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县“笔杆子”齐聚,为蚌埠乡村振兴“上分”……

0
分享至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蓝图。如何将顶层部署落于基层实践?11月6日,蚌埠日报社组织三县优秀通讯员,深入固镇县谷阳镇,探寻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实践密码。

从科技感十足的绿之源农业,到“三产融合”活力迸发的谷阳产业园,观摩一路,振奋一路。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与乡村产业的崭新图景,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这不正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相互激荡的生动注脚吗?

今天我们集纳此次调研的部分所见所思,从不同视角解码“产业先行”的基层样本,记录蓝图如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下面,就让我们透过这些文字,共同聆听乡村奋进的铿锵足音。



一线练兵强“四力”

融媒赋能兴乡村

蚌埠日报社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调研

暨优秀通讯员评选表彰活动举办

11月6日上午,蚌埠日报社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调研暨优秀通讯员评选表彰活动举办。来自怀远、五河、固镇的30余名通讯员代表齐聚一堂,交流采编业务经验,调研和宣传乡村振兴取得的最新丰硕成果。











去年以来,在各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广大通讯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报办报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基层扎实采访,潜心创作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为助力县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27名为蚌埠日报宣传报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受到表彰,获奖通讯员代表分享了采编心得。

活动中,与会人员来到固镇县“绿之源”现代农业项目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园等地进行采访调研,大家相互交流采访心得,分享乡村题材报道的采编技巧,为后续宣传报道储备了丰富内容。



通讯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搭建了业务交流平台,又实地感受了固镇县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接下来将聚焦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生态宜居等重点,用文字和镜头讲好蚌埠乡村振兴故事。

(融媒体记者:尤靖文)

前沿镜鉴

解码“寿光模式”

实现“四方共赢”

11月6日上午,蚌埠日报社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调研暨优秀通讯员评选表彰活动在固镇县举办。蚌埠日报社多名采编人员与来自三县的30余名优秀通讯员深入一线,调研和宣传乡村振兴取得的最新丰硕成果。

活动中,通讯员们来到固镇县“绿之源”现代农业项目基地。智能灌溉设备均匀喷洒,一垄垄番茄藤蔓顺着支架攀缘而上,青红相间的果实挂满枝头……走进智能温室,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湿润的暖意,更是现代农业的科技气息。



“我们引入寿光成熟的设施农业模式,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创新种植技术,实现了作物生长周期的精准调控。”固镇县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智慧介绍道,“绿之源”项目聚焦绿色有机种植,采用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培育的西红柿、圣女果、辣椒、黄瓜果蔬直供长三角市场。



“寿光模式”是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模式。“绿之源”项目携手谷阳镇政府、村集体、农民、企业,实现四方共赢。公司通过统一建设、统一集约化育苗、统一农资配送、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销售,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通讯员们手持纸笔、举起相机,详细询问种植技术、产销模式等细节,不时与农户、项目负责人交流互动。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些鲜活案例转化为宣传素材,讲好乡村振兴的“蚌埠故事”,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深秋时节,固镇县乡村振兴示范园机器轰鸣,园内企业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处处涌动着奋进的热潮。该示范园一期建有办公楼、食堂和21栋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园区为固镇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智慧化、便捷化的园区服务,助力入园企业提质增效,积极带动固镇县主城区域的产业聚集。

“我们是第一家入驻乡村振兴示范园的企业,标准厂房的配套设施完善,国外客户过来验厂我们更有底气。”固镇县江泰塑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包装生产,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公司总经理张德军表示,新厂区的生产面积扩大了不少,企业产值和竞争力也不断加强。



走进固镇县江泰塑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如火如荼,打包好的产品不断被装进货车发往世界各地。入驻乡村振兴示范园以来,该公司生产能力增加了一倍以上。“目前我们的产品有十几个品种,2025年产值预计能达到1亿元。”展望未来,张德军信心满满。

固镇县乡村振兴示范园位于谷阳镇七里村,地处城北城乡接合部,区位优势突出,园区内集聚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讯员们沿着园区步道边走边看,深入了解园区规划、产业布局等情况。如今的固镇县乡村振兴示范园,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沃土,更是农民增收的平台、城乡融合的桥梁。





通讯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固镇之行收获颇丰、备受鼓舞。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为宣传工作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今后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扎根基层沃土,让更多人看见蚌埠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融媒体记者:尤靖文)

兴业之钥

产业先行

乡村未来的“金钥匙”

深秋时节,固镇县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产业园内,一派车水马龙、人气旺盛的景象。

这个园区占地850亩,总投资1.4亿元,建有62栋现代智能全钢架大棚和6栋智能四季育苗温室。园区以智能农业研发为主线、精细高档设施蔬菜种植为主体,构建了“企业主导+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农户‘按揭’经营+企业统购统销+收益再分配” 的新型利益共同体,有效带动了土地增值与农户增收。



爽脆的黄瓜、翠绿的辣椒、娇艳的番茄……园区培育出的高品质果蔬,让参与经营的农户吃下了“定心丸”。通过与山东寿光市绿之源农业集团强强联手,谷阳镇成功引入并本土化了 “寿光模式” ,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管理水平,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这不仅增强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更推动了设施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使参与农户家庭年收入达到16万元以上。

工业发展的画卷同样精彩。走进位于固镇经济开发区谷阳产业园的江泰塑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不见烟尘与污水,唯有标准化的厂房、自动化的流水线与包装一体的繁忙景象。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有序驶出,一台台数控机床指示灯频闪,折射出生产的兴盛。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怀:“自入驻乡村振兴示范园以来,企业生产能力提升了一倍以上,产品种类增加了十多个,预计到2025年底产值能突破1亿元。”

为支撑产业持续发展,谷阳镇正充分利用地理与文化优势,紧抓园区二期建设,全面提升农民工创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道路、雨污水、燃气、消防及绿化等,为企业集群发展铺平道路。

谷阳镇的实践深刻表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其成功经验,核心在于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生态化的理念推动产业集群,并通过 “四园联动、产业多元、产城融合” 的发展模式,将各方利益紧密联结,最终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良性互动。这条路径清晰、务实,也为同类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而可复制的“谷阳经验”。

(通讯员:吴高翔)

智慧富民

“喝牛奶”的黄瓜=

“年入30万元”的农户

翠绿的黄瓜一口咬下去,一股淡淡的牛奶味道扑鼻而来,不仅口感脆爽,牛奶的清香沁人心脾。“好吃,真好吃。”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道。

11月6日,在固镇县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产业园,一栋栋连片的设施农业大棚尽显现代化农业的气息,大棚内,茄子、辣椒、黄瓜正值挂果时节,沉甸甸的果实和绿油油的枝叶交相辉映,成为秋天最艳丽的丰收图景。68栋现代化设施农业大棚像68座农业丰碑,镌刻着固镇县的现代农业丰硕成果。450亩农业蔬菜种植面积,8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固镇现代化农业描绘出集约发展的崭新蓝图,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固镇县农业发展的壮阔,也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智慧步伐。



“我这个大棚全部种植的紫皮茄子,10月19日第一天开始采收,每天采摘收入是5000块钱,应该说每天净收入在2000块钱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和公司是四六分成,种植户占六成,公司占四成,今年的蔬菜价格高,每亩地纯收入在4万块钱左右。”和工人一起采摘茄子的固镇县城南居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周化全掰着指头笑着说,“一亩地收入40000元,我承包了8.6亩地,一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

在这个园区,农业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脸朝黄土背朝天”,也不是“靠天”吃饭,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收入,和实打实的智慧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园以公司为指导并和农户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实际效益分红,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更愿意投入。在这里,黄瓜有牛奶的味道,辣椒有辣椒的自然香气,每一棵生长的蔬菜和技术都有关系,黄瓜可以实现现采现吃,没有任何有害物质。从每年的10月起,到来年的8月,都是蔬果的采摘期,此时,蔬果大量供应上市,种植户足不出园就可以实现蔬果的连锁式销售,蔬果实现最高端的销售模式,利润是最核心的内容。

产业的发展也成了周边群众的福音。目前,固镇县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带动500余名群众实现稳定务工,务工人员月工资4000元左右,真正让群众“务工不用远走,挣钱就在家门口”。“一个小时12块钱,收入稳定还离家近,既能顾着家里,又能踏实挣钱,再也不用到外地打工了。”正在采摘茄子的张阿姨一脸满足。

起伏的秋风,送来了秋天的果实,固镇,这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现代化智慧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出更加昂扬、坚定的步伐。

(通讯员:陈安伟)

产城新篇

产业园里思振兴

深秋的固镇,层林尽染,鎏金漫卷。走进固镇县谷阳产业园,标准化的厂房林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铺展出一幅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动人图景。

谷阳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这片土地昔日曾是零散农田与闲置之地,经由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如今已跃升为集聚特色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平台。

在固镇县江泰塑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械臂起落翻转,精准无误;一卷卷环保塑料薄膜沿流水线缓缓下线。质检员吴秀娥正全神贯注地核对产品参数。



谈及如今的变化,她脸上洋溢着笑意:“以前在外打工,一年难回一次家。现在在这里工作,工资不低,下了班还能辅导孩子功课,日子过得踏实,有奔头!”

固镇县江泰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德军介绍,企业年产值约5500万元,已带动80余名当地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员工月平均收入4000余元。

产业园的建设,从来不是孤立的经济行为,它始终与城镇发展、百姓福祉血脉相连。几名在园区就业的居民纷纷说,“如今过上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理想生活,既有稳定收入,又能便捷照顾家庭,幸福感与日俱增。”

产业集聚带来了人气,而完善的公共服务则留住了人心。这种“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模式,正让谷阳镇加速迈向更加宜居、宜业的未来。

半日的参观调研,行程紧凑,收获却极为丰硕。穿行于现代化厂房与秋日田野之间,我深切地感受到,谷阳产业园早已超越了一个单纯的产业聚集地,它更是一个充满内生动力与无限希望的“发展极”。在这里,产业发展与百姓增收同频共振,新时代乡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蝶变。

这片充满活力的产业高地,犹如一颗强劲的心脏,持续为谷阳镇的乡村振兴输送着不竭动力。它以成功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只要找准特色、善用科技、深化融合,就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更加绚烂辉煌的新篇章。

(通讯员:单永才)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尤靖文 庞贵军 通讯员:吴高翔 陈安伟 单永才 编辑:周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蚌埠日报 incentive-icons
蚌埠日报
关注我,带你看热点资讯!
10414文章数 182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