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巩留县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
![]()
![]()
□巩留县融媒体记者 唐丽 余继峰 杨晓迪 苏报记者 高岩 杨溢 陈梦娇 张东慧
11月3日,为期三天的“张巩十五载·蝶城好味道”巩留特色产品推介会暨援疆主题风采展在张家港圆满收官,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超百万元。
这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盛会,如同一扇打开的窗口,让港城百姓在“家门口”便窥见了天山脚下的丰饶物产与淳朴风情。窗口之内,是特色产品的集中呈现;窗口之外,是张巩两地十五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情谊与温暖接力。
一场相见
从“网友”变“好友”
推介会落幕,但巩留姑娘孙昭君的忙碌却未停歇。对她而言,这场盛会不仅是销售的冲刺,更是一场情谊的丰收。
“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她笑容明媚,“订单接连不断,微信里添了不少港城新朋友。几位长期在线上购买的老顾客,特地赶到现场见面——我们终于从‘网友’变成了真正的好友。”
孙昭君不断扩大的“港城朋友圈”,映照出一条精准铺就的产业援疆之路。在江苏援伊·苏州(张家港)工作组的持续帮扶下,她从传统销售转向电商赛道,借助“润疆好物”品牌和“北纬43°”“港城厨房”等平台,不仅将自家门店从十平方米扩展到四百平方米,公司年营收突破200万元,更带动巩留当地十余户农户的核桃、蜂蜜等特产走出天山。
在巩留,像孙昭君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多年来,江苏援伊·苏州(张家港)工作组推动援疆模式不断深化,从“输血”走向“造血”,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产业与市场协同发展的帮扶体系。线上,依托“北纬43°”众创空间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线下,在张家港设立“巩留县优质牛羊肉直销店”,整合三香红苹果、库尔德宁酒等特色产品,实行统一包装与推广,推动“农产变商品、特产变名品”;连续举办“苏韵伊情·张巩连心”展销活动,三年来,巩留县特色农畜产品在港城累计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影响力持续提升。
跨越十五载,长江水脉与天山雪线早已因情意相连。
本次推介会上,援疆协作再次升级——从“帮你卖”到“一起建”,从“特产展销”迈向“产业链接”。农副产品采购销售合作签约,实现“源头直采直销”;“巩品张鉴”入驻“港城名品”选品中心;电商新平台“塞外江南·好物长‘留’”启动,推动巩留产品从“单打独斗”走向“集团作战”。一系列市场化、品牌化举措,为“巩留好味道”插上飞出天山的翅膀。
一条融合产业、市场与情感的富民之路,随着张巩两地的深度互动而越走越宽。
一场冬令营
从“笔友”到“伙伴”
“以前只在书里看到新疆,非常期待亲眼看看那里的景色,和新疆小朋友一起交流。”在“张巩十五载·蝶城好味道”巩留特色产品推介会现场,“苏韵伊情·青春丝路行”冬令营启动。来自万红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卢熠荿接过营旗后,眼神中写满憧憬。
体验牧区打馕、学习哈萨克刺绣,与当地伙伴共跳维吾尔族舞蹈、开展足球友谊赛……两地青少年将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丝路之行”。
一旁,就是“万里鸿雁传真情”优秀书信作品展,一行行真挚的文字,记录着孩子们在相互了解中增进友谊的心路历程。巩留县第二小学杨尚雨在信中热情邀约:“如果你来巩留,我会带你去看美丽的蝶湖,去天山最美的绿谷库尔德宁……新疆人很热情,像戈壁上的太阳。”
字里行间流露的真诚,跨越山河,架起一座座无形的“友谊之桥”。目前,“万里鸿雁传真情”活动已让巩留超3.3万名学生与张家港学生结对,每年书信往来超1.6万封。
而线下互动,更将纸上的情谊转化为真实的温暖。今年夏天,“石榴籽·祖国行”交流研学活动带领巩留青少年前往张家港结对交友、体验非遗,并远赴北京观看天安门升旗、参观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
从“笔友”到“伙伴”,从文化了解到情感认同,两地青少年的交往实现了从“走近”到“走进”的深度跨越。
近年来,在江苏援伊·苏州(张家港)工作组的持续推动下,张巩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工作组创新“结亲+结对”双轨模式,搭建融合式交往桥梁。一方面,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主动与21户少数民族家庭结为亲戚,常态走访、共度节日,帮助解决就医就业等急难愁盼。另一方面,持续开展“石榴籽一家亲”研学、“贝贝杯”足球赛、“石榴籽杯”讲解员大赛等品牌活动,推动两地青少年在共学共游中增进理解、深化情谊。
一张地图
从地理坐标到“心意联通”
“张巩十五载·蝶城好味道”巩留特色产品推介会为港城市民带来了地道的新疆风味,然而,比美食更令人回味的,是那涌动在展厅中跨越山河的深情。
在同步启幕的援疆主题风采展上,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诉说着十五年来张家港援疆路上的坚守与牵挂。
展区中央,一张特殊的地图引人驻足——图上三条清晰的线路,将一个个援建点位串联起来,勾勒出援疆工作从“宏大叙事”向“精准滴灌”的深刻转变。
“这张地图,是第五批张家港援疆工作组2023年入驻后,精心绘就的‘文化润疆’新画卷。”张家港援疆干部、巩留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维告诉记者,“它所标注的是一系列‘规模不大,但格外走心’的‘小而美’惠民工程。”
这些点位被精准规划为三条主题线路:为党员干部设计的“忠诚铸魂”线,涵盖红色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成为锤炼党性的现场课堂;为青少年定制的“青春筑基”线,串联科技馆、石榴籽书屋、法治教育基地,旨在激发科学梦想,筑牢成长根基;为各族群众打造的“团结筑梦”线,则融合非遗展示、民生帮扶驿站,于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线路各得其所,背后是张家港对口支援巩留十五年的深厚积淀。自2010年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张家港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1.5亿元,实施援疆项目282个,建成“小而美”惠民工程239项,援建学校9所,五批次420余名援疆干部人才在产业、教育、医疗、文化和交往交流交融等领域持续深耕。
一张地图,三条线路,彰显心与心的联通。巩留县委副书记、江苏援伊·苏州(张家港)工作组组长何剑表示,将持续推动两地民众从“交往交流”走向“深度融合”,让“港城所能”精准对接“巩留所需”,谱写更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人故事。
来源:引力播
巩留零距离巩留好地方
举报(投稿)邮箱
3211156009@qq.com
投稿电话
0999-5620506
举报电话
0999-5628232
●编辑 张 静 冯 黛
●责编 朱 婷 袁 叶
● 审核 唐 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