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海域生成的五级飓风“梅丽莎”,此前登陆牙买加后,给加勒比地区多国带来严重灾害。
这场飓风强度创下当地多年纪录,伴随的狂风暴雨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对各国基础设施造成重创。
![]()
目前,相关国家的灾情统计仍在进行中,部分区域因交通、通信中断,实际受灾情况尚未完全掌握。
面对严峻局势,国际社会已纷纷启动救援行动,各类援助物资和医疗资源正陆续向灾区输送,同时气候专家也针对此次飓风背后的气候因素展开讨论,关注极端天气对该区域的长期影响。
狂风过境
10月28日,五级飓风“梅丽莎”以每小时295公里的持续风速登陆牙买加西南部海岸,这一速度追平了大西洋飓风登陆的最高纪录,也让它成为牙买加174年来遭遇的最强飓风。
![]()
狂风裹挟暴雨肆虐数日,给加勒比地区多国带来毁灭性打击,截至10月31日,这场飓风已在加勒比地区造成至少50人死亡,且伤亡数字仍在攀升。
牙买加卫生部长克里斯托弗・塔夫顿透露,该国已确认19人遇难,但部分偏远山区和沿海村落因道路中断、通信瘫痪无法抵达,实际死亡人数可能更高。
邻国海地的灾情更为严峻,民防部门数据显示,飓风引发的暴雨和洪水造成31人死亡、21人失踪,西南部小镇小戈阿沃当地就有20人遇难,其中包括10名儿童。
![]()
除了人员伤亡,基础设施也遭受重创。
牙买加圣伊丽莎白省首府布莱克河九成建筑物屋顶被毁,当地医院完全丧失接诊能力,西部多家医院同样出现屋顶掀翻、设备浸泡、墙体坍塌的情况,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雪上加霜。
到10月31日,牙买加60%以上区域仍断电,近半数供水系统无法运转,直升机只能持续在灾区上空空投食品与饮用水。
海地的困境更甚,1.58万流离失所者挤在临时避难所,长期的政治动荡与薄弱的基础设施让救援行动举步维艰。
![]()
即便飓风登陆古巴时减弱为三级,仍导致该国东部73.5万人紧急疏散,多地出现洪水围困民众的情况,救援人员在10月31日仍在全力解救受困者。
10月31日,太子港西南约68公里的小戈韦,受轻伤的人们坐在户外,孩子们小心翼翼走过被洪水淹没的街道,景象满目疮痍。
紧急驰援
面对日益严峻的灾情,国际社会的救援行动在10月31日前后全面展开。
牙买加卫生部长克里斯托弗・塔夫顿在10月31日的紧急简报会上宣布,为应对医疗资源短缺危机。
![]()
该国计划在受灾区域部署多家野战医院,首座将于11月1日运抵重灾区并启动搭建,圣伊丽莎白省首府布莱克河因医院完全瘫痪,成为首批野战医院的部署点。
这座野战医院配备完整手术室、急诊设备和诊断仪器,还有国际医疗团队提供技术支持,预计11月7日前即可接收患者。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协调下,西班牙、加拿大、印度等国已承诺提供援助,后续还将有更多野战医院陆续到位。
物资输送也在同步推进,牙买加金斯敦国际机场自10月30日重新开放以来。
![]()
已接收13架次救援货运航班,10月31日还有20余架次援助航班陆续抵达,运送医疗物资与救灾设备。
除了医疗援助,联合国机构已启动区域应急响应计划,重点保障饮用水安全与传染病防控,避免灾后疫情爆发。
不过救援进展仍受多重因素制约,牙买加部分灾区道路中断导致物资难以送达,海地则因基础条件太差,即便有外部援助涌入,分发效率也大打折扣。
![]()
这种困境凸显了小岛屿国家在灾害应对中的被动,短期救援只能解燃眉之急,长期保障体系的搭建更为关键。
气候警示
“梅丽莎”的肆虐不仅带来即时灾难,更让气候问题引发广泛讨论。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大西洋海水温度升高使此类强飓风的登陆概率较工业化前增加4倍,气候变化正让加勒比地区面临更严峻的自然灾害威胁。
![]()
气象专家分析,“梅丽莎”的极端特性十分显著,它24小时内中心最大风速飙升30米/秒,达到快速增强标准的2倍,登陆时风速远超17级风力基准。
同时它体型紧凑、移速极慢,在能量充沛的海域停留三天持续蓄能,再加上罕见的90度路径转折,进一步加剧了破坏程度。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29至31℃的温暖海洋环境提供能量,稳定的大气条件维持结构,充足水汽持续补充,多重因素叠加造就了这场“世纪风暴”。
目前,“梅丽莎”已转为强后热带气旋向北移动,加拿大东部可能遭遇次生风雨影响,而加勒比多国的积水与地质灾害风险仍未解除。
![]()
这场灾害再次凸显了小岛屿国家在极端气候面前的脆弱性,它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构建防灾体系,一旦遭遇强灾害,便容易陷入“受灾—救援—再受灾”的循环。
分析认为,短期救援之外,如何构建长期防灾减灾体系将成为加勒比地区亟待解决的课题。
这不仅需要各国自身提升应急能力,更需要全球在气候治理上形成合力,从根源上降低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这才是对小岛屿国家最根本的保护。
结语
飓风“梅丽莎”的影响仍在持续,加勒比多国虽已启动灾后重建,但人员伤亡与基础设施损毁留下的创伤难以快速愈合。
国际救援虽缓解了部分危机,可道路中断、分发低效等问题,仍暴露小岛屿国家灾害应对能力的短板。
![]()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提醒,气候变化下强飓风概率增加,这场“世纪风暴”更像一次警示,对加勒比地区而言,短期救灾之外,构建长期防灾体系、提升应急能力迫在眉睫。
而全球在气候治理上的协同,才是从根源降低极端天气威胁、守护这些国家的关键,这一课题,需要各国共同持续推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