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烨楠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美团正在全方位精细化自身的履约能力。
十月中旬,美团闪购部分试点上线了1对1急送功能。在该功能中,用户可以自行选择1对1急送选项,在额外支付少量配送费后,配送时长平均比普通订单能快10~20分钟。
在这之前的半个月,美团外卖刚刚宣布正式升级“1对1急送”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快的配送速度和更好的服务质量。这是美团第一次将1对1急送服务应用在跑腿之外的业务中,同时也是业界首次开拓外卖场景的急送模式。
一步一步,美团履约服务的精细化程度正在提升,并提高平台的用户侧建设能力。这是美团作为市场份额第一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修炼内功的决心。
![]()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面对行业竞争的激烈与不确定性,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越来越丰富的货品大盘,长期稳定、并仍在提升的履约能力,仍是美团的核心资产。而要想做好这些,无非是日复一日地打磨每一寸关键节点,这是点滴功夫。
1、1对1急送,履约服务的精细化
基于美团庞大的运力与履约系统,一对一配送服务早已应用在跑腿业务当中。
骑手为用户专门跑腿,来一对一配送文件、证件、重要物品等,或提供无法通过外卖直接获取的物品代购服务。这项服务早在2017年3月就在美团上线。
因此,在美团内部看来,这更像是一次基于美团既有能力,在洞察用户更细微的需求上,做出的一次价值导向式的策略升级。
“一定是用户需求导向的”,美团1对1急送用户负责人海均说。
据海均向「创业最前线」讲述,此前,美团已经收集了许多用户的声音与访谈,自2022年起,1对1急送项目即在美团内部开始启动孵化,在模式尚未成熟时,美团并未急于推出,历经2年多的产品能力建设打磨与运力资源储备,今年项目在内部正式展开测试,多部门产品研发团队全力投入。目前1对1急送已实现外卖业务全场景覆盖,意想不到的是,技术积累和资源储备成为今年旺季比拼的护城河。
![]()
1对1急送,最初希望开拓的是一部分外卖到家业务中,用户潜在的、但还未被满足的场景需求。目标很简单——让“快点吃上热饭”成为一件确定的事。比如出差场景,马上要离开当下的环境,赶往机场或高铁;或者商务场景,即将要跟客户见面,时间紧张;又或许,家中聚餐场景,本身客单价高,聚餐也需要锅气。
尤其是大多数人的用餐时段,常常集中在午晚餐高峰期,餐厅出餐慢,顾不过来的情况时有发生。1对1急送就是要打破这种“时间上的不确定性”,让它变得确定和可控。
拆解一下1对1急送的履约流程:从用户下单开始,订单进入到调度系统,系统会调度周边的1对1急送专属团队,骑手接单后到店取货、送达。
对于系统来说,考验三大能力——首先,平台必须在长期运营下产生规模效应,才能为智能调度系统提供足够的预判能力,在午晚高峰的物理空间内提前分配运力,是考验配送网络完善度的问题,如果无法合理布局运力点位,就会产生大量冗余调度;其次,美团最新发布的大模型系统已经开始支持像1对1急送这样的“急”需求,微秒内需要协助骑手提供更合理的取送路径,从骑手端看,可能只是一个更舒服的行进路线,背后是本地化数据和大算力的结合;最后,是美团运力池的支持,在需求爆单情况下,不同运力线之间的平衡调度,是美团运力能力的强大壁垒。
那具体到1对1急送的履约时长和价格是如何来判定的?
1对1急送的预计送达时间,由平台基于海量的历史数据(如等单时长、路段骑行难度等)建立的智能动态模型综合测算得出。该系统在严格保障骑手行驶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复杂运算,为用户生成一个高效、可靠的配送时间区间。
![]()
在配送费用方面,由于一次只送一单,平台要充分考量骑手在1对1专属服务模式下的收入保障与服务体验,确保其在提供高效配送的同时,获得更具吸引力的回报。
实际体验过程中,「创业最前线」尝试在美团点外卖时勾选了“1对1急送”配送服务,显示用户侧额外支付6.3元。11:28下单,原本显示需要在11:58-12:13送达的订单,加速到了11:38-11:53。最终,在11:46送达。从下单时间到骑手送达时间来看,仅用了18分钟。在询问后,得知该骑手能通过该订单挣到13块钱,比普通订单多出了两到三倍。骑手说,“我还挺喜欢送这种单的,不怕餐品拿手里拎一堆撒了,心里没那么慌。”
![]()
这单13块的配送费收入,除用户支付外,商户与其他普通单一致未新增任何额外成本,差额部分由美团投入资金补贴。美团要在1对1急送服务建设前期投入大量资源,如前期的骑手队伍搭建、系统功能开发等的建设成本。即便实现规模化运营后,为保障服务体验,仍需提供额外的补贴,以维持服务的稳定性。
前几日,美团公布骑手侧数据:超10万骑手通过1对1急送模式获得收入,单均配送收入约15元,约为普通配送模式订单的2~3倍。
而这餐外卖,因配送时效快,在十月中旬的降温天气中,送到时还是热腾腾、烫手的状态。低时间成本+高质量外卖体验,美团想让“锅气”提前送达的目的达到了。
2、增量需求与存量运力
美团升级1对1急送,可以说额外开拓出一个需求的增量市场。
拥有强大货品生态系统与庞大即时配送网络的美团,依然是中国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核心力量。然而,在当下的市场压力下,穿越这场消耗与内卷,美团更要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着眼于培育出更多的新增长引擎。
![]()
(图 / 界面图库)
从这个层面来讲,美团的到家业务还能够通过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和提升履约质量,开拓出一大片新的增量市场。
愿意花钱买时间、买更好服务的顾客,往往有更高支付意愿,购买频率高、客单价高、复购率高,同时还会推荐周围的亲朋,形成口碑传播,所以他们的单一顾客生命周期利润会比一般用户更高。
从1对1急送服务的地区、点位数据偏好来看,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办公区、低密度住宅区、文旅区域以及交通枢纽区域。
用户画像来看,整体还是偏向高净值的用户,“要额外花钱去买骑手的时间,愿意为时间额外付费,这部分用户画像跟整个中国消费能力的画像是高度重叠的。”海均说。
现在,额外的增量市场需求有了。而美团拥有庞大的存量运力系统来满足,这是一个新的齿轮相扣的故事。
从运力层面来看,美团拥有绝对庞大的优势网络。美团研究院年度报告显示,平台月均有单骑手数量稳定在336万。庞大的运力网络是1对1急送的履约基础,是这项服务能够精确履约、不断链的关键。回过头来,1对1急送又盘活了一部分相对空闲的运力,针对不同类型的骑手,比如体力、年龄不同的,想送不同类型单的,也有了更多元选择的空间。
数据显示,已有数百万用户体验过“锅气急达”的新服务,超过一半用户在第二次点单时,再次选择了这一服务。
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专属运力支持,保障“一次只送一单”。这意味着骑手点对点直达,不用担心多单状态下的商家卡餐或路线规划难题,也减少了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挤压碰撞的风险。
![]()
10月9日,美团外卖公布1对1急送的最新订单数据:美食品类中,七成订单来自中餐堂食店,主要为现制现炒的中式正餐,其他三成需求来自蛋糕、西式轻食等。
在商家层面,美团也为1对1急送服务提出了保障措施:首先是出餐后再点击骑手到店,减少等单时间;其次,在商家侧会提示“1对1急送”订单,保证优先出餐顺序。对于这项服务,商家不需要付出任何额外成本,还提升了餐品到家的质量、热度和用户满意度。
继七夕美团1对1急送单量突破峰值,以超过130万单的服务规模超过闪送成为细分赛道第一后,目前美团该项服务的日均订单规模已稳居1对1急送即时配送行业第一,国庆期间也在稳定增长。
![]()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重要的是,美团在用户的更高需求与存量的运力网络之间,一边开辟出细分的业务空间,一边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海均表示,现阶段暂未考虑该服务的“额外收支意愿”,主要还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问题。
3、回归基础,修炼能力
今年以来,美团自我的修炼变得更加重要。这期间,美团正在不断提升平台各个业务的运营能力,以及运力网络的稳定性与骑手保障等措施的落实。
首先,外卖1对1急送服务接入了美团会员体系,黑钻会员可以享受每月2次专人直达配送的专属配送服务体验。1对1急送也成为会员权益中,提高留存和日活的一项手段。
据美团数据,三十天内,美团黑钻会员再次使用1对1急送服务的比例达到70%以上。
骑手保障也是美团核心运力与履约能力的重中之重。9月17日,在2025年美团配送骑手权益保障协商恳谈会上,美团与来自一线的7名美团骑手代表、线上超过200名覆盖全国各省的骑手,共同围绕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关怀保障、职业发展等骑手关切的问题协商。
![]()
(图 / 美团官网)
美团平台代表表示,截至10月,已在100多个城市试行超时免罚机制,不断调整优化细则。“超时免罚”机制将在今年年底全面落地。在7月17日举办的“骑士节”上,美团也宣布面向骑手全面升级四大保障。公众最关心的社保问题,11月开始已在全国上线。不同类型的骑手可自主选择就业地和户籍地参保缴费,平台均会给予补贴。
美团的骑手保障向全类型骑手开放的原因在于,在规模效应下,不同类型的骑手都有可匹配的订单、调度的空间。因此,美团在“规模大、利润薄”的这片业务上,还能不断为用户创新服务,给骑手增加收入。
行业的对垒虽然仍在持续,但硝烟已在慢慢散去。对于美团来说,真正抓住并提高美团核心壁垒的安全程度,才是现阶段以及着眼未来的关键。
据海均向「创业最前线」透露,美团一对一服务的目标远不止于外卖场景。从前几日部分试点的闪购场景,到更适用于应急需求的买药场景——美团在今年内,会将1对1急送服务全量上线到家业务。
正如美团CEO王兴在九月的财报电话会中所说:“美团始终专注于做正确的事。确保我们有品类持续丰富的优质商品选择,确保能提供快速可靠的配送服务,也确保价格始终实惠。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只是回归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