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第一章 骊山下的烽火
公元前 771 年深秋,骊山的寒雾裹着血腥气,漫过镐京残破的城墙。姬宜臼蜷缩在申国使者的马车里,指尖触到的车壁还留着夜奔的余温,耳边却反复回响着探子带血的禀报:“幽王与伯服殿下…… 于戏水之畔遇害了。”
三个月前,他还是西周的太子,居于镐京东宫,晨起习礼,暮时研史。可父王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在骊山点燃烽火台,看着诸侯联军风尘仆仆赶来却无功而返,笑得前仰后合。那时太傅就私下叹息:“烽火者,国之命脉也,戏之如戏国。” 谁也没料到,这句谶言会应验得如此之快。
废后诏书送达东宫的那个黄昏,母亲申后抱着他的肩头恸哭。“宜臼,逃吧,去投奔你外祖父。” 申后的声音碎在秋风里,金簪滑落发间,“你父王听信虢石父谗言,废长立幼,若不离去,必遭毒手。”
那晚的镐京格外寂静,唯有褒姒所居的琼台殿传来丝竹之声。姬宜臼换上周室卫士的粗布衣衫,在太傅的护送下出了北门。城门外,泾水正泛着冷光,他回头望时,只见东宫方向燃起一缕青烟 —— 那是母亲为掩护他,故意点燃的帷帐。
逃入申国地界的第三日,便传来幽王废黜申后、改立褒姒为后的消息。外祖父申侯气得砸碎了青铜酒爵,大殿上的甲士们纷纷按剑怒吼。“我姜氏世代辅佐周室,竟遭如此羞辱!” 申侯的白须颤抖,“犬戎久慕中原富庶,若以金帛相诱,必能助我讨伐昏君!”
姬宜臼当时正立于殿外,闻言心头一紧。他虽恨父王偏心,却深知犬戎如虎狼,引狼入室必酿大祸。可当他冲进殿内劝阻时,申侯已派使者带着玉璧前往汧陇。“宜臼,这是你夺回太子之位的唯一机会。” 外祖父按住他的肩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等你重登东宫,再驱逐犬戎不迟。”
那时的姬宜臼不会想到,这场复仇之火,终将烧毁整个西周的根基。
第二章 镐京喋血
犬戎的铁骑是在十月初三冲破镐京西门的。
据幸存的宫人回忆,幽王起初以为又是诸侯被戏耍,直到看见西北方向的烟尘遮天蔽日,才慌忙下令点燃烽火。可那些曾被戏弄的诸侯,此刻正守在各自的封国边界,任烽火台的浓烟直冲云霄,竟无一人发兵。
负责守卫西门的虢石父,本是靠着谄媚爬上太宰之位,面对呼啸而来的戎兵,早已吓得双腿发软。他率领的 “六军” 多是临时征召的民夫,刚一接战便溃不成军。戎兵的弯刀如闪电般掠过,周军的惨叫与宫殿的梁柱断裂声交织在一起,成了镐京的末日悲歌。
郑桓公姬友是第一个战死的诸侯。这位宣王的弟弟,早在三年前就预见了王室危机,将族人迁到了洛水之东。可当镐京告急时,他仍亲率郑军赶来救援。在宫城北门外,他身先士卒,手持长戈斩杀了七名戎兵,最终却被乱箭射穿了胸膛。“护驾!快护驾!” 他倒下前的呼喊,被淹没在戎兵的嘶吼中。
幽王带着褒姒和伯服逃向骊山行宫时,身后的琼台殿已燃起熊熊大火。姬宜臼后来从被俘的宫女口中得知,褒姒在马车上始终面无表情,直到看见火光映红天际,才轻轻叹了口气。这个让幽王 “烽火戏诸侯” 的女子,终究没能等到下一场烽火。
骊山行宫的最后时刻,幽王还在徒劳地挥动着天子剑。戎兵将他们团团围住,伯服吓得躲在幽王身后,却被一把弯刀刺穿了小腹。幽王怒喝着冲向戎主,却被绊倒在地。当冰冷的刀刃划过脖颈时,他或许才想起申后当年的劝谏,想起那些被戏耍的诸侯,只是一切都已太迟。
申侯赶到镐京时,整座都城已化为人间炼狱。戎兵在街道上烧杀抢掠,宫殿的废墟里传来孩童的啼哭,却瞬间被马蹄声踏碎。“约束你的人!” 申侯揪住戎主的衣袖,却被对方一把推开。“我们说好的金帛呢?” 戎主的脸上沾满血污,“这座城,现在归我们了!”
直到此时,申侯才明白自己犯下了何等愚蠢的错误。他只能一面派使者加急催促诸侯勤王,一面组织申军节节抵抗。可犬戎的骑兵来去如风,申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防御,只能眼睁睁看着丰镐之地被蹂躏得满目疮痍。
第三章 诸侯会盟
郑世子掘突是第一个率军抵达镐京近郊的诸侯。
这位年仅二十的年轻人,得知父亲郑桓公战死的噩耗后,当场呕血晕倒。醒来后,他二话不说,带着郑国所有精锐日夜兼程西进。当郑军的旗帜出现在镐京以东的平原上时,掘突望着远处浓烟滚滚的都城,拔剑斩断了身前的旗杆:“不破犬戎,誓不还师!”
可年轻的世子终究低估了犬戎的战力。郑军刚一发起进攻,就陷入了戎兵的包围圈。戎骑的弓箭如雨点般落下,郑军的兵车在机动灵活的骑兵面前不堪一击。就在掘突即将被擒时,远处突然传来了震天的呐喊 —— 卫军到了。
卫武公姬和已是七十高龄,却仍亲自披甲上阵。这位历经宣王、幽王两朝的老臣,看着残破的京畿,老泪纵横。“周室蒙难,我辈岂能坐视!” 他挥动令旗,卫军如潮水般冲向戎兵,硬生生撕开了一道缺口。
随后赶来的是晋文侯和秦襄公。晋军自河东而来,甲胄鲜明;秦军则多是身着皮甲的武士,却个个眼神凶悍 —— 他们常年与西戎作战,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四位诸侯在镐京城外的土坡上会师时,郑军已伤亡过半,掘突的战袍上满是血痕。
“戎兵势大,不可硬拼。” 卫武公轻抚长须,目光扫过众人,“犬戎贪财,必在城中劫掠不休,我等可趁夜攻城,留西门诱其逃窜,再设伏歼灭。” 这个计划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秦襄公主动请缨:“我秦军熟稔戎性,愿当先锋!”
夜幕降临时,总攻开始了。秦军率先攻破北门,秦襄公手持青铜大斧,一斧劈开了城门的铁锁。卫、晋两军随后从东、南两门攻入,与戎兵展开巷战。秦人的悍勇让戎兵心惊胆战,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不怕死的军队,很快便溃不成军。
正如卫武公所料,戎主带着残兵从西门逃窜,却正好撞上掘突率领的郑军伏兵。一场激战下来,犬戎损失惨重,却还是让戎主带着少数亲信逃回了汧陇。当第一缕晨光洒在镐京的废墟上时,诸侯联军终于收复了都城,可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沉默 —— 宫殿化为焦土,街道遍布尸骸,曾经繁华的镐京,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庆功宴上,掘突捧着父亲的遗甲痛哭不止。卫武公举杯祭奠亡灵,泪水滴落在酒爵中:“幽王已逝,太子宜臼尚在申国,当速速拥立,以安天下。”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于是,晋文侯亲自前往申国迎接姬宜臼,秦襄公则率军清扫京畿,郑、卫两国负责安抚百姓。
姬宜臼抵达镐京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他踩着泥泞走进王宫,看着曾经熟悉的东宫变成一片废墟,忍不住跪倒在地。申侯上前搀扶,却被他推开。“外祖父,” 姬宜臼的声音带着寒意,“这就是你为我夺回的东宫?” 申侯张了张嘴,终究没能说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