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小鹏科技日上,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的亮相因其过于流畅的“猫步”和仿生细节(如臀部肌肉起伏、衣物褶皱),被众多网友质疑“里面藏了真人”,甚至被调侃为“奥特曼皮套”。
![]()
面对质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布了一条一镜到底的无剪辑视频进行回应。在视频中,他当场拉机器人背部的拉链,展示了其内部结构,包括晶格肌肉、谐波关节等核心部件,而非真人。团队成员还操控机器人重复了猫步动作,视频中能听到清晰的电机运转声,这些都佐证了其纯机器人身份。
![]()
这一“乌龙”事件,恰恰从侧面证明了小鹏IRON机器人的仿生设计,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显然,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将对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这其中既有机遇,也有需要警惕的方面。
机器人可以将人类从枯燥、肮脏或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们有机会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
当机器人进入家庭等私人空间,它会“看见”和“听到”你的生活。如果这些数据不被妥善保护,而是传输到制造商的服务器,将会引发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真正的自主性应意味着你的数据默认被加密且由你本人控制。
老龄化社会趋势下,机器人能有效填补劳动力缺口,特别是在老年护理等领域,它们可以协助日常活动、监测健康,帮助人们保持独立生活能力。
![]()
当然,更要注意的是,机器人或许能完成抬举病人的动作,但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理解关怀的细微之处和情感背景。在护理等需要高度共情的领域,机器人的价值更在于辅助人类,而非取代人类。
![]()
面对这股技术浪潮,人类不应被动接受,而应主动规划,让人与技术和谐共处。更不必对机器人取代所有人类工作感到恐慌。我们更需要认识到,机器人是强大的工具,而非替代品。它们擅长执行标准化任务,而在需要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深层情感互动的工作中,人类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而社会更需要为机器人的发展“设定规则”,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该加快,特别是在数据隐私、安全标准和伦理准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五部门已发文提出要“探索推动具身智慧机器人进社区、进家庭”,这便是一种前瞻性的布局。
![]()
作为人类个体,拥抱终身学习是应对变革的核心策略。要有意识地培养那些机器人难以复制的技能,比如复杂问题解决、艺术创作、情感沟通和团队领导力。
人类更应该将机器人视为协同工作的伙伴。例如,在工厂中,机器人负责重负劳动,人类则负责监督、决策和维护;在家庭中,机器人处理琐碎家务,人类则享受更高质量的家庭时光。
![]()
小鹏机器人的这场“真人”乌龙,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技术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从“像不像”到“能不能用”的临界点。未来已来,它既不是完美的乌托邦,也不是可怕的失业预言,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塑造的复杂图景。
对于机器人进入我们的生活,你最好奇或最担心的是哪个方面呢?(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