![]()
![]()
![]()
![]()
![]()
![]()
![]()
![]()
![]()
![]()
![]()
![]()
![]()
![]()
![]()
![]()
完整报告获取:三个皮匠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