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10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的一场表决引发广泛关注。美国、英国、法国与俄罗斯四个常任理事国罕见地达成一致,共同支持一项提案——为朱拉尼领导的“沙姆解放组织”移除联合国认定的恐怖主义制裁标签。
2. 这一场景在安理会实属少见:四大强国立场高度统一,眼看提案即将顺利通过,中国却果断行使否决权,单枪匹马将这份决议拦腰截断。
3. 面对美英法俄集体背书的局面,为何唯有中国选择坚决反对?是出于战略博弈的考量,还是背后隐藏着更为深层的原则性关切?
![]()
4. 要理解这一决策背后的逻辑,必须回溯到朱拉尼本人及其组织的历史轨迹,以及他与西方世界之间复杂而多变的关系演变。
5. 尽管如今部分国家已开始淡化对他的敌意,但若翻阅过往记录便会发现,朱拉尼曾长期被西方视为高危人物。美国政府甚至曾公开悬赏1000万美元缉拿其人,这笔金额之巨,足见当时美方对其威胁等级的评估之高。
![]()
6. 欧盟同样将其领导的团体列为正式认定的恐怖实体,实施全面封锁与制裁,外交和金融渠道尽数切断,态度强硬且毫不退让。
7. 然而局势一旦生变,昔日口口声声“打击极端主义”的西方阵营,态度竟迅速软化。随着朱拉尼依靠军事手段控制叙利亚西北部大片区域,并建立起实际统治架构,西方国家悄然调整策略。
8. 先是从非官方渠道释放缓和信号,逐步恢复接触;随后发展至高层默许双边关系正常化进程;最终更是在联合国平台主动发声,推动为其组织“去标签化”,试图彻底抹去那段被定性为恐怖势力的历史。
![]()
9. 如此前后判若两人的转变速度之快,堪称国际政治中最具代表性的双重标准案例之一。令人意外的是,连向来针锋相对的美俄两国,也在此次投票中达成了共识。
10. 美俄在安理会素有分歧,从乌克兰问题到中东政策,常常互不相让,甚至激烈交锋。但在对待朱拉尼的问题上,二者竟同时投下赞成票,表面看是立场趋同,实则各怀盘算。
11. 对美英法而言,叙利亚政局动荡后形成的权力真空,正是扩大自身影响力的绝佳时机。支持朱拉尼“洗白”,本质上是一次战略布局。
![]()
12. 一方面,此举可借机削弱俄罗斯在中东的地缘影响力。近年来,俄方通过支持阿萨德政权深度介入地区事务,令西方倍感压力。扶持新代理人,有助于打破俄方主导格局。
13. 另一方面,叙利亚战后重建蕴含巨大经济利益,涵盖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潜在合同总额高达数百亿美元。谁能率先获得合法身份认可,谁就能优先参与这些项目分配。
14. 至于曾经反复强调的“反恐原则”?早已在现实利益面前悄然退场。当战略收益足够诱人时,口号自然让位于实用主义。
![]()
15. 俄罗斯的态度转变也不难解读。尽管莫斯科长期支持阿萨德政权,双方存在多年合作基础与军事协作机制,但随着战场形势变化及资源投入受限,俄方难以维持原有干预强度。
16. 在无法继续主导全局的情况下,转而寻求最低限度的战略保障成为理性选择。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保住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塔尔图斯军港。
![]()
17. 塔尔图斯是俄罗斯在整个中东地区唯一拥有的海外军事基地,承担着舰队补给、情报收集与区域威慑等多重功能,堪称其在地中海方向的战略支点。
18. 经过评估,俄方认为朱拉尼具备维持当地秩序的能力,并愿意承诺保护该基地安全,确保俄军力量不至于完全退出该区域。基于此判断,俄方才决定妥协立场,在安理会投出关键赞成票。
19. 所谓“支持”,实则是利益交换下的临时结盟,而非价值认同或道义背书。
![]()
20. 正因如此,这场看似团结的大国共识,本质不过是多方基于短期目标的利益聚合,缺乏稳固的价值根基。
21. 而中国的否决,并非针对任何国家,也无意搅局或争夺地缘红利,而是源于对国家安全核心利益的坚决守护——这条底线不容触碰。
22. 在朱拉尼实际控制区域内,仍存有多个与中国边疆安全直接相关的不稳定因素。其中包括曾参与跨境暴力活动的个别极端分子,至今未被清除,反而在某些情况下获得庇护甚至编入地方武装序列。
![]()
23. 更令人警惕的是,部分已被国际社会通缉的涉恐人员,仍在其治下担任要职或享有特殊待遇。这种纵容态度,无疑为中国反恐工作埋下重大隐患。
24. 若在此背景下放任其组织“摘帽”,无异于承认一种危险先例:只要掌握武力、占据地盘,便可无视历史罪责,仅凭大国背书实现身份跃迁。
25. 中国不能接受这样的逻辑。一个组织若想摆脱恐怖主义标签,绝不能仅靠改名换姓、更换旗帜,更不能寄望于几个强国的政治交易。
![]()
26. 真正的前提,是彻底割裂与一切形式极端主义的联系,主动清剿境内涉恐网络,移交相关人员,并接受独立国际监督核查。
27. 这些行动必须真实可见、可验证、可持续,且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受影响国家的认可。没有实质性的反恐举措,任何外交游说都将无效。
28. 即便俄罗斯提出请求,即便美欧联合施压,在涉及国家主权与人民安全的根本问题上,中国不会做出丝毫退让。
![]()
29. 朱拉尼若真心希望走向国际社会接纳之路,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主动整改,展现诚意,而非幻想依靠外部强权撑腰完成“漂白”。
30. 否则,所谓“国家正常化”不过是空中楼阁,终将因缺乏道义基础而崩塌。
31. 或许有人认为,这仅仅是一次针对特定组织的身份认定争议,影响有限。但实际上,中国这一票所承载的意义远超个案本身,它关乎全球反恐体系能否维系公信力。
![]()
32. 一旦此次提案获准通过,等于向全世界传递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只要有能力夺取领土,再找到几个常任理事国撑腰,哪怕曾犯下累累暴行,也能摇身变为“合法政权”。
33. 此风一开,后果难以估量。未来是否会有更多极端团体效仿此路径?以武力夺权,再寻求大国庇护,继而谋求合法性?
34. 如果这类模式得以成功复制,那么多年来各国付出巨大代价建立的反恐共识将土崩瓦解,整个国际安全秩序也将陷入混乱。
![]()
35. 恐怖主义不应成为可以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也不应沦为强国博弈中的工具变量。
36. 中国坚持行使否决权,不仅是为了防范境外风险传导至国内,更是为了捍卫联合国反恐机制的基本准则。
37. 多年来,中国始终秉持“反恐无例外、打击不偏袒”的立场,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包容、有效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
![]()
38. 在这场表决中,中国没有追随主流舆论,也没有屈从于大国压力,而是坚定站在原则一边,用实际行动表明:反恐不能沦为功利主义的牺牲品。
39. 这是一种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清醒与担当——不盲从、不投机、不妥协,始终守住人类共同安全的底线。
40.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正的合法性只能来源于和平、正义与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枪炮与交易。
41. 朱拉尼也好,其他意图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国际承认的势力也罢,都应清楚认识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极端化行动,没有对国际安全规范的敬畏,再多的支持也无法换来长久的承认。
42. 中国这一张否决票,既是对自己国民安全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全球反恐秩序的有力守护。
43. 它提醒世界:在维护基本规则的问题上,有些底线永远不能突破,有些原则永远不能交易。这份坚守,值得所有珍视和平与法治的国家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