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的血管,不是草药的垃圾场。生命不该为荒唐殉葬。
前文回顾:
近日,药监局、卫健委、中医药局三家单位罕见地联手,甩出一纸“最后通牒”。
所有在2019年前上市的中药注射液,一律重新评价,交不出安全有效的数据,就退市——滚出市场。
![]()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针对130多种中药注射液的“集体补考”。不过这次,谋财害命的直接红牌罚出,连卷子都懒得编的,干脆别进考场了。
有意思的是,2019年之后,压根没有新的中药注射液上市。
这就好比一家餐馆,后厨已经五年没出过新菜。你猜为什么?
不是因为厨子懒,而是食客吃完躺进医院的太多,老板不敢再挂菜单。
现在,监管部门终于决定把旧菜单上的菜全部重新试吃一遍,谁吃了拉肚子,谁就永久下架。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1
为什么要淘汰中药注射剂?因为人命要紧。
答案简单得让人愤怒:我们用鲜血交的学费,已经够开一所医学院了。
今年5月,一支刺五加注射液又带走一条命。患者走进医院时还能走路,输液两小时后,直接进了太平间:
2025 年 5 月 4 日,安徽阜阳一 54 岁男子因头晕前往阜阳市中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黑矇待查。17 时 58 分,男子开始输液,输液药品为 200 毫升氯化钠注射液和 100 毫升刺五加注射液。输液开始后,男子感到手部瘙痒不适,并伴有剧烈腹痛,随后出现口周麻木等症状,医生立即停止补液。18 时 21 分,男子意识模糊,颈动脉搏动消失,院方予以除颤、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无效,19 时 39 分,男子被转至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 时 02 分,男子经抢救无效死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显示原因是呼吸心跳骤停。
而这款一年卖五、六亿的“明星产品”,早在2008年就因生产安全隐患被勒令整顿。整顿了什么?整顿成了“定期夺命工具”?
![]()
再看看其他中药注射液:
2003年葛根素注射剂放倒11人,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让258人严重不良反应、44人死亡,2008年一名出生仅9天的新生儿,被茵栀黄注射液直接送离人间……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曾经心跳的温度,是家庭破碎的声音。
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率,常年像房价一样坚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7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比一度超过50%,到2024年仍占24.6%。
这哪是“辅助治疗”,这是“随机抽杀”。
2
西药注射液成分单一,纯度可控,剂量精准。
而中药注射液呢?一棵草药里几百种成分,谁是真有效、谁是有毒、谁会和其他药物起反应,基本靠猜。
许多中药注射液连“有效成分”都说不清,说明书上写着“清热解毒”,但到底是哪个分子在解毒?对不起,“尚不明确”。
而且中药注射液是直接打进血液,所以,过敏反应、肝肾毒性、溶血反应……不良反应清单长得吓人。尤其对孩子,他们的脏器还没发育完全,一针下去,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代价。
把当归、黄芪推进血管,不是创新,是反智。
中药注射液诞生于缺医少药年代,土法上马。但后来我们却把这根“应急拐杖”用成了“常规武器”。
为什么?因为利润高到令人发指。
一支成本几块钱的中药注射液,进医院能卖到几十上百。
药厂、经销商、医院、医生,形成一条心照不宣的利益链。有些医生开药,不是看病情需要,而是看回扣比例。这哪里是治病,这是“合法谋杀”。
这次“最严监管”,与其说是整顿,不如说是“还债”。还的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债,对生命尊严的债,对科学精神的债。
未来,中药注射液要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要么老老实实通过现代医学的随机双盲试验,用数据说话。别再用“尚不明确”糊弄生命。
患者的血管,不是草药的垃圾场。生命不该为荒唐殉葬。
已开快捷转载,文章可自由转载
释永信与刘某某通奸的警方讯问笔录全文已404,可点击关注“不正确”公号,在后台输入“笔录”领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