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1月7日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5篇)

0
分享至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


深刻领会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内涵与战略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 张冠梓

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论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城乡关系,科学阐明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实践路径,彰显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我国城乡关系与互动模式的深刻理解与不断深化,揭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选择和关键路径,为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根本遵循,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目标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城乡融合发展已超越传统经济范畴,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城乡关系的重大科学论断和理论创新成果。这一论断阐明,城乡融合不仅是发展的长远目标,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选择和关键路径。其深远意义在于,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从传统的“以城带乡”拓展为更具系统性、互动性的“以融合带乡”。这一转变,既体现城乡融合发展从目标定位向实践手段与动力机制的功能进阶,也体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着力点从乡村内部发展提升到城乡全域融合、多领域覆盖、全方位协同,是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迁特征的深刻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城乡关系的认识提升到全新阶段。(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8期,详见)

作者简介

张冠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等。主要著作有《论法的成长—来自中国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法律人类学:名家与名著》等。

大型社会模拟器赋能超大城市治理

——中南大学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 吕鹏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地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治理能力、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一重大使命,在城市治理手段、目的两个维度,明确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与治理的重要要求。一方面,强调手段维度的“现代化”,即使用互联网、物联网、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强调目的维度的“人民性”,要求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治理,必须全过程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当前,我国高度关注基于“数字社会”与“智能社会”的治理创新,各地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探索,如建设“城市大脑”等。这些实践探索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积累有益经验。超大城市运行系统较为复杂、庞大,面向这一系统,可以利用大型社会模拟器,构建城市社会有机体的“副本”映射。基于社会“副本”平台搭建,持续开展社会运行模拟、社会知识发现、干预策略模拟等工作,通过推动公共服务精准化、提高交通治理智能化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强化互联网舆情跟踪研判,赋能超大城市治理。(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8期,详见)

作者简介

吕鹏,中南大学社会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大型社会模拟器)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智能社会治理等,发表《“饭圈”的拓扑结构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元宇宙技术与人类“数字永生”》等论文。


蝴蝶兰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琦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具有产权更明晰、管理形式更丰富、收益分配更加多样的特点,强调充分调动各生产要素,激活集体和成员动能。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是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通过产业机制优化、人才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升级“三管齐下”,把分散的资源聚起来、把专业的人请回来、把农民的利益联起来。紧扣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和目标任务,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与政策保障,紧密结合产业融合与价值链提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系统构建起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支撑体系。(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8期,详见)

作者简介

张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扶贫开发、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体系建设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等。

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制度机制的着力点

——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 孟涛

授权是指授予权力,旨在明确权力的来源、划定权力的边界。用权是指使用权力,旨在规范权力的运行程序,防止权力的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和假作为。制权是指控制权力,旨在制约、监督、防范权力的不当使用。授权、用权和制权,是相对独立又内在统一的关系。授权是权力运行的基础,解决权力“从哪来、有哪些”的问题;用权是权力运行的关键,解决权力“怎么用”的问题;制权是权力运行的保障,解决权力“到哪去”的问题。所以,授权、用权和制权各自有不同的功能、相互独立。实践中,授权、用权和制权的主体也相对独立,需要法治化的制度机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的制度机制,就是基于三者内在统一的本质属性,整合授权、用权和制权三大环节,确保权力自始至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授权、用权、制权,三者共同构成权力的“生命周期”闭环,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的制度机制,让权力的运行更为顺畅,形成有机的衔接闭环。同时,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的制度机制,能够杜绝权力设租寻租,能够防范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是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必然要求。(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6期,详见)

作者简介

孟涛,中国人民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党的纪律学、党内法规学、法理学、监察法学。主要著作有《法治评估与法治大数据》《中国非常法律研究》等。


秋日里的黄河河南郑州中牟段。人民日报记者 方敏摄

中小企业出海:新阶段与新策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彭泗清

我国企业出海进入新阶段,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出海重要力量。企业出海模式持续演进,由“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全球化能力和程度都达到新高度。我国企业出海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倡导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各种政策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强大产能和完整供应链;企业可以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在很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具有快速迭代能力,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复杂多变市场;具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共同助力企业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

中小企业出海更具灵活性,同时面临风险挑战,需要策略升级和能力提升。经营者需要摆脱既有经验与固有思维框架束缚,以归零心态接纳新知,充分了解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差异,尽快适应出海新环境。借助数字技术和相关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全链路,赋能企业从出海前到出海后的各环节,弥补自身资源和能力不足。注重用户思维和本土化运营,在其他国家的商业范畴中,进行文化、市场、消费习惯的深刻理解和融入,以品牌影响力和优质服务赢得海外客户,在全球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选自《国家治理》2025年第14期,详见)

作者简介

彭泗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消费者行为、企业品牌管理和营销创新、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公众社会心理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本期编辑 | 翟羽佳 王思楠

音频剪辑 | 孟雨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论坛 incentive-icons
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网,有价值的思想
8058文章数 373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