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楔子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荷兰一个渡槽的文章,文章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扩展阅读。
结果评论区都在要求我去看看“深中通道”,那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写写深中通道。虽然很多朋友和我一样,第一眼都是被这只风筝所吸引,但深中通道可远远没这么“简单”。(如下图)
![]()
我关注到了深中通道是一个“桥-岛-隧”组合的形式,这非常有趣,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02
项目简介
深中通道
位于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海域,是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的跨海通道,是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 项目总投资460亿元人民币 。
![]()
深中通道的贯通,使得珠江口东西两岸进入“半小时生活圈”。以往 中山市民驾车前往深圳机场、前海等地,都要从虎门大桥 绕行 上百公里,现在车程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了20分钟。
![]()
深中通道 作为珠三 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也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纽带。
![]()
这让我想起了南宋“信国公”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现在有了深中通道,就再也不用望洋兴叹了。
![]()
深中通道建设过程如下:
2016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
2022年6月28完成中山大桥合龙工作;
2023年4月28日完成深中大桥(伶仃洋大桥)合龙工作;
2023年11月28日完成深中隧道(海底隧道)合龙工作 ,实现通道全线贯通;
2024年4月17日完成桥梁荷载试验工作,6月16日通过交工验收工作 ,6月30日通车试运营 。
![]()
03
组合形式
深中通道,东起于深圳市机场互通立交,西至中山市翠亨东互通。通道线路主体工程全长约24.0千米,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千米。
![]()
由“桥-岛-隧-水下互通”多种形式组合而成,其中深中大桥长 2826米 , 海底隧道长约6.8公里。(如下图)
![]()
大家可能有个疑问,为什么不能全程都是跨海大桥的形式,或者全程都是隧道的形式呢?
因为深中通道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而且还有深圳机场限高要求和伶仃洋船只通行的需求,所以采用了组合的方式。
![]()
深中大桥(西段)
深中大桥西起中山大桥、东至西人工岛 ,总长2826米、宽49.7米 ;桥面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
西段之所以设计成大桥的形式,因为伶仃洋是重要的航运通道,会有大量的大型船只通过,所以选择了悬索桥的形式来保证通航。
![]()
深中大桥的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通航净空达到76.5米,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净空的海中大桥。而大桥的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桥梁主塔。
![]()
除此之外,深中大桥还考虑到珠江口是重要的泄洪通道,会有大量的泥沙冲击大桥,所以将大桥的线性设计成了“S形”,让每一个桥墩的最小截面与水流方向相遇,从而减少冲击力。(如下图)
![]()
深中隧道(东段)
深中隧道东起东人工岛、西至西人工岛,横穿珠江口大铲水道、机场支航道和矾石水道 ,全长6845米 ;隧道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
东段之所以选择隧道的形式,是因为矾石水道是最繁忙的航运通道,而且东侧又临近深圳机场,受到航空限高的限制,所以选择了隧道的形式。(如下图)
![]()
西人工岛(隧桥转换处)
西人工岛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只鲲鹏,展翅在伶仃洋海面上。但网友们可能觉得更像是一只风筝,飘在海上。(如下图)
![]()
从桥转换为隧道,需要考虑如何防止海水进入隧道的问题。深中通道创新性的扩大了这个“节点”,人造了一个岛作为围堰,从而解决了问题。
![]()
建设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12锤联动锤组同频震动,成功将一个个巨型钢圆筒打入海底岩层中,创造了四个半月快速成岛的世界纪录。
![]()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主要功能包括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科普教育等,同时正在逐步拓展为综合性文旅目的地。
![]()
科普教育方面,设有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展示跨海通道发展史、桥梁隧道技术及深中通道建设历程。
观光体验方面,提供海景观景台、VR/AR互动设备、全息投影等数字化体验,游客可打卡地标、参与互动活动。
![]()
未来,西人工岛还将引入低空观光飞行、机器人等深圳特色产业,发展休闲度假、研学教育等多元业态。
东人工岛(水下互通)
东人工岛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西接海底沉管隧道,是深中通道深圳端的门户工程。 面积近35万平方米,相当于48个标准足球场。(如下图)
![]()
从空中俯瞰,T字形的主线隧道与两旁的匝道隧道桥梁,就像一只挥动着翅膀的海鸟翱翔在海面上。
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东人工岛通过“一体两翼”布局,连接海底沉管隧道与广深沿江高速等路网,实现桥隧转换。
![]()
04
创造记录
深中通道作为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具体包括:
一、桥梁工程纪录
1.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深中大桥主跨达1666米,总跨径2826米,是目前全球跨度最大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
2.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
桥面距离海面91米,通航净高76.5米,可满足30万吨级散货轮和3万标箱集装箱船通行需求。
![]()
3.世界最大海中悬索桥锚碇
单个锚碇混凝土方量约34.4万立方米,重量超100万吨,为全球最大规模。
![]()
4.世界最高悬索桥抗风检验风速
颤振临界风速达88米/秒(约317公里/小时),突破台风频发区超大跨桥梁抗风难题。
二、海底隧道工程纪录
5.世界最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
隧道全长6.8公里,由32节标准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双向八车道设计创全球之最。
![]()
6.世界最宽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标准管节最宽达55.6米,高10.6米,单个管节浇筑混凝土量达2.9万立方米。
7.毫米级沉管对接精度
32节沉管及最终接头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连续7节对接精度达毫米级,创世界纪录。
三、人工岛建设纪录
8.最快人工岛成岛速度
西人工岛仅用4个半月完成57个巨型钢圆筒振沉,刷新外海快速成岛世界纪录。
![]()
四、装备与技术创新
9.全球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
“一航津安1”船重2万吨,具备自航、航迹纠偏功能,实现8万吨沉管水下50米精准沉放
10.世界首创水下管内推出最终接头
采用整体预制、水下推出的创新结构,提升对接效率和安全性
五、其他综合纪录
11.世界单体体量最大钢壳沉管浇筑
单个管节混凝土浇筑方量达2.9万立方米,累计浇筑91万立方米。
![]()
12.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
东人工岛建成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实现桥隧无缝转换。
在创造记录的同时,深中通道还获得了发明专利200余项、行业协会奖项数十项,并屡获国际赞誉。
2024年4月,深中大桥荣获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深中隧道荣膺“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
深中通道的建成刷新了多项工程指标,还攻克了台风区抗风、深海沉管安装、高盐高湿环境防腐等技术难题,为世界跨海通道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
05
结束语
深中通道的建成,不仅缩短了伶仃洋两岸的通行时间,更是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
而深中通道这种“ 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创新性“跨海方式”,也是全球首创,标志着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深中通道是一项 全球瞩目的超级跨海工程,作为中国人,还是倍感自豪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