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错觉?一听说 “热门赛道”“风口行业”,立马觉得那里肯定挤得像早高峰的地铁,得踮着脚才能抢到块立足之地;可一提到 “长期主义”“深耕主业” 这种听起来就 “慢半拍” 的路,又总觉得是老太太散步的林间小道,冷清到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但查理・芒格这老头,用一辈子的经历打了所有人的脸。
他和巴菲特守着伯克希尔哈撒韦,不追 AI 风口,不炒虚拟货币,甚至连互联网泡沫最疯狂的时候都能稳坐钓鱼台,就靠 “买好公司、长期拿着” 这招 “笨办法”,硬是把 1 万美元变成了如今的几千万。
你说这路要是真 “拥挤”,怎么没见几个人能跟他们走到底?
其实咱们都被常识骗了,真正的大道从来都不挤,挤的全是自以为聪明的 “伪捷径”。
就像景区里的观光缆车,排队两小时,体验三分钟,大家还挤破头;可旁边那条徒步登山的石板路,虽然要多走半小时,却能看到缆车看不到的瀑布和云海,走的人反而寥寥无几。
芒格的智慧,就是看透了这层 “反常识真相”:大道人少,不是因为路不好,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熬不过 “慢” 和 “难”。
![]()
一、为什么 “显而易见的大道”,总被当成 “傻子才走的路”?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朋友:减肥时宁可吃 “代餐饼干” 饿到眼冒金星,也不愿意每天跑半小时步;学英语时疯狂买 “七天速成课”,却连一篇完整的短文都懒得背;炒股时盯着 K 线图熬夜 “抓涨停”,却连公司的财报都看不懂。
他们总觉得 “大道太慢”,总想找条 “抄近路” 的法子,可最后往往是 “捷径没抄着,反而绕了远路”。
这背后藏着一个所有人都逃不掉的认知陷阱:我们总高估短期收益的诱惑,却低估长期坚持的价值。
就像芒格说的:“人们总是高估自己在一年里能做到的事,却低估自己在十年里能做到的事。”
拿投资圈举例,2023 年 AI 概念火的时候,随便一只沾边的股票都能连着涨停,无数人抱着 “赚快钱” 的心态冲进去,结果呢?不少公司连像样的产品都没有,股价炒上去又跌下来,套住了一大批跟风的人。
可芒格旗下的伯克希尔,却在大家都疯抢 AI 股的时候,悄悄加仓了苹果 ,不是因为苹果突然变成了 “AI 龙头”,而是因为芒格研究了十几年,知道苹果的品牌力和用户粘性能持续创造价值。
后来 AI 股泡沫破裂,苹果股价却稳中有升,那些当初嘲笑芒格 “跟不上时代” 的人,现在脸都被打肿了。
职场里的 “大道困境” 更明显。
现在年轻人找工作,都爱往 “网红行业” 挤,今天做直播带货,明天搞社群运营,觉得 “来钱快”;可那些选择 “冷门” 领域的人,比如做工业设计、古籍修复的,一开始工资可能不高,却能在三五年后成为行业里的 “香饽饽”。
我有个做机械设计的朋友,十年前毕业时,同学们都觉得 “机械没前途”,纷纷转去做互联网运营,只有他守着绘图板画图。
现在他成了行业里的资深专家,年薪是当年转行者的三倍还多,那些当年转行者,反而因为行业内卷严重,要么被迫转行,要么拿着几千块的工资 “苟着”。
为什么大家会把 “大道” 当成 “傻子路”?因为大道的 “好处” 是慢变量,需要等三五年甚至十年才能看到,而 “伪捷径” 的 “好处” 是快变量,今天做明天就能看到点甜头。
就像种地,大道是 “春耕夏耘秋收”,一步都不能少;伪捷径是 “催熟剂催出来的果子”,看着光鲜,吃着没味道,还可能有害。
可大多数人都急着 “尝甜头”,宁愿吃催熟的果子,也不愿意等自然成熟的收成,这就是大道人少的第一个原因:愿意 “等” 的人,本来就不多。
![]()
二、“大道人少” 的本质:反人性的筛选机制
芒格有个著名的 “逆向思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这句话听着像开玩笑,其实道破了 “大道人少” 的核心秘密,大道不是 “选出来的”,是 “筛出来的”,而筛选的标准,就是 “反人性”。
咱们先说说 “人性” 是什么?是 “想偷懒”“怕麻烦”“贪便宜”“爱跟风”。
而大道上的每一步,都在跟这些人性弱点作对。
比如 “延迟满足” 这件事,就是大道的 “入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