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ian (Jay) Wang(王坚):南加州大学安娜堡传播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公共外交硕士项目主任
编译:刘长宇
原文刊载于CPD Blog (USC C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
![]()
大阪世博会夜景
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能使各国齐聚一堂,分享文化风貌与未来愿景的全球性平台之一,世博会的魅力经久不衰,其本身也蕴含着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与历届世博会一脉相承,2025年4月至10 月召开的大阪世博会,在“为未来生活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的主题框架下,展示各国文化、科技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成就,创造国际交流契机,持续凸显世界共同愿景和全球共同参与的意义。
然而在亮点之外,本届世博会也揭示了数智时代世博会全球传播模式的核心矛盾所在,也是其关注度日渐式微的核心原因:主题框架淹没在各国展示的集合之中,无法提供整体多维的体验和连贯清晰的叙事理解。对于全球流动性强、数智化连接紧密的参观者而言,这一模式难以获得关注,并持续吸引他们的参与。
数智时代世博会全球传播模式变革的关键,在于其讲述引人入胜的全球故事、与全球公众建立联系、邀请他们参观、融入其中并共同憧憬未来的能力。基于此,相关实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拓展。
首先,可以将世博会全球传播构想成为一个持续六个月的叙事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展览。组织者可以尝试将展览与项目和正在进行的全球对话联系起来,提升世博会内外的互动交流。这将有助于参观者将他们的体验置于更广阔的意义框架中,而不是带着零散的印象离开。
其次,在展馆层面,各国展馆的设计可以不再仅仅是展示,而是更多地成为创新实验室。展览叙事设计可邀请参观者参与、共同创造,并畅想各种可能性,从而激发自下而上的活力和实践。这将激活世博会作为“未来实验场”的伟大遗产和探索精神,使其继续成为一个彰显启示性愿景和前瞻性思维的媒介场域。
同时,尽管国家叙事依然重要,但更多跨国、跨领域或主题合作形式可以丰富和多元化参观体验。共享项目、联合展览以及各展馆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将更好地反映当前时代相互关联的共同挑战,并鼓励各国以展馆为载体开展对话。这些努力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在陌生人和不同文化之间建立共同纽带的认识,强化世博会建立全球互联的文化使命。
此外,数智技术能够使世博会成为真正的线上线下融合体验,以更丰富的方式将实体体验与数字互动相结合,从而加深理解和参与。人工智能助手可以引导观众穿梭于数百个景点和活动之间,在概念和空间上将各个展品联系起来,提供个性化推荐,促进互动交流,并提升舒适度和效率。
最后,要构建更完善的世博会遗产战略。从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规律周期来看,世博会结束后发生的事情与世博会期间发生的事情同样重要。世博会全球传播,理应成为会期结束后,各国持续联系与开展合作的催化剂。对于世博遗产的理解,不应局限于有形的基础设施,更应从传播层面搭建不断发展的叙事链条和一系列持久的关系网络。
原文链接:https://uscpublicdiplomacy.org/blog/5-ideas-strengthen-world-expo.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