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成产业园,丘陵披上绿新装。人在林中走,鸟在树上鸣,清水河中流,兴业百家旺……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大路镇长征村,一派山水田园好风光宜人景象刷新过往游客的眼球。
不得不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长征村通过狠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勇闯产业振兴“长征”路,他们方法新,措施硬,有作为,见成效。
![]()
水稻。
谋划落在产业融合发展上
大路镇长征村位于大路镇东南部,地处松江河流域上游,花垣河与坪南河在此交汇,海拔约440米,全村国土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0亩(田1120亩,土2190亩),户籍人口578户2703人,常住人口2105人,其高车坝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风水宝地”。大路镇立足优势资源,提出“一心·一带·多节点”理念,采取“村党支部+强村富民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地形地貌和资源禀赋,以农业种植为基础在长征村推动打造农耕故土园项目,着力谋划发展“一二三”产业。一产主要依托1000亩坝区优势发展“稻+油+耳”轮作;二产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耕研学、古法水碾米、古法榨油等;三产主要建设农耕文化产品互动体验小区,稻田小火车、水上乐园、咕噜水车寨、童趣广场、晒月滩等。
![]()
松桃长征村:勇闯产业振兴“长征”路。
组织联在产业融合发展上
切实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党建引领,着力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确保产业健康长足稳步推进。一是组织堡垒坚强有力。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绩,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扎实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全面摸清村(社区)党组织班子运行、组织建设、队伍管理、后备力量储备等情况,2024年度、2025年度“排队抓尾”工作均排名全镇前三,通过书记抓、抓书记的方式,纵深推进排队抓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落细落实,通过建立“先进带后进、强村帮弱村、弱村抱团发展”模式,先后与坪江、大路、寨冠等先进村建立帮带关系,凝聚基层党组织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党支部书记选育有序。坚持把人才培育作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劲动力,重点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育,持续选育配强村党组织负责人,2025年下派专业化管理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负责人1人,2024年以来共计组织6人次村“两委”干部参加县级以上各类培训,动员4名村“两委”干部参加学历提升行动,其中取得大专学历2人,高中以上学历的2人。三是后备力量培养有力。严把选人用人标准,通过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留”、党员骨干中“选”、致富带头人中“挑”、乡贤人士中“请”、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中“引”等方式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建立“2+1”“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对帮带机制,积极引导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跟岗锻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实操。截至目前长征村储备后备力量3人,2022年以来发展党员3名,均为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
![]()
松桃长征村:勇闯产业振兴“长征”路。
要素聚在产业融合发展上
整合一切要素,激活一切要素,把各种要素聚在产业融合发展上。一是用好人才要素。坚持“强组织、树新风、优服务”工作理念,引导党员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表率作用,探索建立“村干部+党员+农户”的分片包保模式,每个片区由“1名村干部+3名党员+1个种植大户”进行联系管理,同时明确1名管理员,按照“保姆式”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育苗、移栽、管护、收割等全程对接管理。二是用够智慧要素。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网络”发展模式,整合本地特色农产品,探索打造农村商学院平台,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和引进附近周边主流网络主播进行统一销售推广,结合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引流,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消费场景,延伸产业链条,有效促进了集体资产增值增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2025年以来,共开展网络直播10场次35人次,线上销售产品经营性收入450余万元,其中销售粮油产品52万余元,羊肚菌400余万元。三是用活资源要素。通过整合群众零散土地资源,连点成片盘活高车坝区土地,切实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依托农耕故土园项目运营基础,把原有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镇强村富民公司”的形式,转型为“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村党组织+种植大户”为核心,提高群众的参与度,盘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截至目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种植大户5户,创办“强村富民”工坊1个,2025年大户实现经营性收入100万元。
![]()
松桃长征村:勇闯产业振兴“长征”路。
管理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
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管理,为此,长征村坚持管理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一是管好实事解民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动态管理的“民生实事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截至目前,打通了长期断流的徐家河灌溉沟渠,解决了600亩耕地的灌溉难题,破解了违规破坏耕地建设鱼塘问题,复垦良田30余亩,保护了耕地底线红线,投入2.3万元完成将军屯组水井改造,投入1.4万元完成蚂蚁寨组连户路修复,投入2万元置办楼阁组公共事务工具一套等。二是管活治理促提升。完善优化“党建+积分”机制,用活“红黑”榜工作制度,结合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将全村党员和农户纳入积分管理,动态分类建立积分台账,按要求兑换商品,同时,探索“党员先锋队+群众+志愿服务队”模式,创新打造长征村基层治理服务模式,推动高车矮屯两个村民组示范点建设工作,2025年以来,清理垃圾集散点2处,清理河道1.5公里,同步推进解决道路修缮等民生实事23件。三是管好资产创营收。2022年一产水稻收入54.77万元、4万斤油菜收入达16万元,稻油轮作项目共发放劳务费共计120余万元,以土地资产资源入股分红资金38.6万元,158户脱贫户分红1袋米价值70元钱,共计分红11060元。2023年水稻种植1200亩,总产量50余万斤,预计产值70万元,油菜种植800亩,总产量4万余斤,产值7.2万元,2023年全村分红水稻5.2万斤,价值6.8万元。2024年发展水稻种植500亩,发展稻耳轮作种植400亩,发放土地流转费20余万元,实现租赁收入32万元。2025年发动大户5户种植水稻500亩,村党支部和大户按照3:7比例进行分红,同时按照插秧80元每亩,耕田160元每亩进行包工到人,预计发放劳务费60余万元,预计发展羊肚菌种植200亩。(文/图 刘振斌、冉启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