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还是陷阱?美联储急着放水,中国央行按兵不动?真相藏大机会
说句实在话,最近打开财经APP,刷十条内容有八条都在聊美联储那波“大动作”。
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息,每次都是25个基点,加起来已经降了50个基点,更关键的是还宣布彻底停止“缩表”。
估计不少人看得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啥意思?跟咱们的存款、股票有啥关系?今儿个就用大白话掰扯清楚,保证人人能懂。
你发现没,美联储这次动手特别急,一点不拖泥带水。
其实从去年9月到现在,它已经累计降息125个基点了,但之前市场反应一直平平,美国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房贷利率还是高得离谱,甚至上次降息后利率还往上跳了跳。
这事儿说穿了也简单,之前美联储一边“撒钱”(降息),一边还在“抽水”(缩表),抽水的力度比撒钱还大,市场能不缺水吗?
那啥是缩表?咱用最通俗的话讲:疫情那两年经济不行,美联储疯狂买国债、放贷款,给市场灌钱,资产负债表从4万亿飙到9万亿美元,这叫“扩表”;后来通胀压不住了,就开始卖资产或者到期不续买,把钱收回来,这就是“缩表”,相当于给过热的经济泼冷水。
现在突然停了缩表又降息,根本不是主动放水,纯属被逼到墙角了。
根子就在美国那笔天文数字的债务上。
现在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8万亿美元,啥概念?每天光付利息就得花30亿美元,一年下来利息支出占了联邦政府收入的19%。
相当于政府赚100块,近20块都要拿去还利息,根本没钱搞基建、民生。
更糟的是之前政府还停摆了28天,50多万公务员拿不到工资,连航空管制都受影响,航班大面积延误。
这种情况下,欧洲评级机构下调它的信用评级,一点都不意外。
更有意思的是市场预期变了。
之前大家都觉得12月肯定还得降息,概率超90%;但现在CME“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概率降到70.1%了。
说白了,大家也在犯嘀咕:这么疯狂放水,万一通胀又反弹了咋办?要知道2022年美国通胀飙到9%的噩梦,谁都不想再经历一次。
我跟你讲,美联储一松劲,对咱们中国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政策枷锁”松了。
之前为啥咱们央行不敢轻易放水?怕利率太低,外资觉得不划算就跑了,人民币汇率也会受影响。
现在美联储带头降息,中美利差的压力小了很多,咱们的政策空间一下就打开了。
![]()
可能有人会问:那咱们央行咋不直接降息呢?别急,央行的操作比直接降息更灵活。
现在央行已经开始买国债了,有机构算过账,每月净买2000亿国债,效果跟降准50个基点加降息20个基点差不多。
说白了,这就是“曲线放水”,央行把钱投到市场里,既不会像直接降息那样引发过度投机,又能稳稳托住经济,这操作够精妙吧?
对咱们普通人最实在的,还是资本市场的利好。
最近咱们刚优化了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10月9号起甚至允许外资机构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现在外资在短线交易、持股比例这些方面,跟咱们国内的公募基金待遇一模一样。
这相当于打开大门喊外资:“快来,咱们这儿规矩公平,随便投!”
更重磅的是11月10号要实施的“南向ETF通”扩容,从原来的17只产品加到23只,最关键的是首次纳入了含“美股七巨头”的ETF。
比如南方港美科技ETF,里面既有港股的科技龙头,又有苹果、微软、英伟达这些美国科技大佬,而且港股交易是T+0,当天买当天卖,还没有涨跌幅限制,资金效率高多了。
数据已经给出明确信号了:EPFR数据显示,10月第三周中国股票型基金净流入23亿美元,这是2024年8月以来最高的一次。
高盛更乐观,测算未来12个月可能有2000亿美元外资涌进中国股市。
说白了,外资不是傻子,A股和港股现在的估值就像商场打折的好货,性价比摆在这儿,谁能不动心?
从另一个角度看,全球的钱要开始重新“站队”了,咱们普通人的投资思路也得跟着调。
千万别瞎跟风乱买,抓准主线才是关键。
咱分三块说,股票、债券、风险防范,每块都给你讲明白。
先看股市,外资的动向就是最好的风向标。
现在外资最看重的就是科技和消费两大块。
科技方面,像半导体、AI算力这些“硬骨头”领域,外资的配置比例从去年的15%涨到了25%。
说白了,现在不管是手机芯片还是AI服务器,都是刚需,未来增长肯定稳。
消费方面更不用多说,食品饮料、家电这些东西,PE(市盈率)已经跌到历史20%分位,相当于打了八折。
![]()
而且现在促消费政策一波接一波,这些刚需品的业绩肯定有保障。
要是你不想自己选股,马上扩容的南向ETF通就是个好选择,一键就能买到港美科技龙头,省事儿又靠谱。
再说说债券,现在这个行情下,债券绝对是“安全垫”。
央行放水的大背景下,利率肯定是往下走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降到1.6%-1.8%。
买利率债就像存了个长期安稳的定期,虽然收益不算高,但保本保息,适合不想冒风险的人。
要是想多赚点,AA+级以上的城投债可以看看,现在有化债政策托底,这些债券就像班里的优等生,收益比国债高不少,风险还可控。
最后必须提个醒,风险这根弦千万别松。
首先是输入性通胀,美联储放水把国际油价、铜价都推高了,10月咱们国内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环比涨了0.4%。
这意味着啥?油价涨了加油贵,物流成本高了,超市里的商品可能跟着涨价,咱得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其次是外资的短期波动,有个叫VIX的“恐慌指数”,一旦超过30,就说明市场慌了,外资很可能大规模流出。
到时候千万别追涨杀跌,越慌越容易亏。
另外,黄金可以配一点,实际利率往下走的时候,黄金就是抗风险的“硬通货”,能帮你对冲不少风险。
美联储这波转向不是结束,是全球资金重新洗牌的开始。
咱们真不用慌,中国的政策工具箱里有的是招,外资都扎堆往这儿跑,说明咱们的底气够足。
记住这几点:科技消费是主线,债券黄金当“安全垫”,别跟着热点瞎起哄。
市场从来都不缺机会,缺的是沉得住气的理性。
那些想着赚快钱的往往亏得惨,反而稳住心态慢慢熬的,最后都能吃到肉。
投资这事儿,拼的不是运气,是耐心和眼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