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比奥科岛已近四月,正值雨季。大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手术室走廊的积水还来不及清理,乌云便又压境。我本是这支医疗队里的内科医生,日常在诊室应对疟疾与高血压的处方,却因当地医院腹腔镜手术人手严重不足,三次穿上了带着碘伏气息的手术衣。
第一次走进那间不足二十平米的手术室,看到主刀的陈主任正蹲在地上调试设备,汗珠沿着口罩系带滑落,他抬头对我笑了笑:“当地唯一能做腹腔镜的外科医生这个月回古巴休假了。这是你转诊过来的阑尾炎患者,再拖下去恐怕穿孔。今天我和另一位外科医生带你一起上台手术,你主要是扶好镜头,边学边用了。”我握紧掌心微微发潮。内科十年,阅片无数,却从未在真实的腹腔中“导航”。护士Virginia递来无菌手套时,眼中闪着光:“中国医生都很厉害,您一定可以。”
![]()
手术前医疗团队合影
手术开始,腹腔镜画面中的阑尾被炎症包裹得模糊不清,根部已然发黑。陈主任一边轻柔分离粘连组织,一边低声指导:“注意镜头方向,保持视野稳定。”我紧盯着显示屏上那支细长的分离钩,每一次移动都谨慎跟随他的指令。一小时后,当切下的阑尾从穿刺孔顺利取出,Virginia忽然轻轻鼓掌,手术室里凝滞的空气霎时流动起来。她指着器械台说:“以前我们总不敢碰这些‘精密家伙’,怕坏了没处修。今天看您和主任操作,好像也没那么难。”我心头一动——或许我们能做的,远不止于完成手术。
第二次手术仍是阑尾切除。我提前一小时来到外科办公室,见年轻医生Solano正在腹腔镜模拟器前练习“止血钳夹绿豆”。他按手册姿势握钳,可刚一推进,豆子便滑开了。他耳根微红,有些无措:“陈主任,我总是控制不好力度,真到手术时……”陈主任见我进来,笑着示意:“师弟,你来试试,给西非的朋友打个样。”
![]()
操作练习
我接过器械,边操作边解释:“Solano,眼睛要看着屏幕,握钳的手留一指调节旋钮,控制钳尖方向。看准目标,轻缓发力,力度到位即可。”几次练习后,Solano渐渐找到了手感。
手术中,他站到陈主任身旁担任助手,仔细观察抓钳与分离钩的配合节奏。当他成功夹住出血点时,陈主任欣慰点头:“这小子进步快,以后你们不必总来‘救火’了。”
第三次手术那天,暴雨初歇,阳光炙烤着铁皮屋顶,室内闷热如蒸笼。患者是一名脐疝病人。术前讨论时,Solano有些犹豫:“这个病我开刀做过多次,但腹腔镜……我没把握。”陈主任投去鼓励的目光:“虽然是第一次,但基本功你都练过。这次跟下来,下次你就能主刀。”Solano郑重颔首。手术中,陈主任将要点与注意事项一一讲解,过程顺利。术后,Solano立即掏出笔记本,一笔一画记录操作步骤:“以后再遇到这类病人,我也知道怎么处理了。”
![]()
手术顺利
如今,那间手术室的器械柜里,多了一本我们团队编写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我依然在内科诊室工作,但偶尔经过手术室,会听见Solano指导护士调试设备的声音。西非的月光透过窗,静静洒在手术台上,照亮的不只是柳叶刀的锋芒,更是一颗颗被点燃的、守护生命的火种——援外医疗,从来不是“替人救火”,而是将技术的种子埋进这片土地,让健康的希望在此生根、发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