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11月4日,美国民主党籍候选人祖赫兰·马姆达尼击败纽约州前州长、独立候选人安德鲁·科莫,在纽约市长选举中胜出。出生于1991年的马姆达尼,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纽约市长。
马姆达尼身上的标签有很多:“90后”、印度裔、说唱歌手、“民主社会主义者”……在“生而资本主义”的美国、在世界最大的金融城纽约,一位社会主义者,如何赢得了选民?
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在美国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十月革命后,美国国内的社会主义党派遭受沉重打击,组织解散,党员骤降。“红色恐慌”弥漫多年,总统威尔逊、尼克松等人,都曾公开发表反社会主义言论。
时过境迁,美国带社会主义色彩的小型政治组织近年来正逐渐地去污名化。最新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仅有42%的民主党人对资本主义持正面看法,而66%的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持积极态度。
当然,民主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
马姆达尼所在的组织“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DSA)”,受美国两党制的框架所限,多年来“寄生”在民主党内进行活动。
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说,DSA的政纲和话语体系中,有一些比较初级的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借用了马克思主义中的生产资料、劳动价值等概念,但其愿景更接近欧洲式社会福利模式——强调高福利、高税收、全民医保、教育和住房保障等基本权利。
“他们在纲领中也承认美国现有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他们更像是在美国国内的社会改良主义,代表着比进步派更激进、更直言不讳的政治力量。”吕祥说。
马姆达尼之前,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已被高高举起。
2016年,参议院伯尼·桑德斯打着“民主社会主义”旗帜以民主党身份参加总统初选,势头不亚于希拉里·克林顿。他对资本主义、贫富不均的抨击,吸引了大批对现状不满的年轻选民参与政治。吕祥说,2016年可以被视为美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元年”。2018年,拉丁裔女性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OC)横空出世,击败了建制派精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国会议员,民主社会主义政客在近些年越来越多地崭露头角。
在特朗普与民主党建制派的两面夹击下,民主社会主义想成为主流,还远没有那么容易。但民主社会主义的优势是“年轻”:不仅拥有一批年轻的政治明星,也有着相对年轻的支持者群体。他们给民主社会主义的未来增添了诸多希望。
反特朗普,又像特朗普
马姆达尼几乎是站在特朗普的对立面,搭建起自己的政治版图。
胜选演讲中,他喊话特朗普:“唐纳德·特朗普,我知道你在看,我只想对你说四个字:把音量调大(Turn the Volume Up)。”
作为一名2018年才归化美国的移民,他的胜选本身就像一场对特朗普移民政策的打脸。他高声呼告:“纽约仍将是一座移民城市:一座由移民建造、由移民驱动的城市,而且从今晚起,这座城市将由一位移民领导”,“你要想影响到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就必须先打赢我们所有人。”
但实际上,马姆达尼与特朗普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性。
首先,两人都是社交媒体的熟练使用者,深谙如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杀出一条血路。
竞选期间,马姆达尼在社交平台发布大量短视频,多语言优势、轻松幽默的风格,让他积累了数百万粉丝。和特朗普一样,马姆达尼也绕开传统媒体,依靠个人魅力和简单明快的信息动员支持者。
吕祥认为,虽然使用社交媒体已是美国政客们的必修课,但像特朗普和马姆达尼这样与社交媒体格外合拍的政客却不多见。
其次,是二者共同的民粹倾向。反精英、反建制的叙事,马姆达尼也用得不亦乐乎。
有评论认为,马姆达尼用 “免费”“发钱”等概念吸引选民,正是以激进对抗激进,以民粹对抗民粹。
总之,是对资本主义的失望,推动了美国民众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马姆达尼能一路过关斩将,或许并非是竞选承诺有多新颖诱人,而是他的出现本身,就象征着另一个选项:一种有别于特朗普,也有别于民主党建制派的路径。
“美国主流社会也不喜欢社会主义,但他们别无选择,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孟维瞻说。
美国渴望另一种选项,已经太久了。
(来源:长安街知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