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控股工程公司精心打造,集技术研发、科普宣贯、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生态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正式落成。
研究中心位于生态环保公司办公楼南侧,占地面积近1600m²,从筹备到完工历时仅半年。该中心原是材料堆场,经过工程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携手合作,实现华丽转身,成为集技术研发、科普宣贯、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究中心。这一转变,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更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
01
功能分区:解锁生态修复奥秘
走进研究中心,其核心功能区令人眼前一亮。这里基于水体生态修复基本原理,设置了模拟生态修复、水生植物种植与利用研究、科普与公司成果展示三大功能区,构建起一条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完整技术链。
模拟生态修复区设置了多个精妙的模拟系统,致力于揭示水体净化的奥秘。模拟生态湿地系统通过设置潜流湿地、浮叶植物箱与沉水植物箱的循环,生动模拟了湿地污水净化的全过程。
蓝藻水华控制模拟系统,聚焦蓝藻水华这一水环境难题,通过对比箱与实验箱的巧妙设计,深入研究水华暴发的因子及抑制措施,为解决蓝藻水华问题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减污降碳系统利用电活性微生物的神奇力量,将污染物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会发电的小湿地”这一创新理念,不仅有效净化了污水,还探索出了湿地功能的新应用场景。
水生植物种植与利用研究区,宛如一个生机勃勃的水生植物王国,这里种植着挺水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浮叶植物(如睡莲、菱角等)、沉水植物(如苦草、黑藻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水生植物体系。研究人员依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进行分类,仔细观察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为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后湖800㎡示范区广泛应用,为后湖水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普与公司成果展示区,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形象的模型介绍各种湖泊治理的方法和原理,让人们了解如何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改善湖泊的水质,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武汉城投武汉控股工程公司荣获的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省级工法证书、发明专利等,也在这里一一展示。这些荣誉是武汉城投武汉控股工程公司在生态环保领域不断努力和创新的见证,彰显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水平 。
02
科研协作:汇聚创新智慧洪流
在科研协作的道路上,研究中心积极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及高校携手攻克水生态治理领域难题,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
今年,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水生所联合开展的三项重点课题,均被纳入武汉城投集团重点项目。同时,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建设了“绿色工程材料与水生态治理联合实验室”,推进了无人蓝藻疏捞船、输水管道密封新型材料等课题研究工作,为双方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创新的平台。
03
科普担当: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研究中心始终秉持传播绿色理念、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使命,积极承担起科普担当的角色。研究中心内部专门设置阅览室,不仅收藏了丰富的环保书籍、期刊和科普资料,还配备多媒体设备,为中小学生群体以及社区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此外,武汉城投武汉控股公司所属生态环保公司还塑造了自有IP形象“湖晓清”与“湖晓净”。这两个可爱的IP形象,以拟人化方式呈现,使水生态治理科普变得更具亲近感,环保理念更易被公众接受和理解。
下一步,研究中心将持续扩建实验室,加大在环保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探索和创新水生态治理技术。通过深化“外源截污、内源削减、水文调控、生物恢复” 四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实现“水清岸绿、鱼跃人和”的治理目标,并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融合科研、教育与实践,致力于成为华中地区水生态治理的标杆平台,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范例。
供稿丨工程公司
(武汉控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