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方亲口承认:马克龙访华没问题,德外长急了,紧急拨通中方电话

0
分享至

马克龙访华没问题?听到中方的回答之后,德国外长很着急,拨通中方电话后,王毅提到了35年前的一件事。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驻法大使已经明确表示,马克龙的访华计划没有重大阻碍,目前双方正在就此事进行协调,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启行程。

他指出,欧洲应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政治力量,而法国应当在引领欧洲是实现这个目标上发挥带头作用。

此话一出,另一个欧洲国家——德国急了。

为啥呢?两个原因。

一是德法两国本身就一直在争夺欧洲的话语权和领导权,现在咱们直接说法国可以发挥带头作用,德国是无法保持淡定的。

毕竟中国的影响力就摆在这里,谁知道其他欧洲国家听了这话之后会有什么想法?



二是前几天德国外长得罪了中国,现在中法积极互动,德国总理默茨的访华行程八字还没一撇,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得到了中方的肯定,这种对比带来的不安,让德国没办法坐以待毙。

于是,11月3日,推迟访华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拨通了中方电话,和中国王毅外长进行了短暂交流。

在电话里,王毅外长直指问题核心:双方不应搞“麦克风外交”,不能搞违背事实的无端指责。这番话看似平常,实则切中要害。

德国外长最近可不就是在网上频频喊话,但实际行动却没有什么表示吗?

甚至可以说,他的访华行程被推迟,就是因为他当时发表错误的涉台言论,对“一中原则”说一套做一套。



所以在这次的电话里,王毅外长还特意提及了一段往事——1990年,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绝非偶然。

当年中国的支持对德国而言意味着什么?如今重提旧事,又有什么深意?

其实我们就是想表达一件事,经历过分裂之痛的德国,理应最能理解国家统一对一个民族的意义。

这个细节的提及,显然不仅仅是外交场合的例行回顾,也是在告诉德国,在台海问题上,中方立场一贯明确。

这种将心比心的表达方式,往往比简单的外交辞令更有分量。



既然德国外长要跟咱们打这一通电话,就应该把这些话都听进去,毕竟促成这场外交互动的关键,也跟经济层面的因素分不开。

无论是德国的焦急,还是法国的从容,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数据显示,中欧之间的经济纽带依然牢固。

每分钟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贸易额,这意味着任何政治上的波动都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影响。

对于德国而言,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的中国市场至关重要。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必然会在外交决策中有所体现。



法国则在航空航天、核能等传统优势领域与中方保持着深度合作。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为双边关系提供了稳定基础。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在这个背景下,欧洲各国都面临着重要的战略选择。

王毅外长在通话中指出,中德关系的正确定位是伙伴关系。

这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伙伴意味着平等相待,意味着相互尊重。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这种伙伴关系显得尤为珍贵。

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还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都需要各国携手合作。



欧洲理事会前主席米歇尔曾直言,欧盟的战略自主是唯一前进道路。

这句话在今天听起来也不过时。

在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坚持战略自主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德国与法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欧洲在寻找自身定位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而王毅外长提及35年前的往事,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那些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把握时代潮流的国家,才能在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世界在变,但有些原则不会改变,那就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这些原则既是过去成功的经验,也是未来关系的指引。

德国的政策选择,不仅关乎中德关系的未来,更将影响欧洲在新时代国际格局中的定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贺文萍 incentive-icons
贺文萍
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
4159文章数 196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