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小鹏X9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上,让全场寂静。
当通电运行的IRON机器人腿部“皮肤”和“肌肉”被依次剪开,内部机械结构暴露在镜头前时,站在一旁的何小鹏声音哽咽:“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机器人是它自己。”
这已是他一天内第二次回应“机器人藏真人”的质疑。
![]()
就在昨天,“2025小鹏科技日”活动现场。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迈着猫步轻盈登场,流畅的步态让现场惊呼不断。与此同时,这一画面也在网上掀起了“质疑潮”。网友的评论堪称“细节控”。
“放大能看到头部有耳朵轮廓。”
“臀部像有肌肉在动,还有衣服褶皱。”
更有人搬出行业标杆:“特斯拉机器人都没这么利索,不可能这么丝滑。”
甚至有网友半带调侃地吐槽:“都能看到里面穿了内衣内裤,太假了……”
![]()
网上一波又一波的质疑潮,让这场科技展示会一度沦为段子素材。成百上千的口播博主一边小窗口播放画面,一边吐沫横飞地“狂喷”,从质疑到嘲讽,再到挖苦,各种奇怪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些评论让小鹏机器人团队五味杂陈,“大家一晚上没睡觉,既开心有这么多人关注,又憋着股劲要证明自己。”
11月6日上午,何小鹏被团队“强迫”拍了条一镜到底的辟谣视频。镜头里,IRON再次走起猫步,电机运转的细微声响清晰可闻。员工拉开机器人背部拉链,晶格肌肉、控制器、肩膀固定器等部件一目了然。
![]()
网友质疑的所谓“耳朵”,其实是两组麦克风阵列,手部的谐波关节更是机械结构的铁证。露出了内部结构,机器人依然能够迈着轻盈的步伐前行,这一幕,已经说明了一切。
何小鹏在视频里无奈又骄傲地解释:“为了这轻盈的步态,我们花了7年时间。”
![]()
不过,上午的澄清似乎并未完全打消疑虑,部分网友仍持观望态度。于是,11月6日晚间的发布会上,出现了更硬核的一幕。
何小鹏用了《让子弹飞》中的经典桥段来做引子:“我有一点点心酸,有时候要证明只吃了一碗粉,是需要刨开肚子的。我们想用剪刀打开机器人的腿部以下,我们自己没有尝试过,在通电的情况下剪掉它的皮肤跟肌肉。”
![]()
随后,工作人员上台,依次剪开机器人小腿部的“皮肤”,然后是“肌肉”(数层网状结构)。要知道,这是团队在发布会前一小时才拍板的决定。剪完以后测试,机器人再次顺利迈出“猫步”,身形轻盈,步态稳定,现场一片欢呼。
![]()
“有时候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何小鹏的哽咽道出了中国科技创业者的委屈,“如果这是海外公司的产品,大家可能会鼓掌欣喜,却不愿相信中国公司能做到。”
![]()
十年前,中国新能源车也曾遭遇类似质疑,如今小鹏用市场表现回应了当年的偏见。而这次,IRON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同样经得起检验。
这款机器人搭载全固态电池及3颗图灵芯片,预研版本已展现出行业领先的拟人化能力,计划明年4月进入量产合围,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
![]()
上午第一次辟谣视频发布后,小鹏汽车港股直线拉升,直接起飞,盘中涨幅一度超5%,截至收盘报89.4港元/股,市值稳定在1704亿港元。这波上涨不仅是对辟谣的回应,更源于投资者对小鹏多元化技术布局的认可。
除了机器人,公司还公布了Robotaxi和飞行汽车的进展,与宝钢合作的工业巡检场景,更让机器人商业化路径清晰可见。
![]()
亚裔人种(尤其是中国人和韩国人)的智商比较高,这是在西方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们百年来一直落后,并不是因为我们笨。闭关锁国让我们错过了蒸汽时代,内忧外患让我们错过了电气时代,一穷二白又让我们错过了信息时代……
![]()
如今,我们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科技水平就已经大踏步赶上来,甚至超越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这足以证明,我们并不笨,我们很聪明,我们只是错过了机会。未来,科技领域的绚烂之花,一定会更多地开放在这片神州大地上。
![]()
小鹏的机器人,只是一个缩影,当何小鹏哽咽着诉说坚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机器人的诞生,更是中国创业者和科技工作者打破偏见的倔强。正如何小鹏所言:“2025到2027年,中国机器人一定会让世界看到更高阶的表现。”
![]()
这场眼泪,终将化为技术突破的勋章。
敬请点赞,转发,关注。
#热点观察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