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翻译公司
90年代英语专业本科硕士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录取分数高,竞争激烈
在90年代,外语专业是极其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很高。当时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需要懂外语的人才,这使得英语专业成为"稀缺"。北外、上外等名校的英语专业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称其为"红极一时"的"第一专业"。
2.社会需求旺盛
从1978年到1992年,外语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急需懂外语的人:外交部筹建驻外使馆、外贸部门赴广交会敲定出口合同、文化出版部门忙着引进世界名著……外语学院的毕业生根本不愁就业。21世纪初期,我国英语专业本科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0%,部分Top院校接近百分之百。
3.专业设置有限
与现在开设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相比,90年代英语专业设置院校较少。例如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系199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英语专业1994年开始招生。
4.培养规模小
90年代英语专业培养规模远小于现在。以国内某大学为例,现在每年招收本科生约40人,硕士生约60人,博士生约10人,而90年代规模显得极小。
这种稀缺性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外企、国企或政府部门的就业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专业,起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外语教育逐步普及和高校扩招,英语专业的稀缺性逐渐下降。
一、就业与社会需求
90年代英语人才社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
·2000-2010年被视为外语专业就业的"黄金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2005年英语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比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高出15%;
·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教育、翻译、外事等领域;
当时英语专业毕业生被视为"香饽饽",掌握基本听说读写译技能就能满足翻译工作需要。
二、转折点:2014-2024年的过剩形成期
2014年后进入"AI冲击"下的转型期,英语专业开始出现过剩迹象。随着高校扩招,英语专业开设院校越来越多,到2025年已有994所本科院校设置该专业,占本科院校总数近八成,毕业生规模超10万。同时,AI翻译技术的发展导致传统翻译岗位萎缩,机器翻译使用率每增加1%,翻译员就业增长就会减少0.7个百分点。
三、过剩现状:2025年的严峻局面
到2025年,英语专业已明确成为过剩专业:
·2023年开始撤销专业点数量超过新增,实现负增长;
·2025年招生计划相比2022年峰值减少超3万人;
·英语专业失业率高达55%,在文科里稳居No.1;
·双一流院校英语专业招生仅占所有招生计划的8.5%,大量毕业生集中在低端岗位;
·部分高校开始撤销英语本科专业;
四、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过剩局面,英语专业正在向"智能协作"新纪元转型。未来需要具备"语言+专业+技术"的三重能力,AI将成为工作伙伴而非威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