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施耐德电气和上海交通大学进博会发布重磅报告,共探零碳园区规模化建设路径

0
分享至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推进的背景下,零碳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2025年,“零碳园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迈入规模化发展“元年”。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施耐德电气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2025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该报告从全局视角洞察零碳园区建设意义,剖析现实挑战和阻力,通过对示范案例的深度研究,为打造零碳园区提供实践经验和创新路径参考。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绿色低碳转型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强有力抓手。因此,零碳园区成为挖掘工业与建筑减碳潜力、推动经济脱碳的突破口。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尹海涛在报告中指出:“零碳园区就像一个‘能源微生态’,既有用电需求,又有电力保障,通过部署分布式微电网推动用能结构转型、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成为加速能源深度转型最重要、最落地的路径。”



基于此,今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联合施耐德电气等多方机构发布《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而本次报告是此落地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形成报告,旨在由点及面地为中国零碳园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慧支持和实践参考。


《2025零碳园区行业影响力洞察报告》

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实践热潮,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然而,建设零碳园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面临着“商业难闭环、技术欠成熟、路径不清晰”的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此次报告提出推进零碳园区的规模化发展,需要从技术创新和生态协作两方面发力。

首先,技术是推动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能直接减少碳排放,还能为转型提供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园区运营方与企业应当发挥生态力量,突破单一主体的能力边界,联动政府、园区管理方、入驻企业、专业服务商、学术机构构建协同生态,以机制创新明确权责,以技术整合破解专业难题,以模式探索平衡绿色效益与经济价值,最终推动零碳园区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普及”,成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报告认为,实践经验对目前中国的零碳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报告选取园区、工业及泛建筑领域示范案例进行研究,这些园区或企业的用能结构转型、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和节能降碳改造等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园区低碳化提供参考样本。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古月表示:“零碳园区的价值已远超减排本身的范畴,既是落实‘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重构产业绿色竞争力的‘新引擎’。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驱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依托技术与实践经验,与各界伙伴共同加速中国零碳园区建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incentive-icons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62864文章数 3097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