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海洋
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开幕
本届海洋周开幕式分为嘉宾致辞、主题演讲、成果发布三个环节。主题演讲环节包括“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力量”和“厦门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两项内容。成果发布包括“向海图强:科技驱动与产业融合的蓝色经济新引擎”和“守护蔚蓝:生态修复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厦门实践’”两部分。
开幕式集中展现了厦门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创新的最新焦点,彰显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同时进一步推动“厦门实践”的国际传播。
本场开幕式参会嘉宾包括自然资源部等部委以及省市领导,援外培训班国际官员,东盟、太平洋岛国等国家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外宾,自然资源部系统,厦门市相关部门、部分驻华及驻厦使节、厦门市海洋专家组、沿海城市海洋部门、涉海企业等各界海洋人士。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厦门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联合主办,厦门国际海洋周秘书处承办,举办时间从11月6日持续至12日。活动期间,广邀全球涉海领域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企业共同参与,围绕海洋治理与国际合作、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开展务实合作。
![]()
●成果发布●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融合
汇聚蓝色发展强大动能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向海图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与驱动,更离不开产业的落地与融合。本届海洋周开幕式“向海图强:科技驱动与产业融合的蓝色经济新引擎”从海洋战略合作、科技创新成果及产业项目牵引等不同角度发布多项成果,形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
![]()
由鹭江创新实验室发布。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由鹭江创新实验室联合法国Seventure Partners等国内外资本机构和上市企业共同发起,首期募资规模为20亿欧元,并在此框架下设立人民币基金100亿元;启动规模为2亿欧元,对应启动人民币基金20亿元。基金重点投向可持续蓝色经济与产业领域,包括海洋信息与数字孪生、蓝碳经济与海洋传统产业脱碳、深海智能装备、海洋特种机器人、海洋资源高值化开发、深海生物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方向。基金旨在加速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中欧之间的双向技术转化与合作交流,构建可持续的国际蓝色创新合作网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的资本与创新动能。
《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
![]()
由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发布。《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后简称《报告》)由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等机构专家协作完成。《报告》是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下发起、动员所有成员经济体参与、定期编制的APEC官方出版物,是全面评估和展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亚太进展与APEC贡献的重要公共知识产品。它首次构建了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五位一体”理念框架,描绘了未来区域合作的清晰蓝图,为推动共建一个更加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亚太海洋共同体提供有力科学支撑。
“深海生境智能认知与探索多模态大模型”(DePTH-GPT)
![]()
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发布。它是联合国“海洋十年”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公共科技产品和核心成果之一,旨在通过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深海数据稀缺的瓶颈,实现对深海典型生境的智能模拟和预测,构建智能化数字深海世界。该模型是深海大语言模型,可以回答关于深海的各类问题,并能给出深海发现与保护智能解决方案;可对深海海山和热液进行智能感知,并在有限数据情况下对这两类生境进行智能推演,构建目标生境的关键特征,进而呈现数字化深海海山和热液生境。此次DePTH-GPT的发布,标志着深海探索进入了一个由数据和智能驱动的新阶段。
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瞰海(SkyOcean)
![]()
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该模型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团队研制,以自主海洋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是我国首个“遥感-重构-预测”全链路海洋AI大模型。它贯通了从海表到水下、从现状到未来的时空维度,实现了对海洋环境的深度透视与前瞻预测,是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推动了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的重构与升级,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厦门市海洋经济招商签约
![]()
厦门市涉海部门前期围绕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对接招引了众多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开幕式现场,共19个项目进行签约,合计签约额为139.09亿元。
从红树林到“蓝色市民社区网络”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共同关注、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使得世界各地的海洋界人士每年11月如期奔赴厦门,相聚海洋周。
![]()
在开幕式“守护蔚蓝:生态修复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厦门实践’”成果发布环节,一段绿茵葱葱、白鹭翩跹的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风光的画面引来了国内外嘉宾的注目与赞叹。这段生动的影像不仅向来宾们展示了下潭尾红树林在守护海岸生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价值,也通过它彰显了“厦门实践”的海洋生态修复成果。与此同时,这也将成为一段新的合作佳话的开篇乐章。
2022年,SEE基金会携“蓝色伙伴关系行动”首次亮相海洋周,分享了一期项目进展,发布二期项目招募。这一次,在对全球滨海湿地命运以及对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未来发展规划的关注下,SEE基金会再次携“蓝色伙伴关系行动”而来。
![]()
“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由SEE基金会联合蚂蚁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这是国内首个由民间公益力量发起的,响应2022联合国海洋大会上中国发布的“蓝色伙伴关系原则”的公益行动。它希望通过支持“小而美”的海洋保护项目,推动海洋保护方法的创新,支持伙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示范和政策推广。
开幕式的成果分享环节,SEE基金会展示了项目实施三年多来取得的成效,其行动足迹遍布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8个国家,开展了12个“小而美”的海洋生态保护公益项目,并联合多方专家共同编制了《中国-东南亚国家红树林评估报告:现状、挑战与未来行动》。此次,SEE基金会在来自马来西亚、东帝汶、菲律宾等国的蓝色伙伴代表以及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中国的蓝色市民社区代表的见证下,启动“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第三期项目,延续这份对蔚蓝大海的守护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
海洋周期间,SEE基金会联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中国太平洋学会共同在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主办“蔚海有我 和谐自然”海洋主题日活动。未来,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作用,结合“闲鱼爱海洋”项目,将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综合性城市红树林公园以及复合型环保宣教平台,助力厦门响应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战略目标。
![]()
如果说海洋周是一片汪洋大海,那参与其中的各方便是助力其不断发展壮大的澎湃力量,“蓝色市民”便是其中有力的一方。
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位于厦门,多年来不断在“蓝色市民”领域探索和实践,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素养的“蓝色市民”,增进海洋福祉、推进海洋领域合作与可持续发展进程。2023年,“蓝色市民倡议”在海洋周上发布。今年,在中国、泰国、印尼、柬埔寨各方实践下,各国已建立蓝色市民试点社区,并推动形成“蓝色市民社区网络”,“蓝色市民社区网络”代表也来到了今年的开幕式现场。今后,“蓝色市民社区网络”将不断发展、持续扩大,以社区为纽带,为创造一个健康的海洋和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从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成果展示,到“蓝色伙伴关系行动”项目发布、“蓝色市民社区网络”成立,再到“全球海洋治理中的中国力量”主题演讲,厦门国际海洋周这一平台,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为促进海洋生态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全球海洋治理合作和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