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的当代商业史上,广告与营销的浪潮,有一个确凿的起点。它的故事,始于46年前。
1979年,一条通栏广告出现在《天津日报》第三版的最下方。那条广告的主标题是“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其中亮相的“蓝天”牌牙膏,在十余后,将凭借一句“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的广告语,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言简意赅且直观,这就是新中国第一条商业广告。
但它的出现有多么来之不易,只有天津日报社广告科科室主任王巨忱知道。时间往回拨到1978年,那时的他骑着自行车在整个天津游荡,从塘沽到大王庄,风尘扑面,只为大海捞针般找到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企业。
踏破“铁鞋”、磨破嘴皮,在他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最终,天津牙膏厂以700元的价格,在报纸最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广告,揭开了历史的新一页。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公报》与《文汇报》等争相发表评论,为这横空出世之物“评头论足”——“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
“船”已起航,中国广告营销的第一页,就此翻开。
序幕拉开,进程快得超乎想象。在第一条报纸广告出现后的不到一个月,一条长达1分30秒的“参桂养荣酒”广告出现在上海人民的电视机中,这是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播放仅4天,产品便在上海卖到脱销。紧接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播了全国首例电台商业广告。
报纸、电视、广播,三箭齐发,商业广告的春天,由此开启。
营销也见缝插针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人们开始对曾十分陌生的字眼与事物,有了深入了解与频繁接触,一个概念慢慢根植于他们心中——那就是“品牌”。
有了土壤、有了肥料,还有破土而出的幼苗,“品牌”的概念开始生长、枝繁叶茂。
广告营销一步步发展,从最初的媒体投放扩张,到后来的用户为王,再到如今的数字化精准互动,其演进历程可谓波澜壮阔。时至今日,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蜕变,每个阶段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技术和消费者行为的变迁。
![]()
第十届中国广告风云榜 豆包AI图片
01
第一阶段:营销1.0
“媒介为王”的广谱年代
(1980s-2000s中期)
在那个大喇叭的年代,谁声大,谁有理!
那时的市场,安静得能听见回声。家家户户守着同一个电视台,报纸是传递信息最快的信使。营销人手里握着的,是一个巨大的“喇叭”——谁拿到了喇叭,谁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见,谁就赢了。
我总想起那个经典的画面:孩子们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熟悉的旋律响起——“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就是这句简单的广告语,通过央视少儿频道一遍遍响起,让娃哈哈AD钙奶走进了千万个家庭。在那个年代,真理存在于重复之中,成功来自于声量之大。
只要声音大,一条广告语可以在一夜传遍全中国。
那是1994年的北京梅地亚中心,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味。每个企业都明白,谁能拿下“标王”,谁就拿到了通往全国市场的通行证。当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的天价夺标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果然,次年他们的销售额从2亿猛增至12亿——媒介就是氧气,没有它,再好的产品都会窒息。
在这个时代,营销的门已被推开,但门后的路,只有一条:通往稀缺的媒介资源。
那个时代说营销难,其实也很简单——找到最大的喇叭,然后用力喊出声。
![]()
第十届中国广告风云榜 豆包AI图片
02
第二阶段:营销2.0
“品牌为王”的精耕年代
(2000s中期-2010s初期)
从“大喇叭”到“雕刻刀”,品牌开始拥有灵魂。
当媒介不再是绝对的稀缺资源,当消费者的选择多到眼花缭乱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在众多声音中,我为什么要选择你?
营销的战场,从渠道的争夺,转向了心智的占领。企业意识到,仅靠声量无法赢得长久的忠诚,必须为产品注入灵魂与故事,构建一个清晰而动人的“品牌形象”。营销不再仅仅是“叫卖”,更是一场关于“我是谁”的价值宣言。
“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句在2003年后响彻大江南北的广告语,完美诠释了品牌定位的力量。它没有描述口味,也没有强调历史,而是精准地将一个区域性凉茶,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一举开辟了近乎无限的市场空间。通过持续的广告轰炸和渠道深耕,王老吉(及后来的加多宝)销售额从1亿飙升至200亿,这不仅是销量的胜利,更是 “定位”理论在中国市场最辉煌的实践——它证明了,为一个品牌找到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远比单纯叫卖产品更重要。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农夫山泉喊出了“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它没有去争抢“纯净”的概念,而是聪明地开辟了“天然”的新战场。这背后,是品牌对差异化价值的极致追求。它卖的不仅是水,更是一种来自千岛湖的天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想象。
在这个时代,营销的门后出现了岔路,而最宽阔的那一条,通往消费者的内心。广告语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叫卖,而是试图与用户建立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那个时代说简单,却需要极深的功力——你不仅要喊出声,更要说出让人心动的话。
![]()
第十届中国广告风云榜 豆包AI图片
03
第三阶段:营销3.0
“用户为王”的互动年代
(2010s初期-2020s初期)
从“对大众说话”到“与个人聊天”。
就在大家还在争抢最大的喇叭时,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开始了。互联网的普及,推倒了大众媒体的围墙。营销人猛然发现:那个统一的广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个小小的数字客厅。
“流量”取代“频道”,成为新的权力象征。 营销的核心矛盾转变为“信息过载 vs 消费者注意力分散”。品牌的任务不再是广而告之,而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个“对的人”,并与他对话。
记得2013年,微博大V们开始“种草”,一种全新的信任经济诞生了。人们发现,自己更相信一个真实博主的推荐,而非冰冷的电视广告。与此同时,淘宝的“千人千面”算法开始成熟,它像一个体贴的管家,总能猜中你的心思。
2015年,微信公众号的崛起,让每个品牌都有了直接触达用户的“私人客厅”。在这里,品牌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学会了用表情包、段子和走心的文章,与用户交朋友。营销的真谛,从“对所有人说同一句话”,变成了“对每个人说他们想听的话”。
在这个时代,营销的门后是交错的网络小路,成功的关键不再是音量,而是走心与互动。
![]()
第十届中国广告风云榜 豆包AI图片
04
第四阶段:营销3.0
“智慧共创”的协同时代
(2020s至今)
“我们是编剧,而数据和算法,是洞察人心的最佳拍档。”
在这个时代,营销不再争论“数据为王”还是“内容为王”,因为数据是理性的大脑,内容则是感性的心脏,二者共生,缺一不可。数据精准地找到人、读懂人,而精彩的内容则负责打动人心、激发共创。
当精准投放成为标配,新的矛盾浮出水面:“算法疲劳 vs 情感共鸣渴望”。Z世代登上消费舞台,他们既厌恶与自己无关的信息轰炸,又渴望找到能代表自己价值观的圈层与品牌。他们不在乎你说了什么,而在乎你代表了什么,以及是否允许他们参与其中。
数据是这场共谋的“地图”。在“酱香拿铁”风暴席卷全国之前,瑞幸的数据系统早已洞察了“美式年轻人群”与“酱香白酒”之间的潜在味觉交集。正是基于对海量消费数据的分析,这场破圈联名才得以从一个大概念,落地为一个有爆款潜质的商品。数据的价值,在于从茫茫人海中,为最可能共鸣的内容找到最初的“火种”。
内容,则是点燃一切的“火种”。2021年夏天,鸿星尔克的直播间里,数据的角色是后台汹涌的流量,但真正引爆一切的,是“爱国善举”与“网友心疼”这两种情绪碰撞出的集体叙事。消费者自发设计新Logo、在社交媒体玩梗传播,这不是数据能预设的,而是优质内容内核引发的情感海啸。
更深刻的演变在于,数据甚至开始直接参与内容的生产。抖音的AIGC特效模板,能够根据用户面部数据实时生成个性化视频;电商平台通过算法自动生成成千上万条适配不同圈层的广告文案。在这里,数据是生产资料,内容是最终产物。
在这个时代,营销的最高境界,是用数据导航,以内容为舟,与用户同舟共济,共同驶向价值认同的彼岸。
![]()
第十届中国广告风云榜 豆包AI图片
05
尾声
故事的下一页,等你来写
从对着千万人喊话的“媒介为王”,到用心讲故事、构建价值认同的“品牌为王”;再从找到对的人说贴心话的“用户为王”,到与所有人共同执笔的“智慧共创”——这四十六年的路,我们走得很快,但从不匆忙。广告营销的浪潮,从一条通栏广告的溪流,奔涌成了如今数据与创意交织的广阔海洋。
而中国广告风云榜,很幸运地成为了这个故事的记录者。自2004年开始,我们就坐在行业的第一排,亲眼见证媒介的“铁喇叭”如何演变为品牌的“雕刻刀”,又如何进化为与用户实时共鸣的“传感器”。我们记录下的每一个案例,不仅是商业的成功,更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与情感。
现在,这个故事翻到了我们所有人都未曾见过的一页。这一页的底色,是AI绘就的无限可能;这一页的舞台,由VR、AR和元宇宙重新搭建。营销的边界正在溶解,未来正等待着被重新定义。
而执笔人,正是你们——每一位正站在浪潮之巅的营销人。在此,我们向您发出三重邀请:
第一,以作品回应时代。我们诚挚邀请您投递案例,参与第十届中国广告风云榜的申报与评选。届时,我们将颁发年度最佳内容营销、娱乐营销、互动营销和出海营销等多项案例大奖,以及年度风云人物大奖、年度传播人物大奖、年度整合传播平台和年度数字营销公司等人物与机构奖项。具体详情请点击官网网址(https://www.iadke.com/catop/portal/index.html#/index)了解。
第二,以见证凝聚共识。我们邀请您亲临颁奖盛典现场,在聚光灯下,与行业同仁共同见证荣耀时刻,感受顶尖案例带来的启发与震撼。
第三,以思想启迪未来。我们更邀请您在同期举办的高峰论坛与主题演讲中,阐述您的前沿见解与破局思路,让您的智慧成为驱动行业前行的澎湃动力。
做辉煌历史的“读者”与石破天惊未来的“作者”,何乐而不为?现在,笔与舞台,已为您备好。让我们在第十届中国广告风云榜的盛会中,共同为中国广告营销的史册,写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下一个伟大篇章。
12月5日,我们长沙见!
![]()
奖项申报咨询,索取申报手册,申报表联系人:
陈先生:13818618386(同微信号)
霍女士:18500313776(同微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